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圣天门口》是一个体系庞大而又非常完美的文本,今后将会慢慢地透析出它的非凡意义。即使在文学上涉足未深的读者,也将会在阅读中体验到巨大的震撼。如果用经典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来分析这部作品,我们发现,作家刘醒龙在这部杰作中,刻意将经典性作为思想与写作时的首选,并有效地在他历时六年的长篇创作中得到了初步的实现。这也是《圣天门口》之有可能成为新经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圣天门口>在于恢复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尊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圣天门口》与《白鹿原》的初步比较,从儒家文化与基督文化以及它们与现代性的关系方面对这两部小说的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欣 《英语广场》2020,(11):19-21
《洛丽塔》是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经典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这部作品在艺术创作形式上具有极大创新,在当时也颇具争议。《洛丽塔》首次出版就对美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学者从每一个角度分析这部作品都会受到不同的启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主观视角来分析《洛丽塔》。  相似文献   

5.
刘醒龙的《圣天门口》以"天门口"为据点,讲述了中国社会从20世纪初到文革时期70多年的历史变迁,塑造了诸多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不同女性形象构成迥异的历史隐喻,这些女性不同的人生遭际与命运轨迹,不仅表现了广大女性在历史变迁中经受的苦难,也凸显了她们生命中坚韧的质地。同时,作家通过对阿彩、梅外婆和雪柠等主要女性形象的刻画,也呈现出中国女性在革命历史中个性独立意识的复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界对刘醒龙小说的研究日趋全面与多元化,对于刘醒龙小说的文学理念与创作态度、刘醒龙小说的现实主义风格、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天行者》、长篇史诗巨制《圣天门口》、刘醒龙小说的叙事模式及比较研究几个方面都有新进展,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尚没有学者对刘醒龙的小说研究情况作全面的归纳整理,因此梳理对刘醒龙小说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钢琴套曲《蝴蝶》是一部优秀而经典的浪漫主义风格作品,出自德国著名作曲家罗伯特&#183;舒曼之手,是其音乐创作的经典标志,彰显了舒曼的音乐才华。深入分析可知,促成《蝴蝶》这部钢琴套曲浪漫主义风格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舒曼自身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与深厚的文学修养,而舒曼在创作中还匠心独运的将音乐与文学相结合,于是钢琴套曲《蝴蝶》便具有了独特的文学浪漫主义风格韵味。在此,本文将深入探讨舒曼钢琴曲《蝴蝶》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文坛上,刘醒龙是位严谨而多产的作家。他的许多小说,如《村支书》、《凤凰琴》、《秋风醉了》、《圣天门口》、《痛失》等,令读者一次次地激动不已,目前,刘醒龙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读者群。刘醒龙的叙事理想是:坚守乡土叙事,塑造理想人格,期盼寻找到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天门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天门山脚下,为弘扬天门文化,以诗仙李白名作《望天门山》命名的天门文学社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诞生了。文学社坚持“寻觅诗仙足迹,弘扬天门文化”为办社宗旨,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将爱好文学的教师和学生积极融入到天门文学社中来。同时特聘请中国作协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作家、书画家韦斯琴女士为名誉社长,定期指导天门文学社的工作。如今,天门文学社拥有辅导教师数十名,小社员、小记者数百名,出版了社报——《天门听浪》,建立了读书屋、班级读书俱乐部、《少年博览》小记者站、天门文学网,在全国各级…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这部作品在发表之后就在文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好评和喜爱,并且还在1954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小说之一。本文结合《老人与海》这部小说的语言特征和隐喻的表现进行分析,探究这部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著名法国作家大仲马生前撰写的最后一部作品《最后的骑士》日前第一次在英国出版。这部750页的史诗巨著横跨拿破仑战争始末,将战争、阴谋、复仇、爱情等经典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大仲马文学一贯的浪漫英雄主义气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下午,法国学者克洛德·肖普在巴黎一家昏暗的档案馆里无意间发现了一封大仲马写给《环球箴言报》编辑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想写“一个以埃克托尔·德·圣埃尔米娜为题的四到六卷的小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圣天门口>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意蕴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自觉的女性意识.作者描写了革命历史中女性命运和精神成长的轨迹,表现了女性在社会进程中的苦难与坚韧,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性思考.本文对<圣天门口>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对其创作成因和深层的审美意蕴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将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作品中人物突出的言语行为和鲜活的性格特点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本文通过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剖析《围城》这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对白,得到的结论是在推导人物对白会话含义时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欣赏作者杰出的语言天赋。  相似文献   

14.
第三届湖北文学奖于2007年底在武汉揭晓,本刊主编晓苏凭借短篇小说集《金米》获得该项殊荣。本届获奖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梦之坝》(刘继明)、评论集《小说家档案》(於可训)、中篇小说《马嘶岭血案》(陈应松)、长篇小说《圣天门口》(刘醒龙)、中篇小说《洪荒时代》(何存中)、短篇小说集《金米》(晓苏)、散文集《接近风的深情表达》  相似文献   

15.
正初识经典《昭明文选》,初名《文选》,是由我国南朝时期梁国太子萧统主持编选的一部诗文总集,因为萧统死后谥号为"昭明",因此被后人称为昭明太子,这部书也随之被称为《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一部研究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的珍贵文献资料,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相似文献   

16.
从本质上说,《红楼梦》是一种话语。话语处在一个历时系统之中,历经变迁。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话语变迁,如,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意识形态的进步等。著名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在他的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了话语变迁的三维框架,即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时候,这三种因素很重要。因此,在论及《红楼梦》是怎样从正统文学的弃儿转变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的时候,就涉及到了话语变迁。社会在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对《红楼梦》这部小说也会有新的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文学经典地位的话语建构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从本质上说,《红楼梦》是一种话语。话语处在一个历时系统之中,历经变迁。有很多原因造成了话语变迁,如,社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意识形态的进步等。著名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在他的著作《话语与社会变迁》中提出了话语变迁的三维框架,即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在进行话语分析的时候,这三种因素很重要。因此,在论及《红楼梦》是怎样从正统文学的弃儿转变为世界文学中的瑰宝的时候,就涉及到了话语变迁。社会在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对《红楼梦》这部小说也会有新的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文学经典地位的话语建构是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8.
《史记》这部著作是司马迁非常有名的作品之一,其可以称为中国文学作品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分析与研究的。首先在于它具有特色的文学价值,其次在于从古至今的读者对其文学价值的诠释、认可和自我接受,即所谓的经典文学的构建。司马迁的《史记》能够实现自我的保值与增值,这跟该部作品的经典性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部经典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鬼狐为题材的内容中包含着一系列重要的宗教元素。多元兼容的宗教观、佛教思想和道教思想等因素分别在作品中的精彩演绎,表明了是文学因素和宗教因素共同构建了这部既奇且美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2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在前苏联曾被奉为经典性文学作品,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的文学教科书,都设有专章或是专节介绍这部作品,而且给予极高的评价。前苏联解体后,这部作品被剔除在文学教科书之外,而且文学评论界越来越趋向于全盘否定这部作品。笔者以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科学历史地评论这部作品,既不能因其富有教益而将其奉为苏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也不应该全盘否定,将其“送到历史博物馆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