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小学语文》第三册有一篇课文是《冰箱里的争吵》。“争”是个生字,为了让孩子自主学习,记住这个字,抛出了一个“球”:用什么办法来学会这个“争”字?生:我想给“争”找朋友,争,争,争,争吵的争。生:我想给“争”找朋友,斗争的争。师:不错,有另外方面的吗?生:“争”有6画。生:风筝的筝,去掉竹字头,就是“争”。写笔顺,撇、横撇、横折、横、横、竖钩,共6画。师:好的,你们注意了它的笔顺、笔画和字形,还有不同学法吗?生:我想给“争”说句话,我要争当明星队员。师:好哇,很有志气,而且把这个“争”字也用得很好。生:我想给“争”编儿歌,“静…  相似文献   

2.
正孙惠根书友的行书对联,师法王羲之《兰亭序》,内容亦为《兰亭序》中字,属集字创作作品。通篇用笔精到,结字严谨,颇得《兰亭序》神韵。不过作者在将小字放大时亦做了一些调整,比如整体书写风格以厚重饱满为基调,使小字行书更适合大字对联形式。此作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每联各字过于紧凑,大小略显均一,缺少收放变化,需稍加注意。  相似文献   

3.
对联的出句和对句,多为两字以上,其中以五字和七字的对联居多,一字联则是字数最少的对联,属对联园地中的珍品。一字联看起来简单,但要对得工巧却很不容易。[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月亮》一课的主题内容来源于教材中的《月光启蒙》、《望月》、《荷塘月色》三篇文章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探索月球奥秘》、《星夜的密语》两个单元。另外,师生共同从网络上查找了若干关于月亮的古诗词、传说、别称、诗歌、对联、四字词语、散文等,共计5万字。此前,利用两周时间统合学习,教师和学生一起读月亮文字、唱月亮歌曲、奏月亮乐曲、写月亮书法、赏月亮画月亮。  相似文献   

5.
漫话对联     
对联,又叫楹(Yíng)联、联语、对子、联对子。作为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学式样,从古到今,用途非常广泛。从前私塾专门设有学习对联的功课,叫“对课”,并且抓得很扎实。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道:“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这是为日后写作对联、填词作诗打基础。今天的青年学生不必写古诗词,但对联还是经常要写,即使从欣赏名联佳作角度出发,也有必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一、对联的来源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先秦著作中,对偶句多,如《尚书》“谦得益,满招损”,《诗经·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路] 《草原》一课,以创新教育为指导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设计责编/吕谦者、参与者。课堂融“画———摆———唱———跳———讲”为一体,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教学通过前后呼应的手段,将去草原前的想象画,和去草原后的绘画作对比,学生充实了绘画内容,提高了绘画想象与创造能力,使学生感悟到绿草如茵的草原美丽景色。[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情感。学生分四个大组呈圆弧形就坐,互动学习。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草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牧歌》。生:优美动听的音乐…  相似文献   

7.
咏皮妙联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对联让国人深深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我这里引用二副咏史联,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8.
《课外阅读》2006,(8):39-39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英译为“couplets”。对联通常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9.
对联是我国汉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对联的英译极具跨文化传播意义。文章以《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为例,分析了对联的美学特征和文化风格,比较了两种译文的特色和优劣,探讨了对联英译应遵循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课对是我国传统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基于素质教育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对联篇幅小,趣味性强,可寓教于乐,是汉语用字,组词,修辞,造句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最好训练形式,属对可培养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习惯,对联也是进行美育,品德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1.
对联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也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无所不包的丰富内容,博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专家学者的青睐。正因如此,故一般诗词不可取而代之,对联有对联的特点、作用,也就是说,对联就是对联。李可珍、郑天佑二同志在《对联与语文教学》(1994年第一期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语文》第25页。以下简称《对》)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值得语文教师借鉴。不过,文中列举的对联多有不当,没有达到对联的要求,有些对联还不算对联。其不当之处,归纳起来有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形式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联一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练习对对联能够从中学到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也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的整体,有的对联还包括横额。对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平仄相异,能够做到声调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高考试卷中的对联考查题,带有一定的尝试性,没有提出严格对仗和平仄要求。题目给的字数…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课程分析本课的设计基于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育》六年级上册的《对联之美》一课。格律诗中的对仗句、春节时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建筑门前柱子上悬挂的楹联,这些都是对联的形式。对联作为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因字字对仗、音韵协调而具有文学美。同时,对联还是书法作品中常用的一种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高四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是谁写的呢?这副对联是明代著名学者解缙的创作。解缙是有三亿七千万字的巨著《永乐大典》的总编。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吟诗作对,被誉为神童。上面那副对联是他同一位自视甚高的秀才要找他联对一比高下的戏作。这位  相似文献   

15.
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是中华瑰宝,汉学明珠。化发达的国家都有诗歌、戏曲、散和小说,唯独中国还有对联。对联是汉字化结晶,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驭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言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些成语,可以妙对成联,下面供同学们欣赏几组四字成语对联:  相似文献   

17.
路吉善 《历史学习》2007,(12):14-15
对联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五代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讽刺对联犀利、辛辣、巧妙、谐趣,可同战斗的杂文、讽刺漫画相媲美。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对联尤其是讽刺对联并加以讲解,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8.
巧解对联     
清代,以诗、字、画闻名的郑板桥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常常拿卖字画得来的钱周济百姓。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游玩,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这副对联的上联是  相似文献   

19.
《芥子园画传》是一部学习传统中国画的画谱,初学者可从中学习中国画基础画理和笔墨技法。学习《画传》,要努力探求和把握技法的变化规律及高层次的审美规律,进而运用规律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真切感受。对于《画传》传统技法要赋于新的认识,加强笔墨的形式关系,增强中国画的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20.
<正>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体裁。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充分展现了汉字简洁优美、内涵丰富的特点。为了从对联这一经典文化形式中学习语言,我带领孩子一起开设了对联课。为了激发孩子学习对联的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诵读对韵《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是古人学习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读起来朗朗上口。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