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音乐性在诗中占有重要位置,诗不应该排斥音乐性,这可以是诗的一条铁律,本文对音乐性在诗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对某些新诗的非音乐性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新诗音乐性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关于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探讨历来存在两方面的争议:一为学界部分研究者认为戴望舒创作后期对音乐性持反对态度;二为学界部分研究者用"内在韵律"的模糊字眼概括戴望舒诗的音乐性,但对这是一种"怎样的韵律"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将在具体分析以上争论的基础上,结合戴望舒诗作与诗论,探索其对新诗音乐性的真实态度及其具体实践,并呈现戴望舒对新诗"非格律韵律"美学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词是音乐文学,既有文学性又具有音乐性。在词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说明词的文学性,还要多联系词的音乐性,加强词的音乐性教学;尤其从词的音乐性入手来解释词学现象,可以帮助学生对词史、词作家、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音乐性是诗歌的重要特质之一,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音韵两方面。诗歌的音乐性和思想性是密不可分的。Coleridge的诗作素以瑰丽的想象、极强的音乐性而闻名,在19世纪的英国诗坛独树一帜。本文从节奏和音韵两方面,对其代表作之一《老水手谣》的音乐性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音乐教学中音乐性的理解、音乐教学中出现的的偏离行为、加强音乐教学音乐性的有效策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探索教学过程与方法、以及突出"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性六个方面分析和探讨在大的、全新的教育改革的指导方向下,对音乐教育的新诠释。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开始的新诗革命意在打破诗体限制,推翻传统词调曲谱的束缚,创造一个“崭新”的诗歌世界,这使新诗在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面临是否需要音乐性、如何重建音乐性的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现代新诗音乐性的精神品位和意蕴流变的探寻,展示新诗在音乐性这一维度渐进迈向“未来的完美”的运动步伐。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复沓、重叠、双声、叠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同时指出:诗歌与音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手段和给人的感受有其不同点;诗歌的声韵并不等于音乐,而只是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因素,因而作诗不能以此为满足,还应进一步在诗歌的音乐性元素方面着力,去适应与配合音乐。诗人应主动寻求与作曲家、歌唱家合作,共同创造珠联璧合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绘画的音乐性表现在非自然性、情感性、象征性。绘画的基本造型元素点、线、形、色具有音响作用,现代绘画音乐性的表现形式即意性形式和抽象形式是通过夸张的造型、单纯的原色对比以及构图的装饰性来体现,蒙德里安、克利的纯造形构成的是一种“静态音乐”,而康定期基、凡·高的重感性、直觉和运动感则构成一种“动态音乐”。  相似文献   

9.
音乐性是古典诗词的内在审美特性。由于学界分学科研究的原因,教学上忽略了诗词的音乐性,也削弱了古典诗词的美育功能。重视诗歌音乐性,通过构建音乐化诗歌课堂,变革传统诗词教学模式,是应时应景的美育举措。  相似文献   

10.
惠特曼的自由诗没有严格的音步格式和押韵格式,但他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向上的节奏,多样的变奏,并列、重复、对比的手法和具有音响感的音韵.文章对惠特曼诗歌艺术价值充分肯定的同时,也从形式到内容揭示其诗歌的美学和哲学意义的统一及其深远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宏观方面入手,对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与内涵充分概括、分析和描述巴洛克风格、维也纳时期的音乐风格特点。具体论述了在钢琴教学中如何运用相关音乐科学来指导钢琴教育,以达到正确诠释音乐作品,准确把握钢琴作品风格与内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音乐剧     
起源于英美的音乐剧是一种现代舞台剧,通过各种情绪表现动人故事,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有力工具。音乐剧不同于大家熟悉的歌剧,但与歌剧又有着连带的关系。本文就音乐剧的概念、起源、历史、音乐剧与歌剧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音乐剧这一西方音乐的重要体裁。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呼唤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因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是音乐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 ,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将促进和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时代呼唤每位音乐老师都能不断进取 ,提高自身素质 ,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4.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dyslexic musicians in the formalized study of music, in particular, musical notation. They describe case studies from the literature and from personal interviews they conducted with musicians about their educational histories, musical weaknesses and strengths, and successful compensatory strategies. The authors make instructional suggestions for educators and musicians with dyslexia on how to use multisensory approaches to teach musical notation.  相似文献   

15.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旅游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研究旅游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文章在分析评价目前有关旅游学研究对象的四种代表性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旅游学应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或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和探讨旅游活动的成因、运动规律及其影响。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是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的具体化。可以从形成旅游活动的驱动系统、旅游活动自身的核心系统和旅游活动对外造成影响的外延系统三个方面确定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分析和探讨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对于促进旅游学及其学科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乐理教学是各音乐院校专业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多年来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一直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其中有很多内容在知识的连续性方面缺乏科学的安排;同时,对于当今世界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知识和属于乐理范畴的内容却一直被摈弃在外。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战,就上述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因为音色这一客体的不具象性、无语义性,往往不像其他音乐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音色作为音乐表现的一种要素,仍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自身规律,有与创作主体、审美主体构成的由实践到认识的关系.文章从音乐实践美学的观点,对音色审美中的心理基础问题、个性与风格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求音色这个古老而又待于不断开拓、深化的领域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在创作、表演、欣赏等方面有更全面、更周密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乐感是一个乐者的基本要素,良好的音乐感能够促进乐曲艺术魅力的展现,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音乐的感染力。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拥有准确、流畅的音乐感能够更好地发挥所弹奏的作品。本文从钢琴演奏的这一方面出发,对乐感及钢琴演奏的乐感培养进行深入探索,以便使弹奏者能够更好地驾驭音乐。  相似文献   

19.
我们每个人开始唱歌或说话的早晚及以后的发展速度都不尽相同,它主要取决于与孩子最亲近的人跟孩子说话和唱歌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的音乐环境是影响儿童音乐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影响在各种子能力上存在差异:那种较多的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能力,家庭音乐环境的作用较小;那种较多的受后天影响的能力,家庭音乐环境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nological awareness and musical aptitude in pre‐school children was examined. In Experiment 1, Turkish children, and in Experiment 2, American children performed various phoneme deletion tasks with words in their respective native languages and with pseudo‐words. They also did initial and final tone deletion tasks with snippets of melodies. Because none of these children knew how to read, both tasks were presumed to depend largely on pure auditory skills. In general, success in the different phoneme deletion tasks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fic languages with which the children were familiar. In addition, in both experiments, children in the high musical aptitude group did much better on all tasks than those in the low musical aptitude group, showing that success in manipulating linguistic sounds was related to awareness of distinct musical soun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