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届奥运会的场馆总能给人们留下特别的印象,同时也成为举办城市重要的奥运遗产。《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邮票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系列邮票选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场馆建筑之美,向世界展示北京冬奥会的风采。《北京2022年冬奥会——竞赛场馆》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启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温哥华冬奥会注重场馆与社区形成深度融合、索契冬奥会以赛事推动区域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促进"首都圈"创新发展。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场地功能转换,支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集聚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升经济效益;专业团队参与,满足复合性需求。启示: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加速场馆与城市有效对接;强化场馆集聚效应形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场馆赛后利益相关者责任,完善规范性管理制度;寻求冬奥场馆多元化运营,打造专业赛后场馆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3.
陈元欣  戎丽娟 《体育科研》2023,(1):55-62,76
奥运场馆作为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其赛后利用问题备受关注。国际奥委会于2022年初发布了《超过125年的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就奥运场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以该报告为依据,深入分析奥运场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现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是过去百年来奥运场馆发展的重要经验,但20世纪后期,新建场馆在奥运场馆中的比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现在奥运场馆数量大幅增加,夏奥会场馆逐步以已有场馆和临时场馆为主,冬奥会场馆使用已有场馆呈现“U”型变化趋势,新建场馆比例开始骤降。奥运场馆未来将呈现以下特点:多个城市联合举办,充分改造利用已有场馆;注重场馆可持续性,改造建设绿色场馆;增强场馆设计韧性,鼓励共享使用场馆;场馆容量不再限制,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大量使用临时场馆,降低赛后运营压力;成为城市发展触媒,促进城市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体育场馆—区域"的联动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基本功能与实现机制进行探索。研究认为"体育场馆-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大型赛事的举办契机、大型综合性场馆建设为根本,综合考虑赛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大型赛事召开期间建设的道路、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借助体育馆的升级形成产业链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一套针对赛后场馆的发展思路。其主要功能有竞赛健身、休闲生活、旅游观光、娱乐文化等功能。主要利用场馆前期规划与区域发展目标相结合;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完整便利的交通体系等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5.
视角     
《新体育》2022,(1)
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20日举办。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所有竞赛场馆全部完工,通过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全面具备办赛条件。2021年10月至12月,中国举办10项国际测试赛和3场国际训练周,共有2000余名运动员、随队官员和国际技术官员等人员来华参赛,各国运动员正热切期盼即将到来的“冰雪之约”。  相似文献   

6.
奥运场馆的超大规模与巨额成本使奥运会的举办频遭诟病。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百年奥运场馆数量波动上涨、使用更新优化、布局模式转换、配套迭代升级的状况及致因进行解析,认为场馆规划有失致使额外成本攀升,场馆利用不佳导致场馆荒废闲置频现,办奥挤出效应招致反对浪潮频发,场馆治理不当引致生态破坏屡现,据此提出若干消解策略:超前规划场馆,规避奥运场馆赛后“白象化”;注重赛后利用,促进奥运场馆发展可持续;倡导节俭办赛,探索场馆多元利用新举措;注重低碳环保,追求场馆治理环境正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近5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北京和伦敦)的奥运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发现:高度重视场馆科学设计与赛后规划,建立专业开发机构,积极引进职业体育赛事,注重发展多业态综合运营是近5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体育场馆开发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应科学规划场馆赛后运营,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夯实职业体育基础,加大无形资产开发力度;开发场馆多元价值,推动多业态综合运营;打造四季多元的大型活动,创立具有自主品牌特色的驻场演出;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加强中介机构合作,实现场馆运营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场馆投资及运营机制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存在着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和收益无法确定等特点,使得赛后场馆的运营风险防范措施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避免奥运场馆在赛后给政府财政或项目承担人带来过大的风险,赛前场馆建设投资体制和赛后场馆经营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董杰 《体育与科学》2012,33(3):42-51
研究中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存在问题的目的在于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大型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国今后举办体育赛事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存在的主要问题:1、夸大体育赛事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2、政府对举办赛事大量投入,包括各种隐性支出。3、体育赛事市场营销收入不高。4、动用过多的人力参加赛事组织工作。5、安保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举办城市市民和观众的日常生活。6、大量体育场馆赛后闲置,增加赛事组织者和举办城市的经济负担。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1、客观评价赛事对举办城市的社会影响,把办好体育赛事放到首位。2、加强政府对赛事的政策性支持,增加政府对赛事支出的透明度,减少隐性支出。3、建立专业化的市场营销团队,打造赛事品牌,增加赛事的收入。4、提升赛事的管理水平,核定工作岗位,控制各方面工作人员数量。5、加强对安保工作的科学化管理,赛事安全与举办城市市民和观众在正常环境中生活和观赛同步。6、从观念到行动,提高对比赛场馆赛后利用率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0.
2013年辽宁省将举办第12届全国运动会,承担比赛任务的多所高校需新建全运会比赛场馆。结合高校全运会场馆具有全运会比赛用场馆和高校体育场馆的双重身份的特点,就如何实现"赛时好用,赛后用好"的目标,对第12届全运会高校比赛场馆的设计建设及赛后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