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在男性霸权的传统文化下,女大学生群体媒介话语权缺失,她们缺乏表达诉求的平台,其生活方式或问题被有意规避.而发生在女大学生身边的个别事件因与男性霸权的某些欲望相关,被媒体话语权操纵,肆意渲染,歪曲报道.如同整个女性群体,她们及其利益被媒体忽略或贬低,女性主义学者塔奇曼对此形象地比喻"女性被象征性地歼灭".  相似文献   

2.
刘嘉 《新闻世界》2009,(7):67-68
本文从男性、女性同时又是传播者、受众的交叉视域中解读电视栏目《超市大赢家》。此类购物竞技节目的成功之道在于,既使男性体验到话语霸权的快感,同时又给女性提供颠覆男性话语权,以消费的形式进行狂欢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王丽君 《新闻世界》2010,(9):127-128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民新闻"异军突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但它没有颠覆话语霸权,只是现实世界里话语权结构的再现。本文旨在对"公民新闻"中话语权的分配做一分析,揭示其话语权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新媒体时代话语权社会分配的趋势、成因,指出当前话语权重新配置的社会意义,同时也指出话语权转移后的现实问题是:网民在拥有话语权后容易走向话语霸权、为抢占话语高地而丧失诚信、制造虚假舆情、话语权使用极端化以及话语失范等。文章认为政府管理者有必要建立一个良性的话语权分配机制,杜绝上述问题的发生:建立对话机制,防范话语向专制化集聚;促进传统媒体话语与新媒体话语之间的融合、互动;谋求话语表述脚本的社会共写,让话语权在事件中发挥其正面效应;为每一个社会个体提供一定的表述机会,促成社会话语权向下转移。建立这种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保障言论权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范话语权滥用。  相似文献   

5.
苏柯 《新闻知识》2007,(3):36-37
女性话语指的是以女性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许多人称之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反叛力量。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由于其在主流叙事的覆盖之下还有男性叙事的覆盖(这二者有时候是重叠的),因此女性话语在大众传媒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女性话语就面临着双重的困境.既要以一种有别于  相似文献   

6.
王悦 《东南传播》2015,(2):56-58
图像深入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于图像的观看与理解成为新的思考和观察事物的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原有的人类所进化形成的思维方式如此不同,在符号学的阐释系统里,图像规定了事物的所指,并从"看"的社会属性入手加强对受众的意识形态建构。又因图像的直观性部分主体将解读图像的话语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了新的文化霸权——视觉霸权。  相似文献   

7.
新闻话语的编码和霸权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红 《现代传播》2004,12(2):38-40
本文探讨新闻话语编码过程中霸权的形成等问题。通过介绍新闻话语的编码过程以及三种主要的霸权建构方式 ,来说明掌握新闻话语权的阶层是如何将其思想意识形态“自然而然”地嵌入新闻话语中的 ,新闻话语又是如何影响受众对真实事件乃至世界的认知的  相似文献   

8.
胡岑岑 《青年记者》2021,(19):12-15
互联网赋予粉丝的话语权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话语权,粉丝利用现行话语规则,采取了“提高音量”“降低噪音”“‘正确’发声”等话语策略。然而在不平等的话语规则下,粉丝试图争取的话语权是虚无的。与此同时,粉丝的话语策略变成了一种新的话语规则,对粉丝之外的其他网民群体形成了话语霸权。由此,粉丝陷入了争与不争都是问题的话语困境。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新闻评论被认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引导舆论的"旗舰"。进入信息化时代,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新闻传媒的话语权,乃至某些发达国家的话语霸权,在新闻评论中表现得最直接、最快速、最有力。  相似文献   

10.
以BBS为例论网络话语权的有限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祁林 《新闻知识》2003,(11):49-51
一般认为,网络的应用能使得讯息生产不再处于少数人、垄断式的状态;因为在媒介中人们拥有充分的媒介接近权,他们可以自由地成为各式各样的“传播者”。尤其是网络中的BBS更是多元意见争鸣的“公共平台”。但事实并非如此,在网络中普通人没有不仅没有享有理想意义上的话语权,更有甚者,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变成了BBS上的沉默者,即主动放弃了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本文由此认为,网络中仍存在着激烈的话语权争夺以及话语霸权。而在这场争夺中只有少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通过网络参与公民新闻的报道,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被打破,网络话语权被重新分配,其中名人微博或网络舆论领袖在一般性公共话题上所占的话语权较大,而传统媒体则在新闻事件上,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上,以其可信度、专业视角及深度报道仍占有较大话语权。另外,传统概念中的把关人角色及议程设置也以新的形式在微博中出现。  相似文献   

12.
《无形的话语霸权》一文,针对媒体对女大学生的报道过分热情的现象,进行了深层次分析。认为:这类报道缺乏对女大学生应有的尊重、存在着无形的话语霸权。文章分析了媒体话语霸权的种种表现及其产生话语霸权的多方面原因,并就如何应对话语霸权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3.
农民平等话语权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农民群体在社会生活中话语权明显处于弱势,至少是无法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话语权.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应该为农民群体分发"扩音器",使他们的声音能被社会各阶层听到.在此基础上,本文阐释了选择电视担当为农民群体代言媒介的理由,并就农民电视台如何为农民群体行使话语权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传播中的个体隐匿现象 话语权,即大众传媒在事关公共性话题方面应该享有的客观地言说与公正地表达的自由权利,本源上它是公众话语权的延伸。而权利本质上是个人的,所有权利只能落实到个人权利。媒介获得表达的权利实质上是个体委托的结果,只有这样的权利才有实质性内容。所以说话语权的真正拥有者应该是广大人民,媒介只是代为传达的工具,擅自将新闻部分事实隐匿或者放大,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都有"话语霸权"之嫌。  相似文献   

15.
在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依然是缺失的。本文从女性话语权的传而无效性,女性话语领域的局限性,女性意见领袖的缺失,微博传播中对女性话语的解码误读,微博传播中女性话语权的扭曲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话语权是一种基于知识实践所构建的知识话语影响力,具体体现为话语的主导力、亲和力、公信力与传播力。全球发展倡议作为一项知识产品,产生于中国国内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的创新实践,打破了西方发展话语霸权和西方发展合作话语窠臼。倡议在提升话语主导力、亲和力、公信力、传播力方面已有良好基础,未来需加强传播力的建设,持续提升中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图像话语权是伴随新媒体的异军突起而出现的新问题,图像(主要包括图片和视频)在新媒体传播中作为被独立使用且能达到特殊传播效果的符号。代表话语权传统力量的各类官方机构、迅速掌控新媒体话语权的互联网商业集团以及普通的、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使用者,这三方力量都希望掌控新媒体的话语权,试图为我们重新绘制新旧媒体的话语版图。  相似文献   

18.
赵莹  马雪 《记者摇篮》2014,(3):58-59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140字以内的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凭借其便捷性、原创性、实时性等特征一度成为制约公权力、反抗信息霸权、自民粹主义的工具。但是随着微博的不断发展,在貌似自由、平等的背后,微博话语权实质上正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话语权垄断趋势越来越明显。其表现是不同博主的粉丝数量出现高度分化,有的数以千万计,而大部分则只有几十上百。这种极度悬殊  相似文献   

19.
赵凌晖 《新闻世界》2011,(9):115-116
由精英主导的媒介话语权,在新媒体语境下,开始向公共话语权转变,弱势群体也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本文从传者与受者的角度分析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