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国《未来学》杂志1985年第86期报道了第三世界10种确凿的迹象: 1.1960年以来,第三世界每增加一美元,工业化国家就增加268美元。2.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说,每年死于饥饿的人近4,000万,相当于西班牙的全部人口。3.第三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为55岁,而工业化国家为74岁。4.今天,第三世界有近9亿文盲,这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有13亿亩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的1/3,并继续以每年高达2000万亩的速度退化。40年平均产草量下降30—50%。内蒙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4.12%,贵州为30%,陕西、甘肃为36.6%和44.35%,黑龙江的松嫩草原竟高达77.5%,吉林省草地以每年3%的速度退化。最近25年,沙漠化土地则平均每年以1560km~2的速度扩大,尤以农牧交错区为甚,仅内蒙古每年沙化面积就达20万ha。全国草地沙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森林面积缩小,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土壤侵蚀日趋严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世界森林面积1963年还有37.4亿公顷,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4%。仅1970—1980年间,森林面积就减少1.1亿公顷。目前仍以每年1,1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另据联合国1984年5月的报告,世界沙化面积已达4,500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3.7%。如果按目前沙化速度继续发展,到本世纪末,世界上将要失去1/3的可耕地。  相似文献   

4.
对抚松县林业局2014ha可集约经营的幼、中、近熟林三个龄组,其中幼龄林336ha、中龄林435ha、近熟林419ha,合计1190ha,占集约经营区内林地面积的59%,进行集约化经营试验工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幼龄林采取加强透光、施复合肥可大幅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获得早期效益;对中龄林可增加间伐材及主伐材材积提高树木圆满度和材售价;对近熟林可以提高木材的产量,提高林分的质量,经测算全局2014ha的集约经营区全部实行集约经营措施,每年可实现蓄积生长量1万立方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5.
90年代是至关重要的十年。这十年人口政策的选择将决定21世纪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两倍于现在的人口,还是三倍于现在的人口。它也将决定环境污染的速度,是加快还是放慢。目前世界人口有53亿,差不多每秒钟增加3个人,每天增加25万,每年增加9000万到1亿,这相当于整个东欧或者中美洲的人口。按照这个速度,90年代就将增加10亿人口——相当于整整一个中国的人口。从6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末的35年里,95%以上的人口增长发生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他如沙化、盐渍化损失也达100亿元,草原退化面积接近1亿公顷,并仍以每年100多万公顷的速率在退化。森林覆盖率仅为13.9%,人均林地面积不足0.12公顷,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5%,并且每年以2-3%即230-345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我国3万余种植物中有4、5千种正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有的濒临灭绝(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我国正在实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转变,与这一新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利用经济手段…  相似文献   

7.
人口达到60亿世界人口增长率仍在上升,除少数国家增长率下降以外,大部分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得较快。二十世纪上半叶世界总人口平均每年增加1,800万,到七十年代已高达每年增加7,700万,为原来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今天的世界总人口为45亿左右。据联合国专家预计,到2000年世界总人口约为60亿;中国如能把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以下,到2000年人口约为12亿。美国专家最近预测,在1980-2000年这段期间,世界总人口为45-60亿,人口的年增长率为1.5%±0.3%,比七十年代早期的人口增长率下降2%左右。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在今后20年里,处在空前下降时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的约15亿人口缺乏洁净饮用水,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此外,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从而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地球上每年有700多万人因水源不净而死亡。  相似文献   

9.
我国原来是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由于历代的过度采伐而不加以培植的結果,現在全国只剩有森林7,660多万公頃,仅仅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7.9%。而荒山荒地的面积却在三亿公頃以上。我国木材的蓄积量只有49亿立方米左右。如果以全国六亿人口平均計算,每人只有林地0.13公頃,木材8立方米左右。由于森林太少而又分布得不均匀,給国民經济的發展增加了不少的困难。森林缺少的結果,許多地区發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的現象,造成連年的水,早、風、沙灾害,妨碍了农業生产。木材生产不足,分布也不平衡,使很多地区的工業和交通建設發生了困难。如果我们不設法扩大与恢复森林  相似文献   

10.
陕西有林地面积458.27·万ha,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2.2%,居全国第12位;有林地蓄积量23.072万立方米,居全国第8位.全省人均有林地0.16ha,蓄积量8.2立方米.由于地理位置跨越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3个气候带,森林植物种类相当丰富.其中主要的经济林木有:陕北枣树、沙棘、山杏、柠条;黄土高原区有苹果、核桃、花椒;陕南有杜仲、板栗、香椿、漆树、油桐等.据有关资料统计:1993年陕北大枣种植面积73万亩,年产干枣0.37亿公斤,总产值达5亿多元;核桃年产量为25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居全国前列;板栗年产1000万公斤,经济收入达6000多万元.如果加工成栗子罐头等产品,可以增值2—3倍,经济收入可达2亿元;苹果1994年已发展到570万  相似文献   

