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超  吕赟 《教学与管理》2010,(12):18-19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也正是基于此,当下,我们许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反思,从而发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或提炼出相关的经验.但是,所谓"只在河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笔者认为,反思的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反思之后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波斯纳说:"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这句话充分表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进行教学反思是做"研究型"教师的时代要求,教师只有平时能深入地研究发生在自己身上和身边的教学实践,主动思考教育现象,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陈静 《广西教育》2012,(34):18-19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注重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坚持多次反思。初中历史课每周2课时,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通过观察、对比、回顾、自我诊断、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判断和分析,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教师要加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大胆探索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完善教学艺.  相似文献   

5.
舒宁 《教育革新》2008,(3):26-26
社会与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专业成长发展中能够进行教学发展。教师这个行业需要依靠经验,只靠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但只有经验也不行,成长的秘诀在于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他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足见反思的重要性。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由于教师具体从事的教学岗位、教学情景各不相同,教学反思具有各自的特殊性,但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也有一些共性的规律需要我们注意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既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又是做出新计划和行动的依据;它需要认真思  相似文献   

7.
郑成万 《考试周刊》2011,(81):21-22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只靠以往的经验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相似文献   

9.
反思是教师教学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中不能没有反思,许多精辟的论证、习题的多种解法、成功的教学论文、好的教学设计无一不是反思的结果。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陈斌 《教师》2013,(32):118-118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师只有修炼并提高反思力,才会努力地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本文就教学反思的内容、形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职英语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从“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反思型”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它提高了教师教学工作的自觉性,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以教学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增强反思意识,实践反思活动;学校应该建立教学反思的长效机制,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促进教师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2.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深  相似文献   

13.
李勇 《辽宁教育》2007,(5):14-15
“思之不缜,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新课改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今后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他提出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教师的成长等于经验加反思。那么.什么是反思?笔者认为,反思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监控和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的批判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走出教学反思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最早将教学和反思结合在一起的是教育家杜威,他在1910年《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他认为,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波斯纳(Posner)于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对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教师的水平上。我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反思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和重视,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进行回顾反省,思考其得失,以便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及时调整、改革与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显然有效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这个公式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对于教师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对教师教坛足迹的回望与揣摩,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元素。在教学中,教师多一分反思,就多一分提高,就与优秀教师多一分接近。教师如果能将其及时总结并随笔记下,就会有一笔宝贵的财富。本文总结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反思,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9.
谢新春 《宁夏教育》2010,(12):33-34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在教学中,我从“一张白纸”到渐渐勾画出美妙的国画,当然这幅画还很逊色,还不绚丽多彩,不过就在我教学的这二十年来,教学反思、反思教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个体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有专家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这些都说明“反思”与教师成长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