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一案件,同一案号,同一判决,却有内容大相径庭的两份判决书,给原告的是一判决,给被告的却是另一判决。湖北荆州市一名法官竟炮制出了千古奇闻的鸳鸯判决书。哪知他这么一判,竟把自己及其同伙也给判进了监牢。2006年3月上旬,湖北省高院对不服判决上诉至该院的主要案犯终审裁定:维持原判不变。至此,这桩奇判之案才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2.
书业内外     
《水煮三国》被判侵权据《民主与法制》报道:日前,成君忆所著《水煮三国》一书中不等式侵权案的判决书由朝阳区中级人民法院下达。判决书中认定,书中四个不等式为原告相晓冬的独创表达,未经相晓冬允许,被告成君忆不得使用涉案侵权内容,并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在《中国经营报》上向相晓冬公开致歉;同时,在未征得相晓冬许可使用前,中信出版社不得  相似文献   

3.
吴飞  孙美燕 《新闻实践》2003,(10):52-54
因《东方体育日报》报道了有关范志毅世界杯期间涉嫌赌博而打假球一事,范志毅一怒之下将该报告上法庭。2002年12月1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判被告《东方体育日报》胜诉。判决书写道:"即使原告认为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其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这只不过是近年来频频出现的涉及"公众人物"的诸多案件中的一个代表而已。在这些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媒体被告一般都会拿"公众人物"作为自己的辩护理由,而法官有的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辩护,更多的是不予理会。事实上,许多人坚持媒体的报道一旦引发侵权纠纷时,尤其是当侵害对象是名人、是公众人物时,新闻媒体的侵权行为仍然要受到保护。他们称这种保护在国外——至少在美国,自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New York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11日,家住舟山市定海区的一位老妇丁某,收到了一份从法院寄来的判决书。判决书上清楚地写着:“依据婚姻法规定,原告丁某享有房屋继承权。”手持判决书,她老泪纵横,感叹道:是法律为我伸张了正义,是档案为我作出了公证,讨回了公道啊!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原告丁某,六十多岁,几年前再婚,老俩口婚后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不料,2000年其老伴因病去世,抛下她一人守家度日。年迈的她除了照料自己的生活以外,还不时地给予老伴的原配子女一些生活上的照应,尽着继母的责任。然而,这几个子女却另有想法,认为继母所居房屋权…  相似文献   

5.
一起侵犯肖像权的新闻官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 99年11月3日 ,南京市白下区人民法院向在南京出版的服饰导报社下达[(1999)白民初字第1143号]民事判决书 ,支持原告陈女士关于其肖像权受侵害的诉讼请求 ,判被告服饰导报社侵犯他人肖像权的侵权行为成立 ,要求被告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原告陈女士精神抚慰金2000元。被告服饰导报社对一审判决持有不同意见 ,于12月初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00年1月底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二审判决书 ,维持一审判决 ,驳回一审被告的上诉请求。被告服饰导报社未再提起申诉。这起判决案例给新闻工作者、学…  相似文献   

6.
《出版参考》2005,(8X):28-28
据《中国法院报》报道:近日,著名老画家丁聪的代理人来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以非法销售、发行原告的漫画作品,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为由,将北京友谊光明书店、家庭医药杂志社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20094元和精神抚慰金10万元。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24日上午9时,在上 海徐汇区人民法院只有五六平方米的冰冷的调解室里,女法官开始宣读(1999)徐民初字第3491号《民事判决书》:“原告S公司诉被告徐小姐劳动争议案……判决如下:原告S公司返回被告徐小姐的工资1000元;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提前解除合同赔偿金9669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本案受理费由原告承担……” 听到这里,我轻轻解开了风衣的纽扣,朝被告徐小姐和她的先生看了一眼,他俩一直握在一起的手也松了开来,徐小姐那被寒风吹僵的双额出现了微微红晕;原告的讼诉代理人之一、一位大学法律教师…  相似文献   

8.
一桩历时七年的马拉松官司最近一审了断:1999年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民事判决书,其中判决翻译《花轿泪》、《巴黎泪》的译者韩沪麟构成侵权,赔偿原告损失(含精神损失)共计9870元。据笔者所知,这是国际上首例状告译者、宣判译者“侵权”的名誉诉讼案。判决书下达后,外国文学翻译界、出版界反应强烈,由此而生发的外国传记文学的翻译与出版问题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1995年,《上海画报》刊登了一组摄影作品,题目是《青春与美丽的诱惑》,其中一幅摄影作品是某女士在某商场化妆品柜台前挑选化妆品的情形,该女士作为主要拍摄对象出现在摄影作品上。当事人为此提起诉讼,认为报社侵害了其肖像权;但上海市静安区法庭认为这幅图片用于纯粹的新闻报道,判原告败诉。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来信     
范志毅案:判词改写历史 上海市静安区法院于2002年12月18日,一审判决足球运动员范志毅状告上海《东方体育日报》损害其名誉官司败诉时,特意加上一段判词:“即使原告认为有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这段看似非常简单的话,却将改写当代中国的历史。 范志毅案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一审判  相似文献   

