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4年开始,我国各地邮政开始大量使用“必能宝”DM30型邮资机。该型邮资机主体部分包括邮资方框戳、编码、邮政日戳三部分。而在主体部分的左侧附有可选部分:副戳。邮资机预设有10种副戳,其中9种为邮件属性表述戳,分别为“挂号”(挂号信件)、“印刷品”(挂号印刷品)、“印刷品”(平寄印刷品)、“信函”(平寄信件)、“邮  相似文献   

2.
笔藏有一件1935年七八月间寄递的实寄公函封,经考证,此件的寄发因板栗园战斗而受阻。信封为“湖北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的公函封,收件人为“来凤县政府”,正面盖有黑色“湖北恩施挂号函件”手填号码戳、蓝色“印刷”标志戳、红色“挂号”标志戳。背面贴有北京新版帆船7分票1枚、帆船2分加盖暂作1分2枚,盖销全点线三格式“湖北恩施/廿四年七月三十”日戳(图1),所贴邮资合计9分,符合当时外埠印刷品100克以内1分及挂号8分的资费标准。  相似文献   

3.
郑挥 《上海集邮》2005,(5):16-18
笔对1897年扬州某信局递至上海经官局挂号邮寄北京的实寄封存疑,认为原拟由信局寄信的扬州寄信人后因故去申,因此,信函是直接从上海邮政局挂号邮寄去北京的。封背红色印章“上洋宝善街东/义仁盛第二家”,经细察应读成“上洋宝善街口/长仁里第二家”,是发信人地名章,非上洋信局戳记。彩图显示官局手续完备,贴有邮票.销票戳、挂号戳、到达戳、提示戳齐全,只不过封背下方北京邮政局英汉大圆戳欠清,并非无到达戳。  相似文献   

4.
杨波 《上海集邮》2007,(10):40-40
最近收集到一个编号为2—1956的普9型封(图1),加贴普8的20分票,合计邮资28分,超重挂号。邮票上销“云南个旧/57.2.2.8/火车邮局(二)”繁体字日戳,戳径25mm。信封正面盖有红色挂号副戳,局名为“个旧火车站”,以及四川西充2月8日的到达戳。[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邮电部从1987年至1996年间发行了6组《敦煌壁画》特种邮票,敦煌邮电局也陆续启用了6种新颖别致的长方形挂号戳和2种快件戳,用红色加盖在贴用《敦煌壁画》邮票的给据原地实寄封上。现分别简介如下: 图1是1987年5月20日敦煌县邮电局启用的挂号戳,规格为39×22mm,戳内左侧为阴刻图案,中刻  相似文献   

6.
此封系天津市档案馆馆藏信封中的佳品之一。 封上贴有清蟠龙票3分、1分各2枚,共值8分,是当时挂号信函的邮资。销票戳为单线腰框式圆戳,戳的上部为英文“武昌”,下部为中文“武昌府、乙”,因中间腰框内的“民国元年二月廿五”,戳内有“民国”两字使此封成为珍贵邮品。封上的其它邮戳有“湖北武  相似文献   

7.
翻开我的实寄封邮册,里面有一枚十分特殊的实寄封。这是一件挂号信封,1989年11月29日由湖南长沙市2支局寄往北京。封上并没贴邮票,而是贴了一枚用绿色油墨印制的集号码、地名、重量、邮资为一体的“纸包挂号标签”。寄达地、重量、邮资均为手写。这种标签属于何种邮品?查有关资料并无答案。记得当时笔者是从长沙市集邮公司函购了几套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明信片,难道是“印刷品”挂号?为什么不贴邮票和加盖“印刷品”副戳呢?还望知情者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8.
附图(见封三)为新发现的挂号保价军邮封,您见过上面这种“优待作单挂号处理”免费戳 吗?我估计你没见过,因为它是未见经传的新发现品。所以,我大胆地使用“首见”二字,但也欢迎同好们提出不同意见。此信是渡江战役时期由南京附近寄往胶东农村的战士家书,而且是装寄粮票的挂号保价信。战争年代,部队信件一律免收平信邮资,但须照纳挂号、保价等给据资费,这是当时军地双方邮政规章的明文规定。然而,这封挂号信件却未贴任何邮票,顺利地寄到了千里之外的山东半岛东端。其原因就在于信封正面盖有这方罕见的“优待作单挂号处理”木戳。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1日,国内挂号邮资上调1元为3元;本埠邮简寄递的资费为0.6元。也就是说,实寄1枚挂号邮简需要花费3.6元。请看这枚邮简由某公司寄出,正中加贴挂号条形码签条,说明这是1枚挂号邮简,然而正面却仅仅加盖本埠邮资0.6元的邮资机戳,挂号邮资到哪里去了?  相似文献   

