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资源,集聚了高校和企业双重的创新要素,既是科技研发创新的基地,也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2.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重要策源地、承载地,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破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发展特色不突出、服务能级和管理水平不够、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采取有效应对策略,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各类创新要素汇聚、融合、聚变的大平台,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和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提高大学科技园的管理运作水平,对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影响深远。当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在产学研合作中还存在创新人才不足、风险投资不足、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理顺内部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协同发展,对大学科技园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提高大学科技园的管理运作水平,对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影响深远。当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在产学研合作中还存在创新人才不足、风险投资不足、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理顺内部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协同发展,对大学科技园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科技园作为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平台之一,是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从组建成果转化队伍、整合优质成果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搭建成果转化桥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为其他大学科技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举措。  相似文献   

6.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对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传统体制机制和思维理念等因素的制约,高校部门及工作人员对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和运作管理还存在很多偏差和误区,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因此,对新常态下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要进行公司化、企业化经营管理,充分发挥高校现有资源优势,突出其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7.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为"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我国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发展新要求,深刻把握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既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为"双创")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贯彻我国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发展新要求,深刻把握本质属性和功能定位,优化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力,已成为大学科技园进一步发展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科技服务平台的开放共享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创新机制体制、整合实验室资源、加强科技平台资质建设,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的优势和溢出效应,将有利于高校科技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政产学研",进而融入到区域创新体系乃至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去。  相似文献   

10.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大学科技园应加快实施产学研合作创新、知识与技术融合创新、文化创新和集群创新,大力助推区域创新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1.
论文在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对构建多样化的科技创新平台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以加强高水平实验室、学科交叉、大学科技园、中外联合研究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学研结合、军校结合为载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奖励》2009,(7):10-10
哈工大党委书记谈制约大学科技园发展瓶颈 孵化梦想,开启未来。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在当今大学的发展过程中,“产学研”三者的相互背离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行业技术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是高校产学研衔接、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平台。构建适宜的大学科技园运行模式,对提高科技园运作效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政产学研各方作为不同的创新主体,借助大学科技园提供的信息、资源交流和综合服务的平台与协同管理机制,实现协同创新。从大学科技园的收益分析可以看出,政产学研各方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医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紧紧贴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充分发挥医学高校人才优势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医药经济改革升级中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大学科技园作为政府扶持、高校主办的科技创业孵化机构,必然依托高校自身优势资源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相关企业反哺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依托高校大学科技园,结合医学院校自身的优势专业,开展以创业项目为导向、实践教学基地等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课堂内外结合的医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注重创新创业 竞办一流大学科技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园中的新成员,无论从名称和实际内涵上都体现了大学和科技产业之间紧密的纽带关系,突出了科技园在倡导大学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中的作用。清华大学科技园作为我国建立最早、发展最快且规模最大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在激烈的竞争中,从一片荒地到吸引近30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历经10年积累了可贵的经验,成为了高校科技创新要素与社会创新要素结合的重要平台。一、搭建创新与创业的舞台大学科技园本身不是技术创新行为的主体,而应通过整合各种资源间接地参与创新,直接地服务于创新,在创新中扮演好“副导演”的角色,即承担“搭…  相似文献   

17.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建设经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形式.国外大学科技园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批业绩突出、具有广泛影响的典型园区.这些科技园促进了国家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了高科技企业成长,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总结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对于指导和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的分析,以及对高校实验室参与大学科技园的合作模式进行归纳,在分析高校实验室面临重大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揭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对于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的独特作用: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大学科技园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核心载体,还是大学科技园为在孵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科技园协同校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  相似文献   

19.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地方创新发展动力有着显著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背景下,从创业孵化功能出发,利用SBM超效率DEA模型,分地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业孵化效率进行测算研究,进而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创业孵化效率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从全面层面上看,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与创业孵化效率呈负相关,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和创新能力对孵化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提升作用;各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异质性。结合研究结论,提出要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功能、加大财政科技支持力度、重视创新能力提升、发挥地区特色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基地,辅助高校为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管理人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通过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案例分析表明,大学科技园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其途径主要包括教育、激励与政策保障等,大学科技园应积极促进园内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与大学科研专家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在管理中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创业人才的创造性,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上的引导作用,优化环境,形成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和脱颖而出的政策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