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课程具备“体用双练”的技能习训与体育育人的双重效能。为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实践,应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针,创设课程思政与学校教育“三全育人”格局,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的价值引领作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于民族地区高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开发以及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高校肩负着培育优秀人才的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立德树人回答“怎么育人”“为谁育人“”培育怎样的人”等问题,还要在问题驱动下探索高效育人出路。“三全育人”为高校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可全程、全员、全方位地整合利用教学素材,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本文探讨了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声乐教学的价值、要点、思路以及手段,以期为高校培育更多声乐专业人才、完善高校思政育人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课程理念是对国家意志、教育价值、学科特质等的高度凝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教师应充分研读课程标准,对标课程理念,以此明晰历史课程育人目标、理清历史课程内容、强调内容价值引领、突出师生的双主体性、强化教学评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史学素养“六大意识”,并在明确史学素养培育教学基本流程的基础上,联结主题与史实、史料以及史感,融通“为学”“为教”和“为人”,进而以“教—学—评—研”一体化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徐晔 《教书育人》2023,(6):77-79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产物。要培养语言能力、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维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必须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提升思政工作效能,构筑育人大格局。针对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不健全、课程与思政教育功能脱节、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培训不足等现状,为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必须坚持政治性、同向性、求实性原则,以制度协同为基础、以课程协同为抓手、以队伍协同为保障;加强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创设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构筑中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最终形成育人合力的三维路径,培育德才兼备的“国际追梦人”,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通过分析发现“情境—问题”教学与数学创新意识的关系紧密相连,对数学创新意识的培育有促进作用,后者关乎国家教育改革创造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文章以“平方差公式”为例,旨在说明如何通过“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实现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方向,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在新时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课标为纲、以育人为本,锚定育人目标,深化教育主题;挖掘育人价值,优化情境设计;找准育人方式,强化设问质量;提升育人效能,活化过程评价。构建教学评一致新教学框架,打造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新常态,不断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密不可分,如何在创新创业类课程中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合力,深化课程育人内涵,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时代担当、敢闯会创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国家“课程思政”总体战略部署对职业院校“双创”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创新创业类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要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设计思政融入点,保证思政素材和育人目标的统一,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价值,有效实施创新创业与思政“双体系”教学。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小学校党建引领学校德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现阶段中小学校党建引领德育课程建设还面临着领导体制机制尚欠科学系统,德育课程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德育课程教师队伍缺乏专门化、专职化、专业化的管理和培育等现实挑战。中小学校党建应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中小学校德育课程建设的领导机制,打造德育“金课”,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协同,优化德育教育人才培育机制,实现党建育人与教学育人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结合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挖掘与其相关的思政育人素材,设计“课程思政”具体方案。要通过讲授提问式教学、叙事式教学进行理论教学,通过PBL教学、电台电影故事评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重视第二课堂的融入。全方位育人模式可以实现教育引导和价值引领,培育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观、价值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0.
“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是国家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教育部又提出了“课程育人”新方向。文章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通过研读“育人故事”文化内涵,建构“故事育人”教学范式,设置以“文化自信”为特质的课堂评价量表,探索以文化融润为途径、以故事教学为载体的小学英语学科育人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有助于商科人才以“全球公民”的身份积极融入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全过程,但传统商科教育重视理论与方法的传授,忽视特定文化背景下课程的育人旨趣,从而导致商科人才个体价值选择与社会变迁之间出现了断层。因此,有必要深度挖掘商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其实践指向性与社会交互性分融合为切入点,以全人发展为导向,构建新商科“课程思政”育人生态;以文化自信为驱动,提升学生参与全球竞争的主体意识与文化认同感;以实践平台建设为契机,推进学生由“岗位人”向“社会人”的转轨。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实现价值观塑造,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分析了“工程制图”课程特点和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制图”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与价值,既能增强课程的育人功能,也能提升思政元素渗透力。从均衡教育比例,找准思政元素融入点、明确教育目标,提升思政教育灵活性、贯彻教学要求,培育学习者工匠精神三方面入手,期望借助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大思政教育格局,建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能够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与德育功能,将践行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构建、课程实施及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而大数据技术是优化课程思政应用理念,确保课程思政德育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我们应结合课程思政与大数据的基本内涵,明确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融合”“教师主动功能发挥”及“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上的难点问题,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所拥有的“凝练价值”“挖掘价值”“点亮价值”等作用,以此为课程思政教学及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何德鹏 《学周刊C版》2023,(23):139-141
抛锚式教学法是通过特定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将抛锚式教学法与初中英语教学有机整合,既能提高学生的语音感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培育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本文主要采用学情调查法和实验教学研究法,探讨抛锚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从创设真实的“锚”情境、精心设计“锚”问题、开展“锚”任务活动、围绕“锚点”互动评价四个方面,论述抛锚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国芳 《江苏教育》2023,(24):27-28
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目标意识,服务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发挥思政课独特的育人价值;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创新意识,服务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善用“大思政课”;思政课的大概念教学应强化使命意识,服务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培养,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上,展现大智慧,追求大作为。  相似文献   

16.
“文化认同”作为“乡土情怀”培育的主位因素,起着支配人类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存在“乡土教育信念不足,缺乏乡土文化自信”与“寻根意识亟须唤醒,乡土文脉亟须传承”的问题,教师应以“幼儿文学”课程为载体,从儿歌、幼儿诗、童话、绘本等各种体裁入手,唤醒其乡土记忆,追忆其乡土情怀,培育和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教师可以以课程为载体,以思政为魂,在“幼儿文学”课程教学中从“目标重塑,融会贯通”“潜移默化,实践育人”“资源组建,群体认同”三方面着手,培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乡土情怀,增强其乡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大单元教学的本质在于课程设计,即将单元教学作为“微课程”进行整体设计,由教学意识走向课程意识,以更好地符合学生成长需求、彰显育人价值、体现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思政课开展大单元教学要在课程意识统领下,依据课标对单元教学进行整体规划,站在一体化高度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解读,以知行合一为导向对单元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按照教学评相互促进要求对单元评价进行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18.
在“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是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为例,系统梳理了相关文献并对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与思考,着重对课程知识点、课程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最后提出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是课程思政发展的关键,以期为课程思政教学在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提出了在深化“三教改革”的基础上,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以教师改革为根本,提升其思政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以教材改革为基础,改进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载体;以教法改革为首要,提升优化课程思政教学的手段,旨在探索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丰富高职英语课程内涵建设,以期实现语言知识传授、交际技能提升、核心素养提高、政治立场坚定、价值理念端正的高职英语课程育人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将思政教育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供有实践价值的探索经验。通过共同参与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案例教学,以及“双创”模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的教学中,探索新时代课程思政与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融合的实践道路,并探讨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改革的成效和创新点。课程思政与“康复科学研究与数据分析”课程得以有机结合,教师团队成员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不断提升,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康复治疗学专业科研课程与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康复治疗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