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效果与碳的种类、氧化铜纯度、加热源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首先从热力学角度探讨该实验可能发生的反应历程,再在不同质量比例、不同种类的碳、不同纯度氧化铜、不同温度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并对其反应产物进行鉴定,用简单比较法找出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碳粉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1.5;混合研磨时间为15m证;用火焰温度较高的酒精喷灯加热;碳粉选择还原性碳粉;氧化铜选择分析纯氧化铜。  相似文献   

2.
1前言碳的还原性是碳的重要性质之一,教材中是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反应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碳还原氧化铜微型实验的装置、方法和实验条件,并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探索了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张涛 《化学教学》2008,(2):11-11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常因氧化铜铺在试管底部,反应不够完全,只有表面的氧化铜被还原为铜,还原产物中还混有黑色的氧化铜,现象不很明显。下面介绍的方法,不仅现象明显,可见度也比较好。实验准备:向洁净试管中滴入2-3滴饱和硝酸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碳的还原性是碳的重要性质之一,教材中是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来证明碳具有还原性,反应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6.
碳还原氧化铜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教科书里编排了这一变化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内容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润花 《甘肃教育》2004,(10):47-47
初中化学教材中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反应所需的时间较长,而且石灰水容易发生倒吸。对此我们进行了改进,效果尚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铁粉和氧化铜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探寻铁粉和氧化铜用量的差异及不同硫酸浓度对反应先后顺序的影响;根据酸碱理论、氧化还原标准电极电势以及化学动力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实验结论及适宜的反应条件.旨在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相关的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共有三个,分别是用氢气、一氧化碳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都附有实验图。这三个实验装置各有不同。实验室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特别装有一个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到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用以验证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同时还防止了冷却后,空气进入试管,使新生成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在这个实验中存在着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用于说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实验 ,但沿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装置、操作复杂、费时 ;反应体系开放 ,容易污染环境 ;一氧化碳不能完全与氧化铜反应 ,造成一氧化碳的浪费 ;实验现象不明显。为缩短时间、简化操作、便于观察和防止污染环境 ,我们对原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实验用品1 50mL锥形瓶、1 50mL烧瓶、分液漏斗、玻璃导管、双孔橡皮塞、橡皮塞、连有螺旋状铜丝的橡皮塞、石棉网、酒精灯、石灰水、甲酸、浓硫酸等。二、装置图改进装置如附图中B所示。附图 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 检…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碳还原氧化用的变化,是中学化学重点知识“碳的还原性”的事实基础。近半个世纪的中学化学教科书,都编排了这一变化作为演示实验.在这个演示实验的同一节教材中,还首次提出了“吸热现象”、“放热现象”、“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因此,指明碳的热效应是必然的了.在五六十年代的教科书上,写明“碳使二氧化碳或氧化铜还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1)在八十年代以后的教科书上,回辟了碳还氧化铜的热效应问题,仅以碳燃烧等变化来说明以上几个概念。说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是错误的,回避其热效应也是…  相似文献   

13.
一、要明原理知现象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证明氢气其有还原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 CuO△H2O Cu.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存在的不足,在总结文献资料相关方法的基础上,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自制的高活性木炭粉,以酒精灯为热源,在传统的固固加热装置中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比较实验,使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良好的课堂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优化条件,深入探讨了采用酒精灯为热源能使实验获得满意效果的单质碳和氧化铜的类型,得出了保证该实验成功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叙述如下。一、按教材要求的实验效果和想要达到的实验效果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人教版(2011年版)初中化学第107页和人教版(2012年版)初中化学第111页的实验要求中,都没有具体的C和CuO的混合比说明。如果任意量的烘干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混合并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91):152-153
针对学生初三学过的碳还原氧化铜的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而高一同样碳还原二氧化硅的氧化产物却是一氧化碳,假定反应分两步进行,碳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硅先到CO,再CO与氧化物反应生成CO_2,从热力学角度解释最终的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科书第56页关于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3-8]的现象描述是:“黑色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的铜,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后一种现象很容易观察到,但前者却不易做到.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稀硫酸与锌粒在启普发生器里反应来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但实验结果往往是黑色粉末(CuO)逐渐变成红色的疏松的块状物后,任你用酒精灯怎么加热也不能变成亮红色,这对于课堂演示实验而言就意味着“失败”(与课本所述不符).由于课堂演示实验受时间所限,不可能多次重复进行.怎样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课本所述的实验效…  相似文献   

19.
1.己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_20,两者都是红色固体.一同学对某次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作了验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实验。由于教材实验加热时间长、现象不明显,许多人对其进行改进,主要涉及热源、反应装置等方面。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对该实验加以改进,改进后的两个实验具有不同优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合理挑选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