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法,以佛教、道教内习武的史实记载为依据,对武术与佛教、道教开始融合的时期及融合的原因进行考析.两晋南北朝是佛教、道教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武术开始与二教融合的时期,由于佛教、道教和武术在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传播,佛、道文化中求善思想与武术暴力性之间的矛盾,武术与两种宗教文化之间的自然影响与渗透等原因,武术与佛教、道教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2.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3.
南少林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文阐述了南少林的概念,南少林武术文化的特性、武术文化的精神形态、武术文化与佛教、宗教的关系、武术文化与禅的关联,对“五位一体”的具有中华特性的民族文化价值论述,旨在更好地利用这块璞玉,弘扬南少林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万瑜 《体育学刊》2011,18(6):130-133
对宗教与武术的结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中国化的佛教为武术在佛教寺庙中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道教的思想理论深入武术文化内核,丰富了武术的理论体系;伊斯兰教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功不可没;民间秘密宗教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传播。但宗教对武术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谭大江  张奇 《武当》2000,(12):3-4
中华武术的形成,其背景成分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官方武术、文人武术、民间武术、宗教武术、江湖武术等等。而且每一类武术体系中都有很多内容,各类武术间还存在千丝万缕“割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所以在古代,国家为了选拔武官,特设有正统规范的比赛项目和评判  相似文献   

6.
论儒教、道教、佛教对武术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武术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两个子系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之间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是儒、道、佛三大宗教,它们对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全面的同时又各有偏重,儒教主要表现在对武术精神和宏观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道教则表现为对武术思想、技击理论的影响;佛教则表现为对武术的连续性发展和普及规模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剑父 《武当》2000,(6):63-64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既具有世界宗教所必备的一般宗教特征,又有不同于三大世界宗教的民族文化特点。它是在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自然宗教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较强的巫术色彩。道教是在东汉时期形成的,它以当时盛行的黄帝、老子信仰为基础,以  相似文献   

8.
武当武术赞     
徐耀进 《武当》2009,(11):1-1
在中华武术史上,自古就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传统。确实,千年以来,中国400多种民间拳种大浪淘沙,流传下来仅仅几种。尤其是武当武术,因为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所以枝繁叶茂,从而成为中华大地上一朵奇葩,并随着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又成为世界人民共同崇尚的养生之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历史对照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得出:物质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类的历史,而特有的历史决定着个性与形态各异的文化。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多神宗教和比赛的形式就是基于古代西方城邦林立、战争不断的生存现实。近代奥林匹克运动谋求全球不同国家、种族之间的和平、平等、有序竞争。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扩大和深远。中华文明从黄帝时期,就已经通过战争降服了周边。即使至古希腊同时期的春秋战国,名义上也还是按照周天子的分封列序,各诸侯王并没有成为独立的君主。这就从精神文化层面决定了不需要出现多神宗教。这时的中华武术直接服务于军事战争。中华武术代表着中华原创文明的力量,以文明的成果止息争端并惠及其他的种族和邦国。但近代中国却屡受侵略,西方文明占据了主流话语权,西方的体育也就自然进位为世界主流运动。当代中华武术的发展,需要二者寻求共同点,在商业化、科技革命、机器大生产的背景下重新赋予中华武术世界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源出于武当道教的武术,把武当道教中的乌鸦神灵崇拜与武术活动中乌鸦仿生象形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显现丰富了武术象形动作中的攻防技击,又反映出武当道教神灵崇拜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武当道教武术独树一帜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白月英 《武魂》2013,(2):16-18
太极拳与中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文化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中华五千年灿烂历史的宝库中,武术这颗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武术,与整个文化系统及诸多子系统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武术具有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多功能多效用,因而能贯穿、融合于多种文化领域,诸如战争文化、养生文化、娱乐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等等。武术这种多功能多效用的社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与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及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与宗教文化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断的相互交织、渗透,使得中国武术与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宗教文化为中国武术文化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理论的源泉和借鉴,同时也为中国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所需要的客观条件;武术也以其独特的形式传承着各宗教文化的理念,从而推动了各宗教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有多种武术流派存在和发展,而每一种武术流派都是中华武术的历史见证,承载着武术文化的本质存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养身之道与精神取向。雁北地区地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接合部,在武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武术拳种,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雁北地区的武术流派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能为厘清中华武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一些微观视角下的佐证,从而对武术的发展提供具体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5.
闻发展 《武当》2012,(3):32-34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国近代以前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子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搏击精华的浓厚积淀。中华武术是人类的文化宝库,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武技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深奥的哲理。中华武术的技击功能受中国古代兵学思想影响,其理论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3,(2)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继承和弘扬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促进其健康发展,进而造福人民,我们将于2003年8月上旬在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武当武术发源地、道教文化圣地——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举办“首届武当杯全国武术文化研讨会暨论文报告会”,现将论文征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和传统养生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最主要的运动,融汇了中国传统的道教阴阳学、中医经络学等传统养生学的理论内容。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内涵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发展成为既具有技击性,又富有健身性和娱乐欣赏性的一种综合艺术。但其出发点自古以来未曾改变,那就是祛病强身。故此,中华武术是先民们在探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国最宝贵的养生文化。  相似文献   

18.
道教养生思想是我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于东汉三国时期,昌盛于唐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则由盛转衰,并逸出宗教转入社会,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因而使道教的养生思想逐渐成为广大民众健身祛病的指导思想,道教的养生方法也成为我国人民健身祛病的养生方法。道教的养生思想主要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养生观和道教哲学的基础上的,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道教养生思想体现了形神合一的生命观。道教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与其他宗教的生命观大相径庭,如佛教认为人体的形与神是可以分离的、认为灵魂是可以永生的,  相似文献   

19.
武术最本质的特征是技击;而技击亦是古代战争的基本手段。古代兵家的理论和思想对中华武术技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孙子兵法》是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水浒传》中《武松醉打蒋门神》这一事件可以看出来,中华武术的技击思想与《孙子兵法》是分不开的,是深受其影响的。可以说《孙子兵法》是运用好武术技击的最佳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自诞生之日,就一直受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深入到武术文化的表层与内涵。“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于武术活动的始终。人是武术活动的载体,武功的高低与载体的强弱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武术要求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根本。在人们继承和发展武术的实践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已成为中华武术的基本标志和驾驭武术发展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