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9,(4):13-14
研究从大学公共体育课的现状入手,提出"契约锻炼"理论运用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促进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和掌握科学锻炼方法;提高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体育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观点,为"契约锻炼"理论运用于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提供了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垚 《冰雪运动》2016,(6):45-48
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辨与实践探索从未停歇,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横空出世打破了原有规制的传统束缚,成为推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在剖析大学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生成环境、概念、类型、核心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推行过程中所隐存的盲目推崇及过热仿效趋势与现象展开批判性反思,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以期能为今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操作困难;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评价不科学。新课程标准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应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理论研究与教学创新;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完善大学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和完善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线上教学的发展策略,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公共体育教学为例,运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重点对疫情前《大学体育》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情况和疫情期间公共体育线上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体系,合理调整课程体系;教师更新完善教学观念,提升自身教学信息化素养;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措施。旨在保障师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公共体育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阶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近几年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大学体育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不和谐,同时趋向以学生兴趣为主,忽视了课程的文化建设。结论认为:应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利用综合资源提升体育人文观,课程教学中强化其应有的调控力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时段设置的变化规律,运用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在读非体育专业1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体温、脉搏、血压、握力4个方面的生理测试,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处于安静状态下的脉搏、体温、舒张压、收缩压和握力指标均是下午或者傍晚时候达到顶峰;中午时段机体生理功能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学生开展体育课,下午和傍晚时间段较适合开展体育课程.最后提出分性别、分时段安排体能课程的建议,研究结果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时段安排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生学习评价是教师或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发展状况所做出的价值判断活动。为逐步完善石河子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构建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依据对石河子大学《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和基本思路等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本校学生学习评价问题日显突出,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课程发展要求,制约了本校《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静 《健与美》2023,(8):119-121
当今时代,高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身体素质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培养出全方位发展的大学生。大学公共体育与健康课程、健美操课程可以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但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难以达到课程初衷。以此,文章从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体能训练概述、实施标准与实施内容,功能和价值入手,对公共体育健美操体能训练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处于定性讨论阶段,研究旨在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确定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结构,编制内容供给学生评价量表,为促进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 采用专家访谈法,经过4轮深入讨论后归纳了14位专家提供的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例,设计测量题目,测量题目通过了14位专家的内容效度评估;采用试调查208名本科生数据进行初步的信效度检验;采用正式调查3 011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合第三方德育成绩和体质测试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1)设计了包含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5个理论维度、28个题目的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学生评价量表,分为简表和详表。(2)内容效度。专家间一致性水平IR=0.93,量表I-CVI为0.79~1.00,S-CVI为0.87~1.00。(3)项目分析。测量题目的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均小于2,CR值在46.852~65.820(P<0.001)。(4)验证性因子分析的NFI、IFI、CFI、TLI指数达到了0.90的标准;各个潜变量的因子负荷...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数理统计法,以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研究构建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初步体系,经过研究得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初步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62个三级指标构成;它横向可以对高职院校之间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状况进行考察和对比;纵向可以对高职院校内部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分析,并可以清晰的区分二三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重点指明了方向,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大学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是培养大学生身材素质的重要课程,但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体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文本通过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分析,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融入“靶向教学”改革理念,以期待解决目前大学体育课程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余娟 《中华武术》2023,(4):8-10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高校体育教师过分强调指标性成绩,忽视学生自身对体育的需求;(2)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落后;(3)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重视度不够;(4)高校教学条件不足,无法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多样性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改革策略:高校体育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体育的需求,采取多样化教学。高校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创造教学条件,优化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体育教师要采用动态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利用网络创新教学,同时改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剖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段健芝 《体育学刊》2006,13(2):8-10
走进当今大学体育课程,针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平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个体与个体)概念对教育主体与客体的迷惑,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和实践环境的不和谐,对终结性评价的盲目否定等现状,从体育课程文化的传承与促进人的发展出发,提出了以教师为主体和丰富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李胜恒 《体育科技》2014,(1):107-108,1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而且丰富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促进了教学改革,有利于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突发疫情下大学体育课程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突发疫情下有必要开设大学体育课程,但存在政策理论指导欠明确、非常规实践教学经验积累不足、合适的课程资源储备有限、教师应变与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提出对策:突发疫情下大学体育课程应围绕“宅体育”,从拓展知识、补充理论,挖掘技能、完善体系,共建课程、充实资源,加强培养、拓宽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3):5-8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接近大学的体育课程,原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高中毕业生体育知识、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将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体育学习内容越来越向就业和终身体育发展;体育教学的任务将由学生体育俱乐部完成;学生体育俱乐部和校外体育俱乐部将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剖析了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当前出现的一些新趋向,提出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学术先导、学科融合、课程奠基的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认为:学术先导是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要求;学科融合是大学体育学科发展的生命力,也是体育学科特点的要求;高校在进行"三自主"课程模式建设的时候要强调教师对课程结构的构建以及课程内容的分类、聚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吴燕丹 《体育科学》2007,27(1):41-50
采用问卷及访谈法,调查我国普通高校身体练习障碍学生接受特殊体育教育的状况,主要从学校体育部门管理者、身体练习障碍学生两个层面对特殊体育课程地位和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资源、政笨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从中学特殊体育开设现状寻找根源,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调查研究认为,教育公平和生命关怀理念是特殊体育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改革与重建,应从政策保障、课程调适、支持系统完善等几个方面着手,寻求学生身心发展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强调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为依据,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及合理的教学评价为手段,调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拓宽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观和体育能力与习惯.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归纳等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改革取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旨在将公共价值管理理论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改革进行有机融合,为改革取向寻求理论和实践支撑。在评述公共价值内涵及其理论主张的基础上,剖析了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服务结果、信任与合法性三个层面存在的公共价值简缺之症结。借鉴西方国家应对公共服务"合法化危机"的举措,提出了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在价值取向、行政体系、绩效评定以及网络平台四个方向的改革建议。研究价值在于引导社会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民主性、公共性、高效性以及信任与合法性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