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无论是远或是近,这样的消息都让人心痛。美国发生校园枪击事件,20个孩子和8名成人遇难;河南光山县的校园伤害事件中,22个孩子被砍伤。尽管事实还不够清晰,但这两起事件都是极端心理刺激之下的反社会伤害行为。从媒体报道看来,美国的惨案制造者,饱受人格障碍困扰;而河南的施暴者,则有20年癫痫病史,并逐渐呈现暴力倾向。正如现代犯罪学之父龙勃罗梭所言,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很多,绝不能"以其中一个原因代替所有原因"。在审视具体个案时,既需要有"内归因":犯罪者的人格、动机、情绪等;也需有"外归因",即事件的社会背景。美国校园枪击案的归因,我们可撇开不论。需要思考的是,河南的校园伤害案中,为何300多个孩子生活其中的校园无人看守?为何有社会危害的疑似精神病人  相似文献   

2.
学会沟通,架起心灵桥梁 主持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但是,在我们很多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缺乏良好的沟通,频频发生亲子大战.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校园里是一群特殊的孩子。"相信每一个人提起特殊教育学校,第一感觉都是这样,心情也多少会有些沉重。走进淮北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却很容易让人忘掉这里的"特殊",整洁美丽的校园,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书画教室里让人赞  相似文献   

4.
热词     
正冬歌族寒假到来,但高校校园里却出现了一群过年不回家的群体,这些孩子可以回家却选择不回,只图事受清静和自由,这样的群体被称为"冬歇族"。他们有的人嫌弃过年前后,家里需要走亲访友以及参加很多聚会活动,很吵,因此宁愿一个人在学校守着空荡荡的寝室;有的人离不开网络,不愿意回到地处偏远山区的老家;有的人把寒假看作忙碌一学期之后的短暂歇息,在寒假与同学们提前实现毕业旅行。事实上,寒假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学生们热衷过圣诞节,却很少有人能够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团圆"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很多事情并非只能在寒假做,但对于父母而言没有孩子在家的春节肯定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5.
淼淼 《家长》2013,(1):7-8
如今是一个流行"拼"的时代,"拼车""拼游""拼餐"……"拼"恰当地反映了人们资源共享、活在当下的生存智慧——不管是为了节约生活成本,还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态度,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拼"族。这不,追赶潮流的我也成了其中一员,但我"拼"的不是别的,而是"拼养"孩子。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后悔生孩子:我因为怀孕而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老公也因为儿子的降生产生了很多压力。自从有了孩子,我和老公基本上没有业  相似文献   

6.
编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生活环境优越,备受父母悉心呵护,智商高。但是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却令人担忧。在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合群、缺乏宽容和忍耐精神、不善于与他人沟通、自我封闭等。针对此,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交往的泥淖,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体验到交往的快乐、在交往中成长呢?下面  相似文献   

7.
新学期,学校把我"空降"到高三,担任美术班的班主任,这个决定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之所以说是"空降",因为我任教的学科是物理,而美术班的学生高考不考物理;之所以让人大跌眼镜,是因为虽然从教22年,而且已年过不惑,但我从未做过美术班的班主任,对美术高考也是一窍不通。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那样一群"问题孩子"——犯过罪的、打架的、偷盗的……都是难缠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融立 《家长》2015,(1):27-28
只要你是一位谦虚好学、头脑灵活、童心未泯、愿意用"心"与孩子沟通的好爸爸、好妈妈,自然能成为百问不倒的父母。每个家长可能都遇到过总问或问个不停的孩子,成长中的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常常揪住每一个他能想到的问题问个不停。孩子的提问是张口就来的,但提供适合他的答案就没那么容易了。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被孩子的提问给"难"倒了,而家长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的反应则各不相同。反应一:回避。"妈妈,为什么你的屁股出血了?"  相似文献   

9.
《中华家教》2011,(4):17
Q编辑老师:您好!我家孩子上初一,现在我没有办法和孩子真正地进行面对面沟通了。每天孩子回到家,就直奔自己的房间,叫他吃饭都不应。现在我都是每天发短信叫他吃饭,有时候孩子回复"我不饿"。我认为是自己在沟通方式上出现了问题,就去咨询老师,结果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健谈、阳光、幽默的男孩,在同学和老师之间人缘很好。我该如何解除与孩子的"零沟通"呢?  相似文献   

