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当新千年到来大家讨论“如何开创语文教育新纪元”的时候,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文学科需要强化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但切莫弱化文章教育。   1980年,总结建国 30年语文教育的三大教训 (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文学课、语言课 ),我曾著文《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 (《安阳师专学报》创刊号 )。 1993年,针对“语言学、文艺学在语文教育中长期平分天下”的旧格局,我主编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宣示“文章学是指导语文教育的主干理论”。 1998年,我正式提出《一语 (语言 )双文 (文章、文学 )论》 …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现已出版的有关研究论著,大都认为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近年来,随着文章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不少研究者提出了异议.王运熙先生说:"人们一提起《文心雕龙》,总认为它是我国最有系统的一部文学理论书籍,其性质相当今天的文学概论那样……但从刘勰写作此书的宗旨来看,从全书的结构安排和重点来看,则应当说它是一部写作指导或文章作法,而不是文学概论一类的书."(《文心雕龙探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出版)贺绥世先生说:"《文心雕龙》研究的不是单一的文学理论,而主要是文章学."(《写作》1983年第二期)我们认为这是切合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情况,也是符合该书实际内容的.因为《文心雕龙》的研究对象虽包括诗、赋、乐府等文学作品,但大部分还是论、说、书、记等常用文章;所论的内容虽涉及不少的文学理论问题,但基本上与今天的文章学观点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研究《文心雕龙》,还它以本来的面目:一部文章学概论.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我国写作学界正在就文章学学科体系问题进行讨论,《写作》杂志还特为此增辟了专栏。不过依我之见,现时讨论这一问题虽也未尝不可,但却似乎并没有抓住文章学之所以落后的关键。文章学落后的关键也许并不在体系,而是在于过去乃  相似文献   

4.
在文章学学科体系的讨论中,人们经常提到写作学。不少人把文章学和写作学等同起来,也有的说“文章学是写作学的一个分支。”笔者认为文章学和写作学都是刚刚兴起的新学科,有许多课题需要深入探讨,现就二者的关系以及所涉及的其它一些问题,谈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5.
如今,仍然有人认为,“社会学研究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什么理论体系”,其理论体系的讨论是“多余的”。这种看法,显然是有失妥当的。任何科学学科,都有它的理论体系。否则,它是很难立足于科学学科之林的。社会学学科也是如此。其实,社会学不仅有其特定的理论体系,而且它还与其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密切联系着区别着  相似文献   

6.
文章目的论     
在研讨有关文章的所有问题之前,都回避不了这样一个前提性问题,即“什么是文章”。阅读文章学方面的论文,我们发现许多关于文章的语言、体式、功能等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发生分歧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人们对文章概念这一问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为了避免这种缺乏一致认识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争执,我们认为在展开关于文章目的这一具体问题的研讨之前,有必要对本文所指的“文章”概念作一个简略的描述。什么是“文章”呢?文章理论家们知道这是个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研究》1990年十一期刊登了《对“中心思想”教学的三点质疑》(以下简称《质疑》)。笔者读后,受益匪浅。只是对文中的第二点看法“在小学教材里,并非篇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持保留态度。笔者认为,凡是文章都有中心思想。何谓中心思想?通用五年制第八册读写例话《文章的中心思想》中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就是中心思想。应该承认,通用教材的观  相似文献   

8.
“写作”,在我国是一门古老而新兴的学科。说它古老,是从有文字起,我国就有了写作,4000多年留下了浩繁的文字典籍。公元3世纪出现了讨论写作法规的《典论·论文》(曹丕),五世纪出现了我国第一部文学集《文选》(肖统编选),出现了第一部全面地研究文学创作和研究文章写作的《文心雕龙》(刘勰),以后历代文人又写了许多“诗话”、“词话”、“艺概”、“剧论”、“评点”等,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总结了写作的法则和经验。说它新兴,是因为写作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解放前虽有人研究写作,著有《作文法讲义》(陈望道)、《文章作法》(夏丐尊)、《文章讲话》(叶圣陶)等,但仅是专家著作,还未形成学科。当时的高等学校,也不开设这门课,当时的“大一国文”,抓阅读,抓鉴赏,也兼顾作文,但不专门讲授写作知识。解放后,开始还有“大  相似文献   

9.
我对文章学没有研究。这个讲话是漫谈性质。我想说这么几个问题:一个是关于文章学的问题,一个是关于开展文章学的研究问题,还有关于文章的教学问题。关于文章学的研究对象、范围、目的我国解放后正式提出研究文章学,是在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关于文章学应包括些什么,或者说这个学科研究的对象、范围,乃至于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有不同的看法的。  相似文献   

