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远场类谐和地震动、普通地震动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之间的包络关系,选取输入结构的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建立双柱墩式抗震梁桥,分析同峰值加速度的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和普通地震动作用下双柱墩式梁桥主梁、墩柱的地震响应等,揭示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双柱墩式梁桥的动力响应与失效机理?采用SR模型模拟双柱墩抗震梁桥墩底的SSI效应,分析远场类谐和地震动作用下梁桥地震响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对桥梁的地震响应为普通地震动作用的1.5倍以上,其设防烈度至少应提高一度才能保证桥梁的安全?墩-系梁连接点处弯矩随桩土刚度减小而增大,有可能会引起桥墩弯曲破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隔震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附加阻尼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消能隔震设计后,其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能满足消能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中震下防屈曲耗能支撑开始屈服,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耗能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砖混结构进行建筑隔震设计,建立该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其在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隔震层层间位移反应。计算结果表明:砖混隔震结构在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作用下,隔震结构层剪力与非隔震结构层剪力相比满足计算要求;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层最大位移满足支座最大容许位移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一定要遵循《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提出的抗震设计原则和抗震设计构造要求进行设计,正确应用计算机软件,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而且还要加强概念设计。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建筑等可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采用隔震或消能减震设计的建筑,当遭遇到本地区的多遇地震影响、抗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和罕遇地震影响时,其抗震设防目标应高于相应未采取隔震或减震的建筑。  相似文献   

5.
针对规范中关于两水准设防下大跨度悬索桥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价研究不充分的问题,建立了可作为评估大跨度悬索桥全桥系统抗震性能的一般程序.首先采用考虑相关不确定性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多个构件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合理定义构件极限状态.其次结合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构件级易损性曲线,由关键构件的损伤概率和基于性能的方法推导出全桥系统的修复成本比,评价两水准设防下系统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比较了主桥采用阻尼器加固和改变引桥支承约束体系后全桥系统的修复成本比.结果表明:采用TOPSIS方法可选择PGV和PGA为大跨度悬索桥的最佳地震动强度指标.修复成本比可作为准确评价全桥系统抗震性能的指标,对改造措施进行有效评估.忽略主引桥相互影响及其相对重要性会对桥梁系统的抗震性能评价产生偏差,但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桥梁系统中,修复成本比对结构相对重要性不敏感.  相似文献   

6.
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浅基础的设计是众值烈度(多遇烈度)下的弹性基础设计,多遇地震作用均应参与组合,柱根设计内力为众值烈度(多烈度)下处于弹性状态时,最不利组合内力经内力调整设计的延性框架柱根内力,浅基础的设计按弹性基础设计时不需要考虑基础的延性要求,设计计算应遵循地基基础抗震设计原则,满足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灾害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刚度退化概念的框架结构整体与层间损伤指标.该指标通过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利用塑性铰考虑结构的地震损伤.同时,根据能力谱方法建立了该损伤指标与抗震设防等级的关系.然后,将建议指标应用于2个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并与其他损伤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建议的损伤指标偏于安全,且对静力弹塑性分析的水平荷载模式不敏感;层间损伤指标能够清晰地反映各楼层的损伤情况,从而判断薄弱层的位置.最后,通过统计分析给出了结构不同性能水准与损伤指标的对应关系,为基于性能的框架结构抗震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火灾下钢框架结构的整体行为反应和连续倒塌机制,对一个1∶2缩尺钢框架结构开展了角部房间受火工况下的连续倒塌试验,获得了火灾发展全过程的空气温度-时间曲线、构件温度-时间曲线和框架位移-时间曲线,以及火灾下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破坏模式.基于组件法构建了栓焊节点的高温组件模型,推导了高温下栓焊节点弯矩-转角曲线的双折线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栓焊节点高温组件模型的火灾下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与连续倒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并揭示了火灾下钢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钢框架结构在角部房间受火工况下,角柱虽然应力比最低,但由于受到的轴向约束远小于内柱和边柱,将率先丧失承载能力,并退出工作,引发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破坏.  相似文献   

9.
《宜宾学院学报》2015,(6):36-38
在对已发生的大地震调查中发现,钢框架结构刚性连接的抗震性能不足.为了提高结构的抗震性,梁构件采用翼缘削弱型梁(RBS)、运用SAP2000建立钢框架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通过数值分析,RBS结构较刚性连接结构塑性铰出现时的顶点位移增加7.3%,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轻型门式钢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黏弹性阻尼器的动力特性,建立了计算模型,采用目前通用的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有吊车荷载作用的单层单跨门式钢架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两种不同的结构模型,并选取Elcentro地震波,在不同柱距下对两种结构模型进行了罕遇地震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最终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地震动特性及引起的结构破坏机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 本文以近年来部分地震震害的实例,对地震动特性以及地震动作用下引起结构的破坏进行分析, 以便进行结构抗震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运用弯矩调幅法的前提、核心、原则和目的。在砼框架结构抗震设计中运用弯矩调幅法,建立梁式侧移机构的合理抗震破坏机制是前提,仅对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是核心,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砼框架结构处于弹性阶段安全适用是原则,确保砼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是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越来越多新建建筑的复杂设计方案与抗震性能要求,文章结合新建幼儿园建筑的具体工程实例,利用反应谱与时程分析的方法,对某实例建筑的设计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地震波的选择、实际模型的建立、阻尼器的添加、分析计算等步骤,对新建幼儿园建筑在多遇、设防以及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为今后建筑的抗震性能分析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0前言任何建筑物都通过基础将上部结构的各种作用传给地基,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另外经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濮阳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O.15g,可见濮阳市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而且砌体是一种脆性结构,其抗拉和抗剪能力均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砖结构易于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房屋的破坏甚至倒塌,因此砌体结构中的抗震构造措施是砌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总结几年的设计经验,对多层砖混基础设计及其上部抗震构造措施归纳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某转换层结构的具体工程案例,通过结构小震分析下的整体性能指标条件以及结构罕遇地震作用下关键转换部位的弹塑性应力分析,两方面为主体双控设计思路,对转换层结构的分析与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今后带转换层结构的高层设计提供设计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异形柱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取震害教训,力求抗震安全。分析了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CL结构体系(异性柱和复合墙板)的抗震性能,发现二者的抗震性能均较差,不适用于设防烈度为8度和小高层房屋。  相似文献   

17.
框架柱因其剪跨比较小而多属于短柱甚至超短柱。本文准确给出短柱判定条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短柱和超短柱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针对短柱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差、从而导致框架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下降的问题,建议改善其抗震性能的各种有效措施,其结论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刚架系杆拱桥的抗震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抗震墩柱——被动分肢墩的抗震设计概念.即在墩柱中设置竖缝和连接件,利用连接件在罕遇地震下的破坏,降低墩柱抗侧刚度,避开场地卓越周期,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以实桥为原型,设计了采用被动分肢墩的刚架系杆拱桥比例模型,进行了该模型拟静力试验研究.介绍了被动分肢墩的试验破坏过程,滞回特性以及对上部拱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延性抗震墩柱相比,被动分肢墩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还必须满足延性要求。建筑结构的延性是保证建筑物在受到地震力、风力等荷载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产生可控塑性变形破坏、避免突然脆性破坏的主要条件。文章介绍了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和延性设计的意义,通过分析多次震害框架结构破坏特点,提出了延性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到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振型特点,以及异形柱框架结构在8度抗震设防情况下顶层水平位移时程曲线、顶层加速度时程曲线、水平位移沿楼层高度分布曲线及层间位移角沿楼层高度变化曲线。研究了底层层高和结构高度等对异形柱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