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至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小说,路翎、汪曾祺在建国后的小说,可以视为是“五四”文学的价值命脉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冯至的小说写了对自身力量与自身存在价值的不自信及其因之而来的寻求力量的焦虑。陈翔鹤的小说以“疏离”“孤立”“隐忧”“苦闷”体现了五四文学在十七年的某种境遇。徐懋庸的小说从人与个体视角写重要历史人物。师陀的小说体现了以下层民众为本的情怀。路翎的小说在人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层面,突出了个体生命日常生活的意义,揭示了历史进步与个体生命的紧张关系。汪曾祺的小说延续了沈从文“人性的小庙”的香火。  相似文献   

2.
“私小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形式独特,影响广泛。苏曼殊是中国近现代独具特色的“诗僧”.一生在日木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大部分作品写于日本。创作时期又正是私小说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研究苏曼殊的文学创作.不能忽视私小说对他的影响。 1.“自叙”的形式 “私”是日文“我”的意思。“私小说”即“自我小说”。自1907年田小花袋《棉被》开始.“私小说”迅速在日本发展起来。久米正雄在《文  相似文献   

3.
纵观50多年来不同时段的研究状况,对“十七年”小说的认识走过了一段迂回曲折的道路。90年代曾一度被轻视与否定的“十七年”小说重新进入研究者视野遂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以《青春之歌》为例,探讨新历史语境下“十七年”小说的研究,这对于重估“红色经典”,筛选“经典作品”入史并进一步拓展“十七年”小说的研究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醉人的春夜》,最初发表在1982年3月6日《北京晚报》“一分钟小说”栏目里。“一分钟小说”,也叫小小说、微型小说、课间小说等。茅盾曾说,这些作品以小小说得名不是偶然的,不仅因为它短小精悍,而且因为它们结合了特写和短篇小说的特点而成为自有个性的新品种,《醉人的春夜》有什么“个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自叙传”小说接受了日本私小说的真实观,不仅强调取材的真实,更注重作家心境的真实表现。但同时,由于中日两国的文学传统、社会背景与作家艺术观的不同,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虚构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态度。可以说,郁达夫“自叙传”小说对艺术真实的执著追求,从一个侧面实现了对日本私小说的艺术跨越。  相似文献   

6.
陈翠岚 《广西教育》2012,(18):58-59
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上,发表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一篇“表现深切,格式特别”的白话创作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从《呐喊》到《彷徨》,鲁迅的小说是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一块奠基石。小说题材“多采自病态社会中的人们”,目的是“要将旧社会的病暴露出来,催人留心”,写出“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同时也留下他在追求探索中孤独、苦闷、彷徨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7.
2013年8月30日,根据菲茨杰拉德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在中国上映,掀起了对菲茨杰拉德小说的又一次研究热潮。影片以“金钱与爱情”这一传统的浪漫故事开端,以“爱情与金钱”之梦的幻灭收场,描述了美国在一战后十年中的经历和人们的生活态度,探讨了“美国梦”的幻灭。对“美国梦”的追求,不过是对虚幻的扑捉,注定是一场悲剧。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光明之梦,理想之梦,与“美国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现过程中必须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相似文献   

8.
看《萌芽》     
2004年第7期的《萌芽》的阵容大有三足鼎立之势。“恐怖小说”、“浪漫小说”与“酷酷小说”既呈现了“80后”内部写作的差异性,也泄露了《萌芽》始终存在的犹疑:文学与市场之  相似文献   

9.
张霞 《文教资料》2014,(31):175-177
随着戊戌变法的推进,清末翻译西书的侧重点发生了转移。小说书籍的翻译逐渐增多,占据了翻译西书出版的较大份额。1902年,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振臂一呼,将小说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清末留日热潮促进了日文翻译小说的出版,1905年开始翻译小说出版数量逐年递增,1907年翻译小说达到出版高峰。  相似文献   