11.
1月18日,32834部队政治处战士徐荣彬,收到了一份来自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至此,小徐与港商王南宁的一场历时一年多的官司终于有了结果,法院判决驳回原告(港商王南宁),本案受理费4810元由原告负担。这场官司缘于徐荣彬一篇稿件。1993年1月6日,战士报道员徐荣彬采写的《他在金钱美女面前走向刑场》纪实性文章在《泉州晚报》上发表。此文叙述了一名转业军官蜕变为死囚犯的过程,文中提到了拉拢这名转业军官嫖娼的港商王南宁。王南宁看到这篇文章后,于回993年8月向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起诉战士徐荣彬名誉侵权,要求对方…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前后,首都几家地方报纸相继刊发一条同样内容的消息:《首宗内参官司,记者不讼而胜》。说的是,湖北第一起状告内参报道侵害名誉权案件,经过8个月的审理,由武汉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裁决:驳回原告中国银行黄冈地区支行副行长熊艳煌的起诉,被告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和3名内参报道作者不讼而胜。这在记者纷纷被推上被告席,且又纷纷败诉的今天,实在是一桩令人欣慰之事。于是,《南方周末》、《法制文摘》等全国30多家报刊报道了此案,并发表评论,赞扬法律鼓励记者敢说真话、加强舆论监督。读者也许还记得,《新闻与成才》杂志去年第…  相似文献   

13.
近日,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对广东新快报社诉文新集团新闻记者杂志《2009年十大假新闻》侵权案做出一审判决,依法驳回原告广东新快报社的诉讼请求。我们认为,此案及天河区法院的判决对研究新闻侵权等问题,具有一定的业务研究和学术探讨价值,因此,在这里将《判决书》全文刊出。另外,新闻法学专家魏永征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李琴副教授围绕此案进行了学术研讨,也在这里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14.
备受瞩目的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台湾中华书局、台湾英文杂志社控告丹青图书公司侵害其简体字中文版《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著作权案,已于最近结束一审,由台湾地方法院宣判,丹青公司代表人杜洁祥,张玉屏因仿制他人著作,各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并科罚金1万元;丹青公司因其代表人仿制他人著作,科罚金2万元。另一被告丹青董事张玉珍获判无罪。判决书指出:(1)《简》书版权页英文部分载明所有权利由美国大不列颠公司保留,次页中文部分及前  相似文献   

15.
一份对开的周报在同一期以整整五个版面对一个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求证,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恐怕是罕见的。2000年1月14日的《南方周末》即如此。尤令人深思的是,此举的意义并不在于所报道事件本身,而在于它揭示了一个事实:作为代言社会公众利益之公权的新闻舆论监督已处于一种非常态的尴尬境地。 最好的例证就是“刘秋海事件”。该事件缘起于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原告陈小俐诉被告刘秋海交通肇事逃逸,被告称原告系自己驾驶摩托车摔伤,被告出于人道相救,反遭事发地广西北海市银海区交警队扣车,并被诬告,遂向社会鸣冤。《南方周…  相似文献   

16.
青锋在2002年12月25日《南方都市报》撰文说,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简单的几句话: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于2002年12月18日,一审判决足球运动员范志毅状告上海《东方体育日报》损害其名誉官司败诉时,特意加上的判词———“即使原告认为有争议的报道点名道姓称其涉嫌赌球有损名誉,但作为公众人物的原告,对媒体在行使正当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范志毅案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一审判决,据该案主审法官说,是因为在合议时引进了英美法系里“微罪不举”的比较先进的理念。谁都知道,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7.
1998年5月14日,《河南日报》发表了本报记者采写的消息《发生在沁阳的咄咄怪事──市法院公然判决地方性法规无效》,文章一发表,就像预期的那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读者都给我们打电话或写信,就沁阳市法院对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司法审查一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这篇消息的出台是深思熟虑和精心准备的产物。5月初,记者在报道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时,得到一条重要新闻线索:沁阳市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经济案件时,在判决书中存在对《河南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官司”仍是新闻界同行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湖北武汉市,发生了一起因新闻图片引发的侵害名誉权诉讼。历时三年,以一审判决驳回原告之诉,二审裁定准予原告撤诉结案。《湖北日报》记者金涌写《一张新闻图片三年“新闻官司”》一文,报道诉讼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钱婕  项亮 《传媒观察》2003,(11):42-43
1995年,《上海画报》刊登了一组摄影作品,题目是《青春与美丽的诱惑》,其中一幅摄影作品是某女士在某商场化妆品柜台前挑选化妆品的情形,该女士作为主要拍摄对象出现在摄影作品上。当事人为此提起诉讼,认为报社侵害了其肖像权;但上海市静安区法庭认为这幅图片用于纯粹的新闻报道,判原告败诉。新闻学界的一些学者认  相似文献   

20.
3月1日,《山西工商报》记者韩锡璋欣喜地收到汾西县人民法院寄来的《民事判决书》,他状告汾西县勍香工商所原所长韩晋秀侵犯其名誉权一案,法院一审判决他胜诉了! 去年5月,韩锡璋采写了《擅发证件任命所长,乱收费肥己私囊——如此所长要他何用》的报道,先后被《山两工商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介采用,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报道对韩晋秀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曝光: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