10.
很多父母都为自己的宝宝缺乏交往能力、不能与伙伴和睦相处、缺乏分享意识等表现感到担忧。确实,这些都是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毛病,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有位专家曾经讲过“,孩子的童年一定要有伙伴,让他在伙伴中学习人生。”由于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导致他们没有玩伴,缺少交往的机会。孩子童年伙伴的缺失,对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个缺陷,所以,父母要为孩子的交往铺路架桥,为孩子结交伙伴穿针引线,教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与人分享,和睦相处,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伙伴意识”。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就是:培养孩子的“伙伴意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奔奔族"指的是生活于"三高"时代的,1975~1985年出生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 "奔奔族"这类人的主要特点是为生存而奔波忙碌,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 "奔奔族"这一词语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总有家长向我询问,为什么高中老师不常与他们交流孩子的情况。深入了解后,我方知问从何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微信群"已被普遍应用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家校互动中,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过"家长群"发布事务通知、作业要求、近期活动与学生情况,家长通过"家长群"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种种表现。虽说也有家长会抱怨群里的是是非非,但大家总觉得有这样的沟通方式利大于弊,以致听不到了来自微信的叮咚声,这些家长反而不习惯了。  相似文献   

13.
刘颖 《家长》2012,(Z1):48-50
这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孩子的俯视,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在希望、在指挥,而完全忽视孩子的感受。沟通是亲子关系升温的基础,离开了沟通,所的教育都将无从谈起。那么,家长应该如何与青期的孩子沟通,才能使亲子关系顺利渡过"危险"呢?  相似文献   

14.
东方峰 《家长》2015,(2):28-29
如果是为了得到夸奖而做出的虚假谦让,或者为了逃避而做出的忍让、赌气做出的谦让,就背离了快乐共享的目标,在孩子心理上都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很"独",自私、占有欲望强,不懂得与人共享,担心孩子日后与人难相处。而跟只"争"不"让"的霸道孩子相反,过分谦让的孩子不懂如何"争",只知一味"让",家长又担心这样会不会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吃亏。"争"与"让",到底哪个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昨天上午,记者在贵阳市西南风书城看到,店内大约有40多个顾客,8成左右都是带孩子来选购图书的家长。在书店最显眼的位置,一个"礼品书"展区,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很多家长把包装精美的"礼品书"作为新学期的礼物送给孩子,这在筑城  相似文献   

16.
李爱铭 《教育》2012,(33):6
多家媒体近日报道称,不少年轻家长在网络上为年幼的孩子"占位"——抢先为孩子注册QQ号码、开通微博等,一来,是帮孩子记录成长过程,二来,是让孩子"不输在网络起跑线上"——等孩子长大到自己会用网络时,就可拥有众多粉丝和骄人的"经验值"了。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观点的影响,不少年轻家长表现出一种"急吼吼"的功利化追求。孩子学什么、玩什么,家长要提供什么,很多人并  相似文献   

17.
有不少家长特别是小学生的家长,每天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检查和辅导孩子的学习,这对孩子的学习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也有助于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和与孩子的沟通。这本是很好的现象。但如果孩子的学习你都替他操心到,没完没了地辅导,一天到晚陪着孩子学习,这就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木玲 《班主任》2003,(3):24-24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班里最好的。但就我班情况来看,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平时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对孩子在校的生活也缺乏了解,因而造成家长与教师在许多方面不能协同一致,甚至误解老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3日,韩国一家就业网站针对733名韩国上班族进行了"2010年上班族流行语"调查,结果"BMW族"以43.1%居首位。那么,你是"BMW族"吗?在很多西方城市,地铁(subway)都叫做Metro。很多人出门上班时都是先乘坐公交车(take a bus)到达最近的地铁站(Metro station),出了地铁以后再走(walk)一段才到达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鲁艳 《生活教育》2012,(19):49-50
很多场合,我们都能听到这样的观点: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太重,一天到晚滚在作业堆里,作文哪有什么好写的东西呢?学生真的因为负担重而没有写作素材吗?我不这样认为。就拿学校生活来说: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节奏,有的学生成绩优异,有机会参与各种竞赛评比、组织班队活动、管理班级等等,他们是校园里最忙碌的一族,生活紧张又精彩;有的孩子在学校生活节奏相对缓慢,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富足,他们自由、自我,琢磨游戏、谈天说地,是一个幸福的团体;而有的学生因为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