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图书馆是学校文化气氛的渲染器,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发展过程中一种文化底蕴的积淀。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不专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集散中心,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阵地。南昌市教育局近年来积极推动"平安和谐校园、文明礼仪校园、园林生态校园、健康促进校园、文化魅力校园和数字信息校园"的创建,把学校图书馆(室)建设与发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创办于1989年,是一所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目前有教学班41个,学生1858人,教职工97人。进入"十三五",学校提出了"承‘三敏’校训,育‘三有’学生,扬经贸文化,办幸福教育"的办学思路,成为一所融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和幸福校园为一体的优质学校。学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每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学校文化包涵校长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活动文化、环境文化等构成要素,其最高层次体现为学校精神,即校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力的创建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作支撑。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即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校园,即从生态视野去审视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5.
正金塔县东坝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近年来,学校秉承"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立足岗位做贡献"的教育价值观,努力践行"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人文校园",在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课余文化活动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学校显著的育人特色。  相似文献   

6.
书香校园体现的是一个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体现的是一个学校长期的文化底蕴;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设"书香校园"为核心,引领学生走进经典,积极在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向上的书香校园,努力让校园充满书香气息。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书香校园建设中的阅读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7.
《青海教育》2020,(5):F0002-F0002
西宁市总寨镇逸夫小学位于总寨镇总北村,是一所农村学校。学校遵循"文化立校、规范治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以"校园有文化、教师有思想、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人人有尊严"为办学目标,着力使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每位教师用心做教育,培育文雅学生,争做儒雅教师,创建逸雅校园,努力让农村孩子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以"六个起来"支撑全校工作。一是信念"树"起来。行为结果齐开花,有信念,有力量。二是支部"强"起来。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化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力的创建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作支撑.因此,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即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校园,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校园,即从生态视野去审视和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9.
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校园网站.本文设计了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园网络文化"网站的结构形式、功能及技术方案,力求通过这些文化网站与网页,使虚拟校园网络文化蕴涵学校的价值精神,体现出学校的校园意识与群体文化.  相似文献   

10.
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让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我们可以构建传统文化的"陆海空"立体网络,实现校园全方位覆盖。让所有学生看得到、听得见、动手写、动口说;让墙壁说话、花草赋诗、设施传递;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把传统文化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一、校园1.学校可以把上下课铃声设置为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上课前、下课后播放《千家诗》中的一首或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现为:它是学校发展灵魂的体现、学校精神的彰显、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而网络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中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环境下建构校园生态文化,要弘扬多元文化、加强学校网站建设、培育校园网络文化师资队伍、增强校园生态网络文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校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发展方向引领者,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深入学生的内心,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并愿意不断用自己的智慧、行为为其创新、拓展.如何借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让学校文化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每个学校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学校在"艺术特色"和"写字特色"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原有资源的文化价值作用,并不断进行创新,让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学校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角落都能够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展现学生的风采,留下学生的足迹,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校园是我家,创新靠大家"成为每个师生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行动,让"我为学校而骄傲,学校为我而自豪"成为每个师生不懈的追求目标,从而构建出让学生处处心动、时时心动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都是人的文化,企业文化进入学校、进入课堂,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需要的"零距离",真正架构一座沟通企业与校园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是江苏省首批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始创于1906年,目前拥有3个校区。近年来,学校以"崇文尚德,和实生道"为校训,秉承"培养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修德能、和身心"的学校文化、"善启智、精导学"的教师文化、"善思问、乐真学"的学生文化。学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养成,实施校本课程变革与创新,探索指向未来的特色发展主题,引领学生通过"和实课程"的学习,成为新时代的"小主人、小君子、小学者、小创客、小健将"。学校坚持以文化引领提升办学品位,抓特色促发展,在科技创新、文体教育、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绿色校园、江苏省书香校  相似文献   

15.
胡国潮 《中学教育》2007,(12):37-38
当前,"绿色教育"已成为许多学校的办学追求。打造"绿色学校"也往往成为提高一个学校办学品位的一个切入点。然而,"绿色学校"不等于"绿化学校",不应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它更象征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它应该是校园物化环境与文化气息的有机统一。学校应借助"绿色环境教育"这一火花,点燃起学生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强烈公民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晨诵·午写·暮读"是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研究团队提出的回归朴实、自然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底蕴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举措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并能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使学校成为"书香校园"。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示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本着"学生身心健康是第一追求,增长知识是第一任务,提高能力是第一需要,学会做人是第一目标"的要求,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抓物态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氛围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物质文化建设要根据教育特点、时代特点、区域特点和学校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物质文化风格。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的隐性熏陶的启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道德行为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约作  相似文献   

18.
"绿色学校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可持续发展的、得到全校师生认同的文化形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绿色学校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应确定在校园物质环境提升、校园良好人际关系构建、校园管理制度优化、学校文化活动丰富和课程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实践中,我们通过课程文化体系和活动文化体系来构建"绿色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学校校园广播系统的作用学校的校园广播是学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展示学生精神风貌和学校文化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学校进行各级各类考试必备的硬件设备之一。一个好的校园广播系统不但可以丰富学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最广大的学生进行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诸城市枳沟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农村学校,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曾在此就读。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创办适合每一名学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把赏识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迈上了内涵发展之路。以赏识建起温馨家园学校把赏识确定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精心安置校训石、校园雕塑,开辟校园赏识橱窗、赏识园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