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谓简牍档案?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的概称。“简”是经过修治的细竹条,细木条称作“札”;较宽的木板,也包括竹板,称作“牍”。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简,从竹,间声”;“牍.书版也,从片”,片就是剖开的木。《辞源》中说:“简牍,即书牍。古时无纸,书于木片日牍,书于竹版日简。”《词海》解释说:“简牍,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为未编成册之称。”“竹片称简,木片称札或牍。”竹质简牍材料,史籍多载;以木制简,北方地区较普遍,不管竹质还是木质,据出土实物看,  相似文献   

2.
团体著者在著者群中占较高的比例。有些类号甚至高达50%以上。现在的图书编著具有较明显的协作化、大型化和团体化的特点,团体著者的比例有上升趋势,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团体著者的配号对完善著者号和提高图书的分编水平及服务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1 目前团体著者处理办法及问题团体著者虽然比较复杂,但对它们的配号办法却可概括为以下几种: ①根据团体著者的首字或前面连续若干个字出现频率的大小来配号,如“湛”字配1个号、“深圳”配2个号、。大连”配35个号,“体育运动”12个号等。在团体著者中,首字或前面若干字都相同的比较多,因此,这种办法的重号率比较高。区分性比较弱。  相似文献   

3.
说“绥”     
本文对■俈柲冒、包山楚简和郭店楚简中的"■"字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字当读作"绥",指古代的一种旌旗■,俈柲冒之"(率)■(绥)"指先行引导之绥。在此基础上,认为包山二号楚墓出土的两件有箍殳,应该是当做"绥"的旗杆来用的。殳自古有有刃和无刃两种,本文认为古代的"绥"应当是在无刃殳上制作而成,而不会在有刃殳上制作。同时指出河南汲县水陆攻战纹鉴画像中首部无戈矛的旌旗就是"绥",曾侯乙墓竹简中的"晋杸"应为北方晋国或晋地形制的"殳"。通过实物比对,最后指出有刃殳起源于南方,属于南方文化传统;无刃殳起源于北方,属于北方晋地的文化传统。南方称有刃殳为"殳",无刃殳为"晋杸";北方称无刃殳为"殳",有刃殳为"锐殳"。后世不解,遂将二者混为一谈。注释中还对楚简遣策中所见之"中干"和"羊车"进行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辽宁教育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的社标设计思想,源于古人有关“脉望”的说法。 脉望的故事,见于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古时读书人对蛀食书籍的小虫抱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是痛恨,但一方面也很羡慕。据说有的虫三次吃掉了书叶里的“神仙”字样,自己也就化为神仙,这就是“脉望”,“有时打开一本书,会忽地发现一条两三分长的银灰色的细长小虫,一下子就钻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幸而捉住,用手指一捻,就成了粉……”据说这仙化为脉望的书虫,就是《尔雅·释虫》中称作“蟫”和白色的“衣书中虫”(郭璞注),那么是在没有纸的时候便先有了“书鱼”,后来它就一直藏在书叶里,被各种各样的文字温暖着,至于“神仙”二字,其实倒是难得遇着。韩退之诗:“岂殊囊书虫,生死文字间”,也许是赞,也许是讽,不管怎么样,今先不妨取了这样点意思来为“爱书人”作法。而食了神仙字之后的飞升,怕是“可遇而不可求”,只是这一点儿嘲讽式的浪漫特别觉得可爱而已。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微信公众平台成为党报探索媒体融合的重要方式。本文选取“伊犁零距离”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及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和分析,从而提出吸引受众的有效策略,以期在融媒体大环境下能够提升党报微信公众号的影响力,掌握话语权,也能够为其他党报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经部 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体系,经部冠四部之首。 (一)“经”由书籍通称到专指儒家经典 “经”本是书籍通称 “经”字,其初文为“巠”,本义是“经纬”。甲骨文中未见,始见于西周金文,已具“巠”、”经”二形,义为“经营”。到了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经”字才有了“经典”的意义。《国语·吴语》有“挟经秉桴”之语,韦昭注:“经,兵书也。”这是用“经”字指称典籍的最早记载。先秦诸子中,用“经”指称各家之书者不乏其例。《墨子》有《经》上、下篇,又有《经说》上、下篇,《韩非子》的《内储说》与《外储说》,在叙述上分“经”、“说”两部分,论点为“经”,例释为“说”,以阐述法治思想。这是法家典籍。可知,当时以“经”名书,并非专指儒家典籍,而是书籍的通称。战国时期的所谓“经”,是指提纲挈领的文字,由于它语义重要而文字简略,所以需要有所谓“说”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儒家经典垄断“经”的称号 凡书皆  相似文献   

7.
魏鑫鑫 《新闻世界》2023,(11):26-28
随着微信公众号使用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更新和维护日益重视,它既是展示单位形象的一个窗口,也是单位文化软实力比拼的新舞台。在“快阅读”时代,政府、企事业单位要打造吸引人的公众号,内容除了要体现在某一领域的权威性,还应具备实用性、原创性、新颖性等几个基本特征。这些需要宣传工作者下足功夫。本文以新安晚报代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为例,浅析媒体在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的探索,并对从业人员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说“紫”     
紫是一种自然色,也可以用蓝色与红色调和而成。同其它颜色一样,在与紫有关的汉语词汇中,也赋予了许多人文因素。考察一下“紫”字的早期用法,或许对认识这些人文因素有所裨益。  (一) 紫字的本义指紫色丝帛,进而泛指紫的颜色。《说文》:“紫,帛青赤色也,从糸此声。”古人染紫的原料是茈草。茈草又名紫草、茈、藐,多年生草本植物,暗紫色,含紫草素,也可入药。《尔雅·释草》:“藐,茈草。”郭璞注:“可以染紫。”茈、紫皆从“此”得声,二字为染料与染成品的关系。早期茈、紫二字具有明显分工,“凡泛称颜色,古用茈;称缯…  相似文献   

9.
黄彩霞 《大观周刊》2012,(6):212-212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相似文献   

10.
继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10月在重庆成功召开了第一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后,图书馆史研究专业委员会决定将在2008年4月与温州市图书馆联合举办以“敬惜字纸:读网时代的纸张崇拜和文献情结”为主题的第二届图书馆史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1)纸本:图书馆的核心价值(2)感恩:古代藏书家的纸本文化功绩(3)崇拜:现代藏书家的纸本文化情结(4)使命:当代纸本文化的保存与保护(5)爱书:藏书家精神的时代传承与人文弘扬(6)传播:纸本阅读的时空延伸征文要求(1)内容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内容充实、文字流畅;(2)字数要求:3,000~10,000字左右;(3)格式要求:分别提交电子版一份和印刷版两份。其中电子版可通过光盘和电子邮件形式寄送;印刷版要求正文一律用五号宋体,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文后请附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职称职务、研究成果简介、通信地址、联系方式等;(4)截稿日期:2008年2月28日。稿件投寄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邮编:510275;中山大学图书馆办公室王蕾收联系电话:020-84111992传真:020-84036935;电子信...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s     
《文化遗产》2016,(5):157-1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