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辞格的定义及其建立辞格的原则,我们发现许多辞格的界限是十分模糊的,交叉重合的现象比较突出,不便于人们学习和运用。为了辞格建立的系统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易色与扩义、易色与移时的分合问题,按照“大同小异就归并,大异小同就分立”的原则,我们认为“扩义”“移时”所包含的修辞现象应归并在“易色”这一辞格之中,它们属于“易色”的下位类型:“扩义”属于词语的语体色彩的变用,“移时”属于词语的时代色彩的变易。  相似文献   

2.
“婉转”、“折绕”是陈望道先生《修辞学发凡》提出的两种辞格。《辞海》(1979年版)中只有“婉转”条,未收“折绕”。《写作大辞典》(1992年版)把“折绕”讲入“婉转”条。别的修辞著作和教材很少叙及。为何很少叙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种辞格的构成特点不鲜明,特别是未能突出它们的语言因素。看《发凡》对这两种辞格的解释: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的,名叫婉转辞。折绕:有话不直直截截地说,却故意说得曲折、缴绕的,名叫折绕辞。《发凡》影响很大,这两种辞格在别的修辞书里谈得又不多,我们不…  相似文献   

3.
婉曲,修辞学辞格之一,又叫婉转或婉言。婉曲是说话人故意不去照直说出本来事物而去说些与本事物相类或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本来事物;或者,用些隐约闪烁的话,来暗示本来意思。前者叫烘托,后者叫暗示或闪辞。下面分别举两例加以说明,前两例为烘托,后两例为暗示。  相似文献   

4.
以修辞学为角度,从辞趣和辞格这两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上对QQ个性签名进行探讨。分析其中蕴含的特色鲜明的辞趣:音趣和图符趣;探析其对辞格的应用,着重解析QQ个性签名中仿拟、同异、衬跌、设歧、曲解、析词、双关、矛盾、婉曲、呼告等辞格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徐玉宇 《学语文》2013,(2):48-49
"文章之妙,无过曲折,诚得千曲万曲,百折千折万折之文,我纵心寻其起尽,以自容身其间,斯真天下之至乐也。"这是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话。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也说:"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曲折"可以使文章婉曲曼妙,可以使文章跌宕生姿,  相似文献   

6.
韩黎 《现代语文》2015,(4):93-9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大学生的广告语修辞格识别能力。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广告语所用修辞格的识别能力大体上呈正态分布,低级水平的学生占26%,中级水平的占54%,高级水平的占20%。文科生识别能力总体上高于理科生。问卷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辞格混淆现象,主要表现为"借喻和借代、对偶和排比、反复和排比、引用和用典、引用和仿拟、顶真和回环、婉曲和双关"这几组辞格的混淆。  相似文献   

7.
易错题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圆绕大圆滚动"是圆周运动类习题中较容易出错的题型之一。通过研究该类题型习题解答出错的原因,提出了"化曲为折"、质心、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几何画板演绎四种分析和解答的方法,以求能对该题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透彻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英文影片名在汉译过程中,大量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段,其中对偶、比喻、比拟、反复、夸张、婉曲、仿拟等常用辞格的使用,使影片名的转译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拓展了影片的意蕴空间,增强了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者根据对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概括出"语文八三教学"法,即:教师建立三个基本观念、确立三维教学目标、运用三种学习方式、贯彻三"为"指导方针、坚持三备原则、采用三大环节,教学中还有三个注意和三个要求。用这样的理性思考指导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辞格综合运用的形式”存在着分类标准不明确,分类混乱,定义不准,辨识辞格时疏漏、增添、混淆辞格,对辞格依附的语言形式认识不正确,举例不当等问题,应该辨明是非,正确分析句子或句群的辞格综合运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是针对话语内容的两大会话原则,陆俭明结合汉语实际建立了一条针对对话形式的会话原则——应答协调一致性原则。但随着语言现象的不断丰富,出现了很多回答语与提问语形式不一致的情况。结合具体电视采访以及影视剧中的对话语料,从形式、内容和情态三个方面展现"应答非协调"现象的表现,归纳出"应答非协调"现象具有答非所问、以问答问和直接反问的三种类型,并分别从语境、身份、语用原则和语言色彩等多个角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机制和动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拈连的辞格要素及其辞格结构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拈连辞格是一种形式辞格.从拈连辞格的定义出发,探讨了拈连辞格的本体、拈体、拈词三个辞格要素及其辞格结构格式.根据拈词与本体、拈体的语法关系,以拈词为参照点,把拈连辞格分为三种主要基本类型: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心理角度看“婉曲”高俊兰“婉曲”是相对直说、明说而言的。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该直说或明说的则直说或明说,不该直说或明说的则用婉曲语取代。婉曲是一种表情达意的精细方式,用得好,听者易于接受;用得好,可以增强幽默感,构成谐趣。相反,对那些不宜直说的而...  相似文献   

14.
纳兰性德自幼喜爱《花间》词,他的词作明显受到"花间词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婉曲幽深的境界、温软香艳的色调和短小隽永的体制。这些影响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和明末清初的时代风尚密切相关,从多方面体现了纳兰词风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孟子》书中"折枝"一词历来有按摩肢体、弯曲身体、折取树枝三种注解。然考察"折"字意义系统,当无"按摩"义;考察古书用字,枝、肢相通当晚于孟子时代。结合《孟子》该段具体语境,"折枝"当"折取树枝"解最为合适。由此,我们认为古词释义既不能化简为繁也不能化繁为简,只有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方可形成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7.
自谭达人提出"精细"后,对于其是否成格有很大争议。我们认为"精细"符合辞格成立的三个基本要素,理应成格,而且应该形成其特有的定义。据调查,"精细"修辞文本的建构,早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很常见了。随着时间推移及其地位的逐步确立,"精细"的划分逐渐被细化,可适用于时间、空间,也适用于人物或事物等。由于其自身的包容性和灵活性,"精细"在不同的语体中被接纳,使得表达更形象、生动,给人以真实感和幽默感。这与社会时代发展、人们心理因素影响及民族的审美倾向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作文教学中,忽视素材内化与道取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将习作素材的积累、内化与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主参与,广积素材;学会对所积素材进行必要的感知、疏理和归类,内化理解、接受;并在恰当的时机巧取素材,有效搭配、运用。实现小学习作素材的"积·化·取"三部曲。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转喻及其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涉及其定义、认知解读、与隐喻的区另q以及分类等方面.转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概念现象;不仅仅是一种辞格,更是一种认知过程.转喻遵循的认知原则有邻近原则和凸显原则,隐喻则是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成语的修辞     
成语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是富有表现力的最精炼、最简洁的一种语言形式。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与它本身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分不开的。成语的修辞手法,概括起来,可分为辞格的运用和语音的利用两方面。一、辞格的运用:辞格最常用的是比喻。比喻运用最早。自古迄今,歌谣、谚语、诗、词赋、曲、文,无论抒情、叙事或议论,无不广泛运用比喻,因此,成语里的比喻也最多。《汉语成语小辞典》第三次修订本共收成语三千○十三,其中比喻格的就有七百五多条,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