10.
丁玲从1927年秋创作处女作《梦珂》到1986年3月14日溘然长逝,漫长的60年创作生涯,跨越了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会和几个风风雨雨的历史时期,共写了约300万字的作品。对她的创作分期,学术界意见虽然分岐(1),可是对其“早期小说”的界说却基本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她“早期小说”,是指她从1927年12月《梦珂》问世到1929年6月发表《野草》这段时间里所创作的小说。我们不同意将丁玲“早期小说创作”下限时间划到1929年末写的《自杀日记》(2),更不敢苟同将其下限时间延伸到“1930年左右”,把丁玲1930年创作的《韦护》和《一九三0年春上海》也划归她“早期小说”范围(3)。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小说创作状貌有六大“热点”现象:即“玄幻”大论战、“青春小说”争鸣、“组合、系列”兴盛、“中篇小说”触底反弹、“动物小说”风行和“恐怖小说”涨潮等。此外,2006年度儿童小说创作还存在着题材、人物形象和创作风格单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面市的中国儿童小说已开始被岁月洗涤,是“经典”还是“泡沫”,历史自然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开展选修课《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成了一线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新增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吸收了小说研究领域已被广泛认同的新成果,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它是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组织单元的,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  相似文献   

13.
周立波以故乡益阳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并不是“十七年”时代一般意义上的农村题材小说,而是具有充分的乡土性,并且与现代文学发展时期的乡土小说特色不同的新的乡土小说。他的这些乡土小说在“十七年”时代延续了中国乡土小说的创作传统,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台湾日据时期小说文本精神内涵的解读,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受难感可谓台湾日据时期写作者在以小说建构“历史”中流露的具体情感。使用异族的语言写作,已经有了难以抹去的被殖民印记,而中文小说与日文小说在讲述痛苦的方式和策略,以及内涵上的不同,更构成“如何说”的复杂。对于受难感的理解,则又会因诉求的不同显现意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190 7年《时报》第一页“小说”一栏刊登了“小说大悬赏”征文启事,入选者有《双泪碑》和《雌蝶影》,分别获二等和三等,先后连载于《时报》“小说”一栏。与早期1895年傅来雅、190 2年梁启超的两则征文相比,在对待自著和翻译小说、长篇和翻译小说,以及内容题材方面等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不同,显示了当时的小说界的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日本能成为众多译介、传播金庸小说中最系统、最成功的国家,主要原因有;中日两国历史文化背景相似等客观条件,日本“武侠”小说与金庸小说的相似性,日本传媒的重视,日本艺术界名人及金庸小说学术研讨会的推动。  相似文献   

17.
去年8月12日《中华读书报》记者张洁字报导:《九云记》是中国小说还是朝鲜小说?两派学者都说“铁证如山”。文章说,二十多年前,偶然在韩国一座图书馆里,发现一部9卷18万字的汉文小说《九云记》。二十年来,一派学者说“是一部地道的韩国小说”,另一派学者则认为“是一部中国小说”。尹荣玉、陆宰用和法籍华人学者陈庆浩认为是“韩国小说”,而丁奎福、崔溶澈和中国社科院的刘世德则认为是“中国小说”。双方都说自己的结论“铁证如山”,谁也说服不了谁。张洁字把这个问题推向了全国。四个月过去了,好象也没有什么反响。起初我看了这…  相似文献   

18.
初中小说单元的教学需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文学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要求。九年级学生有“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小说”的能力。基于大单元阅读视角,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探究小说体裁如何设置“对立”情境关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对立”关系下的小说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力求对1928年至今蒋光慈小说评论的脉络作整体性、规律性的梳理,在它们与历史语境的“互文”中发现其“得”与“失”,并由此分析蒋光慈小说的研究之路还可以通向何方。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小说的发展与“新小说” (二) 传统小说的反对派——法国“新小说”派“新小说”这个名称出现于五十年代,大约1955年,当时并不是一个学派,他们没有组织,也没有共同的纲领和宣言,只是一些认为传统的巴尔扎克式的写实小说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作家分散的,各自独立的创作活动,因为他们的作品大都由法国子夜出版社出版,因此评论家就把这些人的创作归为一派。1971年在巴黎国际文化俱乐部举行了一次有关新小说的国际讨论会“新小说今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