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民族精神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海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19-122
民族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抽象、升华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支撑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独立与发展,使中华民族居于世界大国之林。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成为56个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使中国成为一个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国家。  相似文献   

2.
易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集安八卦图是目前年代最早的八卦图,填补了隋唐之前无八卦图实物的空白.它的卦的组合为中国(汉代)存在多种版本的易学系统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并且为探寻易学源头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就文化史而言,集安八卦图表明了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易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显著标志之一。集安八卦图是目前年代最早的八卦图,填补了隋唐之前无八卦图实物的空白。它的卦的组合为中国(汉代)存在多种版本的易学系统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并且为探寻易学源头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就文化史而言,集安八卦图表明了东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倾心人生观问题,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意蕴,是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家园。一、传承中华文化,民族发展根基所在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乃发展之源中华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文学艺术精彩纷呈,语言文字独具特色,哲学伦理睿智深刻,科学发展长期领先,生产技艺巧夺天工,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一笔极为珍贵的遗产,对世界其他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华传统文化在其绵延不绝、亘古常新的历史发展中,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取向,和而不同、和谐包容的文化胸怀,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要树立文化自信,保持对中华文化坚定的信心;同时应该科学理性的看待传统文化,提炼传统文化思想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中华民族历来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著称于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实例,说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入研究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文化的力量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加深对上述内容标准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以科学的态度研究易学 ,防范、杜绝唯心论、伪科学占据当今的易学研究阵地 ,这是全体易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博士以科学的态度 ,研究易学的文化价值 ,不仅推进了易学文化价值问题的研究 ,而且为易学研究保持纯洁、鲜明的学术性做出了贡献。张其成先生研究易学文化价值问题的重要学术成果———《易道 :中华文化主干》一书 ,已由中国书店出版。作者牢记其师朱伯先生的教诲 :“古代的经学家 ,出于尊孔读经的要求 ,缺乏历史主义观点 ,往往不区分经、传、学 ,将三者混为一谈 ,或者依传解经 ,或以学解传 ,将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钱伟 《文教资料》2010,(21):91-93
潮汕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支独特的地域文化。潮汕人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闻名于世。本文从潮汕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因素入手,分析了"东方犹太人"的文化性格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根源。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我们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渠道,也是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统编版语文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  相似文献   

10.
文化传承创新,是指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和汲取西方文化的积极、合理性因素,并进行融合创造出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主体,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现实主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创新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马祖禅对自性、自身感悟的独特性的强调,以及随时著衣吃饭,任心自由的破除修行方式,对"吴中诗派"产生了影响,促使其文学创作表现出重心性、重主体的倾向,内容也趋向日常化、游戏化,体现了向元和诗风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