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笔者看了很多文章,都在呼吁"尊师",有的作者是当今社会的有识之士,有的干脆就是教师。看了这样的文章,感觉悲哀、痛楚。如果"尊师"需要大声呼吁,那只能证明我们的社会没有做到。至于教师身先士卒地"请求"尊重更是让人倍感伤心,这就是那个清高的作为人类灵魂工作者而存  相似文献   

2.
胡安锋 《青年教师》2009,(11):48-49
最近,浏览了一些关于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的文章,大多文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指出了方向,且呼吁广大教师不要做“教书匠”,要做“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并就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给出了建议。也有的文章呼吁广大教师要做“批判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等等。  相似文献   

3.
师资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因而,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的永恒主题、工作核心和希望所在。我们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高师”“尊师”与师徒结对我们按年龄、品德和才学将教师分为“高师”“尊师”和实习教师3个层次。规定“高师”的必备条件是:年龄35岁以上、德高望重(由师生民主评定)、教学成绩和贡献突出。“尊师”的必备条件是:教龄1年以上,满标准工作量的教师。师徒结对,即实习教师与“尊师”一对一结对,每一位“尊师”辅导一位实习教师;“尊师”与“高师”一对一结对,每一位“高…  相似文献   

4.
读《中国青年报》2005年12月2日发表的《平等与民主思想挑战尊师观念》,很受启发。作者分析师生关系在信息多元时代产生的某些变化,提出教师必须适应这种变化,我深表赞同。但是,也有不少疑问。文章似乎认为“尊师”观念仅仅适用于“农耕文明或工业文明时期”,现在讲平等与民主,“尊师”观念就不适用了。作者断言,“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一个前辈需要向后辈学习的时代,是一个年迈让位于年轻的时代”,当然,“尊师”观念就更加过时了。  相似文献   

5.
结合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从教师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以及如何做到“尊师”等几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尊师”思想作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摘     
陈云同志为北京尊师活动题词据北京日报报道,陈云同志近日为北京市的尊师活动题词。题词的内容是:四化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在少年儿童中推行“尊师礼”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和《光明日报》联合倡议在全国少年儿童中推行“尊师  相似文献   

7.
陈超 《现代教学》2014,(1):141-141
自古以来的“尊师重道”之说总是学生先尊师、教师后授业。学生必须先“尊师”,然后才能后学。然而,教师的“尊”相对学生而言只不过闻道有先后而已。教师若居高临下唯我独尊则与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和自我选择性发展格格不入,必将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尊师重教”,笔者认为;“重教”只“尊师”还不够,因为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方活动。只有既“尊师”又“尊学”才能达到“重教”的目的,所以,我们也应该提倡“尊学重教”。其实,“尊学”要比“尊师”容易得多。所谓“尊学”,就是社会、家庭、学校尤其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给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心理和精神压力。一、来自至高无上的教师权威的压力: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许多教师讲…  相似文献   

9.
我国第一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各市、县都作出了若干条决定,要为教师办几件实事。教师节庆祝会、模范教师表彰会或教师座谈会已经开过。作为“尊师”的一项内容,召开大会庆祝一番,也是必要的,其目的是表彰先进教师,宣传教育工作的意义,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最受人尊重的职业之一。但决定要办的几件“实事”是否落在“实”处,恐怕还需要细细检查。譬如“解决教师住房困难”,几乎是各地都要办的“实事”之一。有的提得比较具体:“今年安排五至十套住房给教师”,“解决十七户教师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琪老师执教的《尊敬老师》一课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这节课知、情、行全面抓,重点则在情。围绕“为什么要尊敬老师”这一问题,同学们分别从教师工作的性质、教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小学生守则》的要求,有的还力图从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等方面阐明尊师的道理。小学生能作出这样的回答是令人满意的。张老师没有就此满足,也没有落入让学生表决心的俗套,而巧妙一转,引导学生讲尊师的动人故事。由此,学生的情绪步步高涨,尊师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尊师的情感充分激发。提出“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尊师”这一问题,目的是导之以行。但张老师没有让学生个个谈打算,仅在两人回答之后就转而让学生朗诵散文《老师,您好!》,鲜明的艺术形象激动了学生的心,课就此结束。强烈而稳定的情感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学生的道德感得到充分激发,比只有粗浅认识就勉强作保证对道德行为的推动作用更强有力。要彻底清除十年动乱的流毒,使学生真正理解共产主义道德观念、原则、行为规  相似文献   

