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人用两个鲜明的意象:博物馆、火焰,阐明了自己的诗歌追求,展示诗人对诗歌信念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诗歌信仰的个人体验的持久和韧性,传递出比诗歌本身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拜伦的诗歌并非单纯歌颂自然,而始终把追求自由的精神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对自由的向往促使拜伦漫游在大自然中,寄情于各地风情美景,寻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同时,大自然接纳了拜伦并给予其一种自信,让他身体力行为自由献身。拜伦留给后世佳作无数,常常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态的关切,反对各种破坏自然甚至人类本身的变革活动,厌恶基督教教义的谎言,并积极主动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这些诗歌隐约表达出诗人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崇拜自然、融入自然、感受神圣而伟大的自然之美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3.
济慈批评中,长久以来存在着唯美论和唯政治论的拉锯,其中又有一个基本恒定的共识:济慈的政治退避论或对抗论。对济慈诗歌和书信的系统性研读发现,他的诗歌创作是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从分离、冲突走向交融的过程。前期诗作激情讴歌民主和自由、抒发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并在自然和诗歌中寻找庇护,美学追求与社会现实各自为阵;中期作品着力营造神话和梦幻世界,同时激烈批判现实社会,美学追求与现实社会短兵相接;后期作品从美学的高度接纳人世间的疾苦,现实社会与神话梦幻浑然一体,孕育了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的交融。对诗歌艺术和美学的执著追求是济慈诗歌的表征,深厚的社会政治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是其诗歌的底蕴。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探讨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怎样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中自觉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并且找到一些方法来扩大他们的古典诗歌积累量,使他们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更为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5.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阅读视野的不足,外国诗歌流派演变的相关知识的欠缺,对相关国家的发展阶段和诗人的抱负与追求的不了解,诗歌的抗译性等因素,导致外国诗歌的文本解读产生有限性,难以实现文化理解的育人要求。外国诗歌教学要了解相关时代背景、诗歌流派演变和诗人个人的作为,在此基础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借鉴,追求完整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艾青早期诗歌追求散文美,排斥音乐性;其中后期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对早期诗歌的自由化和散文化之弊进行了反拨。这标志着艾青诗歌形式意识的自觉,也标志着诗人对中国诗歌音乐性传统和含蓄蕴藉的传统抒情方式的部分回归和继承。  相似文献   

8.
受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以彰显生命精神为主的境界理论,这不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独特倾向,更是中国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诗歌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9.
戴望舒的诗歌以抒真情挚情取胜。有对个人际遇的哀怨,有对自由的追求,有对民族苦难的深切悲痛和拳拳爱国之心。从《雨巷》的徘徊到《元日祝福》的自信乐观,戴望舒的诗歌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开创了其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透过那些充满哀怨的挚情诗歌,我们更应看到诗人在苦痛的人生历程中执着无悔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怎样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中自觉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并且找到一些方法来扩大他们的古典诗歌积累量,使他们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更为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11.
我的追求     
本文叙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诗歌和整个文学的主张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体现出独具特色的以彰显生命精神为主的境界理论,这不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所追求的一种独特倾向,更是中国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在诗歌中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戴的诗歌及诗论分析他诗歌的主要特点——注重诗情以及意象的运用。从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评价他对新诗的贡献,他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对象征主义的吸收,对我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对诗歌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对诗歌教学极有帮助。小学生阅读诗歌,就是要受到感染和激励,进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对学生想象诗歌情境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和揣摩。  相似文献   

15.
刘叉是韩孟诗派中一名重要的诗人。相对于韩孟诗派的领军人物韩愈、孟郊的诗歌研究来说,对刘叉的诗歌特色研究就薄弱的多。这不仅是因为他流传下来的诗歌只有27首,更因为刘叉自云"生涩有百篇",他的诗歌以追求险怪为主,有时候甚至刻意去追求这种特点,导致其诗歌晦涩难懂。尽管流传下来的诗歌的数量少而且晦涩难懂,但是他的诗歌依然在中唐诗坛焕发光彩。  相似文献   

16.
晚唐各派都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把追求形式美作为诗歌创作之能事。温庭筠对于诗歌的形式美,确实有一种执著的追求。他的诗歌不仅对事物的描写非常细腻,使用铺叙委婉透彻,而且对诗歌中的典故进行了精心雕琢。文章通过对温庭筠诗歌的分析得出其诗歌艺术手法的三个方面,采用这样的艺术手法的目的在于使诗歌给人一种清新流丽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音韵学对诗歌的研究从未间断且历久弥新,对诗歌讲求从平仄、韵脚、节奏等多方面发现音韵格律,有力推动了诗歌的创作和鉴赏工作。新月派诗歌作为近代诗歌流派的代表,创作追求“音乐美”,形成了独特的格律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诗歌,在问题的引领下交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2.品味诗歌语言和意象,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感情,感知诗歌朦胧神秘美妙又饱含情感的意境。3.培养学生对爱情的客观认识和正确追求的态度情感。  相似文献   

19.
“温柔敦厚”是金元文士诗歌创作的理论基础和审美追求。主要由情性说和尊古说组成。情性说为温柔敦厚的理论基础,尊古说为温柔敦厚追求的目标。这个理论是通过对经学有选择地吸收和演绎,完成了诗歌从政治的道德的标准到审美标准的转化而形成;是以诗为专门之学的产物;促进了诗歌和诗人的独立性;追求诗歌优美、安闲、高逸的意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内涵与精神力量对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广泛阅读古典诗歌文本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对其进行学习鉴赏,重点关照诗歌的画面美、情思美和语言美。通过这三方面的观照,便可使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追求有所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