11.
林木是很有用处的材料,在国民经济上和人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森林资源不足,分布又不平衡,全国现有森林面积仅760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9%,木材蓄积量大约为49亿立方公尺。这些森林,对我国工业、农业和各种建设事业的需要来说是相差很远的。我国森林资源不但少,而且每年还要遭受各种不同灾害的摧残,特别是森林火灾往往损失极大。一场火灾发生,就会把成片的森林烧光。有些地区受到的损害甚至超过了当地造林的面积。仅以1956年春季为例,全国共发生山林火灾15,900多次,被害山林面积300多万公顷,焚毁大小林木54,700  相似文献   

12.
森林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通过吸收同化,吸附阻滞等形式成为污染物归宿的浩大汇库,能使污染物离开对人畜产生危害的环境而转移到另一个环境,这种功能称为净化作用。据测定:树木每生产1kg干物质就要过滤3111m~3的空气。每公顷热带雨林每年净化空气为6813万m~3,亚热带杉木林为3000万m~3,东北混交林为2000万m~3,全世界森林每年生产的干物质约373.5万m~3,能净化空气量约为2294362500亿m~3,把这  相似文献   

13.
这几年,在不少国外商品上都印制着一种环境标志图形,你知道它的含义是什么吗?这要先从环保谈起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与国际营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据1993年世界资源研究所预测,如按目前森林砍伐速度持续下去,全球33个木材纯出口国到2000年将减到10个以下,森林资源遭破坏已给全球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每年全球流失土壤240亿吨,土壤沙漠化面积达600万顷,有64个国家遭沙漠威胁。热带森林遭破坏已使200多种动物和2万种植物面临灭绝的危险,如  相似文献   

14.
申元村 《资源科学》1991,13(3):14-19
森林和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起着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森林覆被率的大小,以及森林质量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面积18.3亿亩,覆被率仅占国土面积的12.7%,按人均数量,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1/6,森林总储积量93.85亿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8。我国温带、暖温带干旱(包括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1%,而森林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人口的近1/4,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每年大约1500万),耕地面积却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森林草场遭到破坏,土地侵蚀严重,荒漠化危害严重,全国荒漠化土地332.7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秦巴山区生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涛清 《资源科学》1987,9(4):96-100
一、秦巴山区的自然概况 陕西省境内的秦岭、大巴山地区,习称陕南山区。地理座标北纬31°42′—34°37′,东经105°29′—110°15′,东西绵延450km,南北宽约300km,总面积约9万km~2。森林面积273.9万ha,约占全省森林面积的60%,森林覆盖率为37.8%。人口约1000万,占全省人口1/3。 秦岭南麓和巴山地区因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雨量充沛,年降水量800—1000mm,气候温  相似文献   

17.
启动经济     
一、我国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已达到12.5亿人,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强。而且仍以每年1千多万的人口在增长着,几年后将超过13亿人,劳动力丰富,城乡富裕劳动力近亿人。可耕地约16亿亩,人均仅1.2亩。年国内生产总值不到8万亿元、人均排名居世界100名之后,人均年购买力偏低、每人每年不超过2000元。  相似文献   

18.
人海 《华夏星火》2005,(2):29-29
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写进了今年中央“一号件”,这对于中国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产生多大影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称,中国超级稻实现大面积推广种植,预计要到2006年。他用数据说明,超级杂交稻以亩增产150公斤、年种植面积2亿亩计算,未来每年将增加300亿公斤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  相似文献   

19.
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重创后的大兴安岭,当前又面临森林资源危机。1988年与1964年相比,有林地从632万ha减为538万ha,减少15%;森林覆盖率由70%降至64.7%;活立木总蓄积量由7.2亿m~3减至5.8亿m~3,减少18.4%;大面积密林演化成稀疏林;用材林中的过熟林蓄积由4.5亿m~3减至2.7亿m~3;全区8个林业局已有3个局可采蓄积量将枯竭;65个林场已有22个转产或将大幅度减产。15年后整个林区将无木可采。  相似文献   

20.
马兵 《科学中国人》2012,(17):56-57
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适应性广泛、生命顽强,我国自1890年引种桉树以来,至2011年底,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5500万亩,仅用占全国2%的林地生产出全国20%的木材分额,对解决我国13亿人口木材需求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