10.
这组首航封都是从设在日内瓦或纽约的联合国邮局寄出、的,均贴用联合国邮票,盖销联合国邮局邮戳。 一、瑞士航空公司于1974年8月1日首开至中国航线——日内瓦—卡拉奇—北京。图①为日内瓦—北京挂号首航封,贴联合国日内瓦邮局国际挂号签条,寄北京国际机场。联合国邮局戳为“1211日内瓦/74.8.1.16/联合国d”,到达戳为“北京/74.8.3.8/20(支)”。这是第1种自联合国邮局寄出的新中国国际航  相似文献   

11.
看到《上海集邮》1998年第2期封面刊载武昌寄天津的“民国元年”邮戳的挂号实寄封颇觉眼前一亮。所贴蟠龙1分、3分各一双连,销有清楚的英中文腰框式圆戳,中文地名为“武昌府、乙”,日期为“民国元年二月廿五”,封上还有同式“汉口、甲”中转戳,日期为“二  相似文献   

12.
《上海邮政代办酬金收据》(070139)一文中的图6是一个区票与新中国票混贴封,虽然此文介绍代办戳,但笔者发现这件邮品却是伪造的,它的破绽在于所贴挂号条,这种签条的条头为“中国人民邮电挂号”,型号为“5-1207”。事实上,上海至1951年仍沿用原中华邮政的挂号条(图1、2),“5-1207”是1951年下半年才启用的新型号,“中国人民邮电挂号”签条是1953年才开始印用的新品种。这件封却在1950年就用上了这样新式的挂号条,岂不有点像秦始皇手提“大哥大”吗?自露马脚,不败才怪。  相似文献   

13.
有些人寄递挂号信或邮政快件,因不熟悉怎样办交接手续,随手丢在信箱里。邮局收到这类信,一般都加盖“信箱开出”戳,挂号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件1910年由湖南长沙兵备处寄北京陆军部挂号回执大型官封(如图),贴蟠龙邮票4分及1角各1枚,合计14分,符合两个单位重量挂号回执信函的邮资要求。蟠龙票上销"R"字挂号戳,另盖长沙南门分局中文挂号戳,信封背面销"北京庚戌七月初三"干支戳。信封上没有寄出日戳,可从背面寄信人手书"宣统二年六月二十六日"推测,邮程约7天。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实寄封上发现利用机盖“邮资已付”戳改制的宣传戳,戳内文字为“江西湖口县12月4日电话升七位,原号码前加6长途区号0792”,戳下有五条  相似文献   

16.
丁蘖 《上海集邮》2008,(11):34-34
我有幸收藏到一个民国六运会实寄封,它是73年前民国时期这次盛况空前的大会的历史见证。 此封长15.6mm、宽12.3mm,中部上方贴黄色帆船3分票一枚,左下贴绿色帆船2分票一枚,都销有方形双格式运动会开幕日纪念邮戳。此戳右读,左右上角为“上海”二字,其下“第六届全国运动大会”字样呈弧形分布,中间有一篆体“邮”字,下格为竖列日期。到达戳则为普通的圆形三格式汉英文点线日戳。另有蓝色长方形“挂号”标志戳,红色“007088”号码章。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收到武汉邮友寄来的印刷品信件,以往信封上加盖有“印刷品”副戳,而该封则加盖“扁平状”副戳,这是“印刷品”的另一种称谓。“印刷品”的另一种称谓@郑利松!浙江常山  相似文献   

18.
近见一封退信上盖有两个邮政业务副戳。一为30×73mm改退木戳,有边框,用黑色加盖,文字与常见的改退批条相同。一为50×8mm“查不着未到邮局备案”无边框木戳,用深红色加盖,较少见。戳内“着”字是错别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通大同市分公司数据局就数据传输等有关事项,向广大用户征求意见。为此,大同市邮政局刻制了“收件人总付邮费”戳,加盖于统一印制的寄达于数据局的公函封上。该“收件人总付邮费”戳规格为39mm×20mm,分3横格,宽度分别为7mm、8mm、5mm。该戳全部用红色油墨加盖。该戳为大同市邮政局于2004年度刻制的惟一1枚“收件人总付邮费”戳。  相似文献   

20.
挂号条形码标签一般都是黑色印刷,近日我收集到1994年5月从四川岳池凤山邮局寄出的三件挂号信封,上面贴用的挂号条形码标签除流水号为黑色加盖外,地名“岳池”,邮政编码“638350”、“挂”和条形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