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待进生"是指思想品德较差、学习成绩落后,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育能发生有效转化的一部分学生。要切实有效地转化这些学生,关键是我们老师所做的工作能否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激发他们的成才欲望,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促进"待进生"的转变。我在多年的口腔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尝试,总结如下:一、深入了解,真诚理解  相似文献   

2.
姜永廷 《考试周刊》2014,(46):54-5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原来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待进生"仍然存在,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面对待进生并有效转化"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如何有效转化待进生展开了论述,提出了转化待进生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供大家参考和指正。  相似文献   

3.
顾勇 《华章》2010,(36)
本文通过教育案例的形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进行待进生转化的典型.探讨如何通过"以人为本,关爱学生;民主平等,宽容待生;注重个性,因材施教"来达到待进生转化的效果.值得我们去研究、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职校生是特殊的一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普高生相比存在差距。这些不足是职校生发展中的"短板",错位发展在学生教育中的提出就是针对职校生"短板"而提出的一种以重点培养学生长处、发展学生特色的教育理念。在职校生的教育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职校生特点进行教育教学,着眼于培养融合"基础性学力"与"发展性学力"的综合学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体育"待进生"成因各有不同,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外在表现是麻木、冷漠、叛逆和不服从权威,与团体格格不入并对其他团体有极负面的影响。遵循教育规律,转变待进学生,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如何帮助体育"待进生"改变学习困境,让他们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有信心,是体育教师面临的极大挑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课程理念下,从优化体育课堂氛围,优化体育课堂师生关系,优化学生的课堂心境,建立多元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转化体育"待进生"。  相似文献   

6.
面对待进生,中职英语教师必须切实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用更多的爱心、耐心与恒心,引领他们走出英语学习的"泥淖"。本文通过剖析待进生的成因,提出了转化待进生的一系列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一门比较基础的学科,它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在我们平常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表示自己在数学的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了,在我们的职校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上十分的无趣,对课本的知识感到厌倦。本文就这种情况做出了一些教学上的改变,把实际的生活带入到课堂的教学中去,阐述从对于职校学生教学的有效性出发,在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快乐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的轻松愉快。我们就如何在职校的课堂中引入游戏的教学方法而展开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实践中,常会遇到一些思想偏激、我行我素、不思进取的学生,如果用合理的方法及时加以矫正,这些学生就有可能转变思想、健康成长,反之则会误入歧途。我们将这类学生称为“待进生”。本文探究分析了待进生形成的各方面因素,并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紧密配合,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开设家长学校,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优化评价机制等转变策略,以期铲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土壤”,有效预防待进生的形成,并实现待进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也发生了重要转变,但在职校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就会出现学生之间的分化。"职校学生"这类群体的产生更加对职校学生学习教师提出了教学要求,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主张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开发学生智力,不断地提升学习素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将"职校学生"转化,最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才。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也需要时刻注意到这一点。在职校的数控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意识培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以日后的就业为导向,以此为目标,建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日后的学习中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而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取这种行为导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目标更加的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就"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职校的数控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做出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分析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影响品德和性格健康发展以及存在心理困扰方面的不正常行为。职校生中的“问题行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何了解和认识职校生的“问题行为”,帮助他们积极转化,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能够充满自信地走向社会,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值得高度重视的教育问题。一、职校生“问题行为”的表现职校生的“问题行为”一般分为四种类型。1.过失型。特点是认识能力不足,其“问题行为”多是违反纪律、骂人、打架、说谎…  相似文献   

12.
职校生的素质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不断见诸报端的职校生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职校生同样也能成才。我们曾仔细地研究过这些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发现他们的成功固然有多种原因,然而有一点却是共性的,他们在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大多是在快乐中度过的。由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去从“快乐学习”的角度,重新认识学习,进行了快乐学习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生中,教师往往把学习成绩偏低的学生叫做“待进生”。如何对待待进生,激发待进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这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陈治见 《教师》2011,(18):72-72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遗传、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已有的学习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千差万别,有的行为敏捷,一点就通;有的却反应迟钝,一窍不通。在教学中我们将后者类型的学生称为“潜能待开发生”,怎样转化“潜能待开发生”,如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教师们一个永恒的话题。那么,在教学当中应当如何关注他们的学习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以及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学科,成为了如何对留守儿童有效教育的关键环节。如何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和情感的交流,调动起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的设计课堂教学对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其中本文对留守儿童中待进生的转化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实践,拟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数学教改,可促使待进生在尝试中"顿悟",在发现中"觉醒",乃至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转化引导问题学生,是职校教育管理的"希望工程"、"阳光工程"。本文对职校问题学生心理特点、状态与成因进行探析,提出有效转化和积极引导问题学生的策略:把握职校问题学生心态,理性认识职校生的行为问题,树立科学的职校生心理发展观,建构积极职业教育实践智慧,倡导和谐的心本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对职校生的学习评价是职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及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状况做出价值判断和量化评估.而且对课堂教学起着直接的导向作用。职校生在初中学习时就是被忽视的群体.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对立情绪.尤其是英语。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习很多是父母要求的.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是消极的。要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我们除了要掌握适当的教学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评价方式的使用.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和发展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从而形成生动、活泼、开放的教育氛围。同时。正确、合乎学生心理的评价不仅能改善学生的自卑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感.而且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8.
李伟 《考试周刊》2014,(41):119-119
随着初中历史待进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其有效转化成为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待进生转化策略研究因此成为重大的教学课题。文章从初中历史待进生有效转化入手,探究初中历史待进生的转化策略和方法,以供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参考与指正。  相似文献   

19.
曹斌 《职教通讯》2012,(33):42-43
大部分职校生数学学习困难与其长期的学习心理障碍有关系。数学教师要因材施教,做好角色的转化,进行合作教学,转变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需要、实用、提高为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20.
<正>教师眼中有怎样的职校生,就会有怎样的教学行为。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如果我们对职校生持以消极的心态,看到的可能就是一个个"破罐子";如果我们持以积极的心态,看到的可能就是他们聪明活泼、乐观开朗、勤于动手。他们渴望迥异于先前的新型教学方式,喜欢兼具实用性、操作性的学习内容,只要我们做出顺应学生需求的教学变革,就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如果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