10.
王静 《文教资料》2007,(3):130-131
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视野考察文章学的坐标,我们认定:文章学是典型的社会科学技术,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基础工具之一。然而,在大力倡导提高“语文素养”的今天,只重视“语言素养”和“文学素养”,不重视“文章素养”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显然是不符合人文科学的发展观的。“语文素养”是新课标所创立的一个综合概念,其含义是指学生整体素质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表现,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八项:热爱祖国…  相似文献   

11.
"曾祥芹文章学"是从"一语双文"新语文观引发出来的.他独著《实用文章学研究》,主编《文章本体学》《文章阅读学》《文章学与语文教育》等书,建构了"一体两翼三层级"的文章学体系,主张语言、文章、文学三育的和谐发展,证实其学科开创和奠基之功.文章素养是整个语文(语言、文章、文学)素养的中坚和核心.采纳运用"曾祥芹文章学"思想,对当代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寿康先生是现代文章学的倡导者。他的《文章学古今谈》一文,揭开了现代文章学研究的序幕。在这篇文章及专著《文章学导论》中,展示了他对文章学学科体系的大部分构想。他不仅进行大量微观研究,而且还亲身从事文章学的教学工作。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建立了文章学学术团体——中国文章学研究会。他为现代文章学学科的创立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倡导的文章学事业,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篇文章,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都有着作者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也叫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归纳文章的中心是理解文章的重要一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睛可以透视文章的中心。有些议论文,它的题目既是论题又是论点,即文章的中心。如《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等。有些说明文,题目就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征”,也是这个题目的“题眼”。这篇文章的中心可这样归纳:本文…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四年二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叶圣陶先生的《作文论》。这是作者为振兴汉语文章学作出的第一个重大贡献,也是作者驰骋文坛,成长为现代文章家的第一座里程碑。《作文论》共十节,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论述了文风、文源、章法、文体、表达、语言六大问题。 (一)文风论叶圣陶认为,文风既指内容,又指形式;从内容讲,要“求诚”,从形式讲,要“独创”。“求诚”,就是要求所写的必须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口市成立,它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创办了会刊《抗战与文艺》,这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这是在抗日救亡民族解放战争中,对文艺和文艺工作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也是1930年以来文艺“大众化”讨论的深入和发展。它促使作家、艺术家走向群众,纠正新文学民族化不够的缺点,创造出真正  相似文献   

16.
文章目的论     
在研讨有关文章的所有问题之前,都回避不了这样一个前提性问题,即“什么是文章”。阅读文章学方面的论文,我们发现许多关于文章的语言、体式、功能等等具体问题的讨论发生分歧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人们对文章概念这一问题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为了避免这种缺乏一致认识而导致的不必要的争执,我们认为在展开关于文章目的这一具体问题的研讨之前,有必要对本文所指的“文章”概念作一个简略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章与文学作品是同时选进教科书里的,但由于文章与文学的界限不清,任务不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往往把一些文章当成文学作品讲,而文学作品又当成一般的文章讲。这在语文教学上,引起了争论,一方认为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包括文学作品),主要学习它的字、词、句、篇等知识和技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语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什么读写能力,是文章的读写能力,抑  相似文献   

19.
我们编《历代文话》的目的是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最近几年,以文章学做博士论文题目、有志于这个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多,各个地方开的散文学会议也多起来。目前的问题,首先集中在什么叫作中国古代文章学。现在我们受西文的散文观念影响,注重审美性、抒情性,这  相似文献   

20.
教文言文应批判继承我国民族传统道德遗产,帮助学生掌握道德概念,培养道德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行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道德教育。 (一)以立“志”学“德”为基础,确立道德信念。立“志”学“德”,就是每个人都要树志向,学习道德,坚定道德信念。这是儒家学派十分重视的方向性问题。孔子认为:“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并且经常启发学生谈志向、讲德性,如课文《侍坐》。还要求学生竖定意志;“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阳货》),即象最坚固的东西一样,磨也磨不薄;象最洁白的东西一样,染也染不黑。所以,“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孔子所提倡的道德信念就是“志于道”、“死守善道”。有了这个信念,才能成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志士仁人”(《卫灵公》)。志和德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学习,这种学习包括确立人生的目标和理想,深刻理解道德规范的定义、价值与作用,认识它对个人与社会的益处如何,违反了它的害处又是什么?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