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文化虽在本质上有所差异,但同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二者不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而且彼此交融、双向互动。网络技术在当代便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不仅推动了当代社会文化的整体进步,还产生了一种新型的社会文化——网络文化。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技术水平的差异性,导致一些掌握高新网络技术的国家成为了新型的"殖民主义"国家。另外,网络技术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不符合社会主流的文化得到传播,给主流文化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欧美社会动荡不安,十月革命、世界大战、经济危机、频繁更迭的社会思潮……人的精神骚动而多变。这种背景下,20世纪的欧美文学出现了不同以往任何时期的新格局和新特征,它生长在现代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的精神土壤中,是对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的背叛,也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不满与反抗,凝结着现代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价值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性主义的视角探寻多元文化主义的集体行动逻辑,强调个体理性选择在多元文化主义形成中的作用。文章以加拿大华人组织为例,分析华人族群是如何经由华人个体的理性选择使华人组织逐渐增强与加拿大政府的对话实力,让华人族群成为加拿大政府多元文化主义政策中不可忽视的一元。加拿大政府基于政客们的理性选择在对待华人的政策上经历了排斥、强制同化、局部对话和良性互动等几个阶段。个体理性和集体行动的方向并不总是保持一致,当个体确定不参与集体行动也可以获得集体行动的收益时就会选择搭便车行为。当集体行动到达一个临界点时,理性个体往往不愿意为集体行动支付更多的成本。因此,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常常会与预期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试论文化发展的三大外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发展的外部动因是什么,历来都是众说纷纭的。除去公认的政治因素外,还有地城、经济、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文化发展的外因正是一个社会、一段历史中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之使然。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文化发展的地城、经济、和技术等因素,地城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其实更多地是在人类文化原初阶段,经济对文化发展影响的敏感时期往往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社会中,殆到20世纪前后,尤其是信息革命以来,技术成为影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5.
殷一璀 《上海文化年鉴》2005,(1):I0046-I0051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新世纪新阶段上海文化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最近,胡锦涛同志在上海视察时指出,上海这样的中心城市,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发展先进文化具有重大意义,他要求上海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是党中央对上海文化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上海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认清上海文化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上海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部署上海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会上,陈良宇同志将作重要讲话,对上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总体要求和工作蘑点提出重要意见,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全面贯彻。下面,我就上海文化工作向大家做报告。  相似文献   

6.
与旧“中华理性”不同的新中华理性主义,是自觉地扎根于中华化、自觉地为中华服务、自觉地以中华或中国的眼睛看待世界的中华性,与以民主精神、人精神、科学精神、开放精神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理性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的民主精神、人精神、科学精神、开放精神是相互联系而又与理性相通的。新中华理性主义的勃兴,有助于削弱、清除旧“中华理性”的负面作用、影响,有助于解决我国面对的失序、失衡、失范现象,并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关于新中华理性主义的研究,促进新中华理性主义的勃兴。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与新世纪中国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金融危机背后暴露出的是文化危机和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破除对西方的仰视心理,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以及诸多的“现代性弊端”加以质疑,不再拼凑他国的思想文化百衲衣,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建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活价值观,通过“创新经典”进行自身文化建设的“再中国化”,从而成就中国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阁度,并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8.
在大学应当重视技术文化,我国要提高综合国力,没有高新技术,那是难以实现的。与技术文化相伴而行的还有人文文化和社会文化,亦应提到重要位置上。我国是具有丰厚人文文化和社会文化资源的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肩负的重要任务,更加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更好地深刻理解和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提高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分清文化、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在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正确制定文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未来规划,  相似文献   

10.
张泰 《华夏文化》2006,(3):36-37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梦溪 《寻根》2009,(3):4-6
我近来对国学和相邻概念所作之辨析,不是表示我反对国学,或者不要国学,而是主张国学无须太热。20年前的1988年12月15日,我在《中国文化》创刊词里写道:“与学界一片走向世界的滔滔声不同,我们想为了走向世界,首先还须回到中国。明白从哪里来,才知道向哪里去。文化危机的克服和文化重建是迫临眉睫的当务之急。如果世界同时也能够走向中国,则是我们的私心所愿,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各具特色的文化,形成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当代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使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困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存和发展我们各自的优秀传统,如何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参与到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之中,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尹洁 《华夏文化》2000,(3):10-12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通过改造和转换也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长得以保存、认同和传承。其二,传统文化自身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对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文化工作在和谐社会中所提负的责任是双重的。第一是文化工作应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二,构建和谐社会为文化工作营造了发展自我的表现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文化工作应抓住机遇充分地发展、拓展文化的空间,以之丰富,夯实文化基础,完善充实文化工作者自身的文化品格风范和适应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素养能力,培养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队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是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为迎接21世纪高科技迅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倡导的学说。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因素、现在和未来。既要看到我国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优秀的传统,要使之发扬光大;也要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要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精萃,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为了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必须大力倡导“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姜炎文化与粟作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 《寻根》2003,(1):30-33
文化。上述观点中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即炎帝部族是姜炎文化的创造者,宝鸡渭水流域是姜炎文化的发祥地。本文认为姜炎文化是姜炎部族在距今约7000年的宝鸡渭水流域创造的原始农耕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地域文化。大约在距今6000年至5000年时,炎帝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姜炎文化进入兴盛期。到了距今约5000年左右时,炎帝在阪泉之战中败给黄帝,姜炎部族与黄帝部族融合,姜炎文化与姬黄文化开始交融,并形成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再到距今约4000年左右,黄帝部族的一支后裔周人与姜炎部族通婚,姬黄文化与姜炎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产生了更为先进的…  相似文献   

17.
学人寄语     
李学勤 《中国文化》2006,(2):F0002-F0002
“国学热”一词近已风行不少时间,现在升级为“国学火热”,这本应是从事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研究的我们欢喜赞叹的。不过我不得不说,当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阐述,如就其深度、高度要求,都还不好用“热”来形容。相反的,我倒有一种预感,害怕这种国学之“热”难于持久,甚至弄不好转化为国学的危机。目前有些现象,使我摆不脱这种担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在2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之中,不断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回顾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不能否认,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真正到来了。2013年,无疑是中国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一年,文化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文化经济和文化消费指数持续攀升,中国正在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不断迈进。电影票房已经突破200亿元:文化企业扎堆申请上市;产业园、影视基地、印象实景演出等不断涌现……2014年文化产业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有哪些热点和问题呢7本文对2014年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观察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由于历代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推动和思想家们的概括提炼,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高水平的文化形态,它既具有文明与文化的一般共性,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今天,要成功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就要对中国先进文化的母体一一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从整个世界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处。这些优势和强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