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边地区富县组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化验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富县组砂岩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富县组储层砂岩主要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该储层砂岩经历的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等.根据地史恢复和成岩特征综合分析,该地区富县组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储层砂岩成岩过程中,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孔隙度影响最大,压实-压溶作用使得储层原始孔隙度减少约25%,孔隙度损失率达68%;胶结作用使储层的孔隙度降低了3%,孔隙度损失率7%;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发生的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使孔隙度由11%升高17%;晚白垩世以来,随着上覆地层的剥蚀,富县组埋深有所降低,晚期胶结作用使孔隙度缓慢降低到16%左右.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广安地区须六段储层岩石学特征以中~粗粒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为主。须六段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主要的储集类型以孔隙型为主,亦存在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和剩余原生粒间孔。储层主要是受沉积,成岩及构造作用的影响,其中沉积作用是根本,构造作用是条件,成岩作用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对研究区浅层长2储层的精细研究,对于浅层储层油气潜力评价至关重要.利用钻井岩心观察、岩石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样品物性分析和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对储层展开精细评价研究.(1)储层岩性组成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成分主要为黏土矿物,其中主要组分为高岭石、绿泥石、水云母.(2)延长组长2平均孔隙度14. 51%,平均渗透率5. 01 mD.渗透率主要分布范围在0. 5~30 mD.(3)通过鉴定储层孔隙主要为粒间孔和溶蚀孔,溶蚀孔中以长石溶孔最发育,长2为5. 99%,延长组浅层长2储层孔隙结构以小孔、微细喉为主.(4)研究区共筛选出23个有利目标区,其中建议目标区8个,总面积24. 76 km~2.  相似文献   

4.
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压汞等技术方法,分析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类型与孔隙结构,划分储层类型。结果表明,盐家油田沙四上亚段砂砾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有效储层以砾状砂岩和含砾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溶孔;储层属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孔隙结构以中——小孔隙、细——微喉道为主,喉道非均质性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对七里村油田G6井区长6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其宏观物性特征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表明,G6井区储层岩性以灰色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孔喉类型主要有大孔—细喉型、小孔—细喉型,这些孔隙结构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针对杭锦旗地区独贵圈闭盒1段致密砂岩储层,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物性分析和压汞分析等技术对储层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不同类型储层的沉积相、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分析不同沉积微相气井的生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独贵圈闭盒1期砂体主要发育在冲积扇辫状水道微相,岩性主要为(含砾)粗-中粒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认识志丹油田长6油藏含油砂体内部结构,进一步研究工区储层成因及分布规律,通过取心井的岩心薄片分析、扫描电镜研究,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了长6段油层组储层的基本岩性物性特征,总结了长6段油层组储层的岩石类型、岩矿特征、胶结特征以及岩石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储层是该地区主要的产油层,也是典型的低孔、低渗透储层。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环县地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8划分为四类储层,并计算了各类储层的面积,为研究区油气富集规律的深入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研究区碎屑岩储层横纵向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模式不清等问题,通过开展对区内45口井录井资料统计及15口井观察取样,进行100余块薄片的镜下观察及36块物性样品统计分析,明确研究区碎屑岩的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和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阶段,并总结碎屑岩储层主控因素和成储模式;明确有利储层的形成直接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与溶蚀作用控制,而这些成岩作用又与沉积相、埋藏过程、流体酸碱度及活动有关。最终结合埋藏史、岩石矿物组分及成岩作用建立起碎屑岩储层的两种成储模式,为下步有利储层的综合预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储层物性特征、油水相渗参数特征、高压压汞测试结果及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区间为6. 5%~1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区间为(0. 04~0. 3)×10~(-3)μm~2之间,属于低/特低孔、特/超低渗透储层.研究区储层岩石样品等渗点饱和度均大于50%,表现为以亲水性特征为主.渗透率与最大喉道半径和平均喉道半径在半对数坐标中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渗透率与分选系数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定边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储量计算精度,需确定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利用岩心化验、岩心压汞、录井、测井及试油试采等多种资料,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通过统计方法、交会图技术明确了定边油田D区长7致密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电性下限标准.该标准达到了利用测井资料解释储层参数和划分有效厚度的目的,给出油水层识别的电性标准,为油田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依据,进一步对同类致密油储层有效厚度下限划分标准提供方法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定边地区富县组沉积相及该储层的基本特征以及非均质型,认为定边地区储层主要受沉积相控制;富县组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以及粒间溶孔,这两种类型的孔隙为富县组砂岩主要储集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储层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钻井资料的整理分析,对六盘山盆地下白垩统致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经过研究认为,下白垩统致密储层主要为含泥质隐晶灰岩、隐晶灰岩、灰质泥岩、隐晶白云岩及泥页岩;马东山组和乃家河组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中等-好烃源岩;下白垩统致密储层发育厚度较大,裂缝较发育,可作为油气自生自储的储层。  相似文献   

14.