11.
汉代在继承先秦尊师传统的基础上,把尊师传统向前推进了一步,使尊师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一方面,官学教师的地位较高,政府对这类教师相对尊敬.这些人有官俸可享,有公舍可住,有进一步升迁之机遇.另一方面,在私学教师中,除"名儒世家"、"名师"有被察举征召之机会外,广大普通教师的社会地位则缺乏保障.实际上,汉代尊师更多的是一种民间行为,存在于社会众阶层中,尤其是师生之间.无论是统治阶级的掌权者,还是处于社会低层的劳动人民,都表现出对教诲自己的师长的尊敬和礼貌,这说明在汉代尊师具有普遍的社会性.这种尊师风尚的形成既是先秦尊师理论与实践影响的结果,也是当时众多有识之士大力呼吁、倡导乃至身体力行的结果,同时也与汉代确立的重视教育的文教政策有关.尊重教师,就是肯定教育,重视知识,这种尊师的风尚,成为汉代教育发展的一股强大动力.同时,尊师重道在学术思想上的表现即为严守师法、家法,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学者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不利于他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这种墨守成规的做法,也使经学步入了僵化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教师     
《教书育人》2005,(10):32-33
新课改:专家“解惑”令教师为难,让学生尊师 教师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3.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名篇《故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懂得文章记叙了“雪天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潮汛跳鱼”四件事,突出了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滨农村少年。我认为,如果从文章的中心看,这样的归纳没有错,但是还不够全面,因为这样的归纳还没有体现文章思路,还不能真正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无助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江波 《江西教育》2009,(10):27-27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了“平等对话”的理念,很多教育媒体呼吁着“平等”,可实际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做到了“平等对话”呢?笔者审视了一番教育教学现状,作出了判断:教师仰视教材,学生仰视教师。请看教学片段。(《爬山虎的脚》)  相似文献   

15.
尊师不是出于人的本性,其形成既依靠传统习俗和理性观念,也依靠老师的个人魅力.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曾经出现过几种尊师的逻辑.第一种,从“师”的起源形成的以理性的逻辑为基础的尊师逻辑;第二种,在教师地位的演变中形成依附于官职的尊师逻辑;第三种,在教师地位的演变中形成依附于亲情的尊师逻辑;第四种,孔子开创的尊重人格的尊师逻辑;第五种,仪式化和规则化的尊师逻辑;第六种,功利化的尊师逻辑,功利化逻辑对师道沦丧影响最大.以上几种转变中各种尊师的逻辑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今天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可见,一篇成功的文章是离不开修改的。但平时学生往往文章一写完就交给老师,认为万事大吉了,评改是老师的任务。而教师白天改不完晚上改,在学校改不完带回家里改,学生则对教师的辛勤劳动无动于衷,有的只看一眼等级便了事:有的看一下评语,根本不顾及文中教师批改的情况;有的看都懒得看。这样的批改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相似文献   

17.
请莫忘本     
每当从报刊上、广播里,看到或听到关于对某些挪用教育经费、挤占教师工资问题的报道时,许多群众和干部常常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句评论:“这些亏待教师的人,是‘忘本’啦!”亏待教师就是“忘本”!这话说得好: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尊师重教的指示精神,触及了那些不重视教育、不尊重教师的人的灵魂。首先,亏待教师,是忘了中华民族尊师美德这个优良传统之本。从古到今,不管历代剥削阶级如何轻看教师,把教师的职业贬为末位,也不  相似文献   

18.
在最近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付主席指出:“不但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整个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我们学习和贯彻全教会文件精神,应当大力提倡尊师.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无产阶级学校应有的校风.但是,如同党的许多优良传统遭到严重破坏一样,这个民族传统也被“四人邦”糟蹋得不成样子.他们在炮制反革命的“两个估计”的同时,到处挥午“师道尊严”的大棒,打击教师,破坏师生关系,搞乱学校,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今天,在揭批“四人邦”的第三个战役中,我们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恢复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在“尊师活动月”中,我省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为中小学教师办实事,做好事,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把尊师重教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20.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尊师园书坊”,2010年度有12本著作入选《中国教育报》“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系列。《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为“尊师园书坊”2011年度最新图书之一。作者杨茂秀,一个笔名很多的教授作家,40作及翻译著作近百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