工区储层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物性较差,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目前对储层沉积微相类型不确定.为了更有效的开发该区块,从区域地质资料出发,利用岩心颜色、沉积遗迹构造、岩心粒度特征及古生物标志等岩心相标志,结合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对正270区长6地层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正270井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并且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砂体是本区占主导地位的骨架砂体.同时探讨了研究区沉积相和油气成藏的关系,为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目的层提供了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矿集团哈密大南湖五号井+170m水平煤仓垂高32.12m,煤仓仓体穿过多个煤层,围岩胶结性差,较破碎;煤层硬度低,裂隙及节理发育。煤仓范围内发育一层砂岩中粗砾岩孔隙含水层,孔隙水将沿锚索孔和锚索流出,对粉砂岩形成泥化作用,易造成围岩破碎、冒落,对井壁支护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在煤仓施工中采取综合施工工序和工艺,保证煤仓施工进度,解决好井壁的出水、渗水、漏水、淋水等问题是煤仓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也是目前在煤仓施工中需要探讨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明五阳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受到矿井突水威胁的实际情况.本文从水源、通道和强度三个因素方面综合分析五阳煤矿钻孔资料,研究岩性的粒度变化,岩石的颗粒、杂基、胶结物各个组分的构成关系,各个岩相的组合方式,以及测井曲线的形状和组合形态;结合相关古生物特征,综合相关地震相研究研究岩相的沉积构造、颜色;进一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结合相关沉积相分析,参考区域地质图和区域地层简表.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可以判定K8砂岩形成于上三角洲平原沉积,且基本不受潮汐影响;可将其细分为分流河道微相和天然堤微相,从而最终确定3#煤顶部的沉积微相分布.研究区水源主要为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砂岩裂隙-岩溶水以及第四系孔隙水.结论:五阳煤矿可采煤层3#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且不同区域构造类型不一,应注意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重点研究断层和陷落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Y油区主要开采层位为长4+5和长8,研究区储集层不同开发层位的储层特征差异性比较大,属于致密储集层的范畴,油田开发难度大、储集层认识匮乏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现开展Y油区不同层位的储集层特征方面的探讨,主要从岩石学、孔隙结构、储层物性、敏感性、润湿性、相渗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油层储集层特征参数整体好于长8油层,油田开发遵守先肥后瘦的原则,优先开发长4+5油层,接替层位为长8储集层.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野外剖面及钻井岩芯的宏观及微观特征,结合常规物性资料,对其储层的主要岩类、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空间展布等特征以及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飞仙关组储层主要集中分布于江油鱼洞梁剖面—龙岗68井一带的飞一二下亚段,剑阁地区的飞一二上亚段以及九龙山地区的飞三段;主要的储集岩类为亮晶鲕粒灰岩,其次是(残余)鲕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常见,裂缝为主要的渗透空间。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其中台地边缘鲕粒滩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导致主要储集空间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