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开封报业始于北宋。《河南官报》的创立拉开了开封近代报业的序幕。在民国年间一 三次高潮,先后创办报纸多达百余种。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开封报业中的有志之士伸张正义,讨伐无道,付出了血的代价,以《开封民立报》、《豫报》、《河南民报》、《中国时报》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都市报的第二次创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童兵 《新闻记者》2005,(4):9-11
十年风雨路炼就中国报坛一支生力军 中国都市报的崛起已有十年历史.迄今已成为中国报业中最有可持续发展实力、最有进取活力、最有品牌价值和最有社会影响力的报群之一。  相似文献   

3.
罗晓 《新闻采编》2000,(1):14-16
1999年是南京报业史上非同寻常的一年,也是南京读者最引以为自豪和得意的一年。因为在这个年份里,南京爆发了一场中国报业史上绝无仅有的价格大战。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南京的一些报纸竟卖到了一角钱一份,少数报纸还免费供读者阅读。难怪一些业内人士惊呼:当年英国的“便士报”又出现了。但他们又不愿将这种报纸称为“便士报”,而是美其名曰“廉价报”。笔者历时一月有余,每日必购南京市售的所有报纸悉心研究,并在采访各方人士后。方对南京此次爆发报业大战的原因、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个全面了解。 南京报业市场的当前现状 目前,在南京报摊零售市场,人们通常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4.
成都:两军对垒,捉对厮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学者认为成都报业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1997年,三国演义,《成都晚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关键词:市场意识。至1997年成都报业市场上一家败落两家做强的雏形初现。第二阶段:1998年-2001年,战国七雄,关键词:同质化。“七报大战”最直接的后果是竞争日益趋同化,最终导致七报一面。面对《华西》和《商报》的领先优势,其他五张报纸施以“近身肉搏”战术。新闻定位、  相似文献   

5.
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松 《新闻界》2006,(4):37-38
在香港报业市场上,免费报纸比内地出现更早、竞争更加激烈,分析和借鉴香港免费报纸的经营策略,对内地报业竞争会有所启发。在过去的十年里,免费报纸已经成为全球出版产业中发展最迅速的部分之一。在报业竞争十分激烈的香港,继2002年瑞典的地铁国际公司创办地铁报《都市日报》之  相似文献   

6.
家庭生活报是一张走进百姓家庭的生活服务类报纸,正式创刊于1995年3月,是在一无资金、二无办公地点、三无市场基数的情况下起步的.报纸一创刊便推向了市场,经过周一、周三报的发展,到去年已发展成周五报.在山东110种正式刊号的报纸中发行量排在前列,报纸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多个县,成为山东在省外发行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7.
在残酷的报业市场竞争中,一些旧有体制所固有的弊端以及面临强手的市场竞争,地市报自身的缺陷显露无遗,地市报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地市报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沉着冷静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实现地市报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2014年报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报纸广告普遍下降20%以上,报纸版面数量也大幅度减少,有些报媒开始裁人减员、压缩成本、节流开支,甚至有人预言报媒将在三五年内消亡。本文从报媒生存的网络媒介新环境中,分析报媒经营的困境和原因,提出利用新信息技术开创新闻产品及广告传播的新方式和新渠道,并营运报媒现有的优质人力资源和品牌资源与网络新媒体展开竞争,以摆脱报媒经营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戴玉庆 《传媒》2006,(2):13-15
1996年1月15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这不仅是广州日报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也是中国报业迈向新世纪的一个重要飞跃,是中国报业改革的大事.十年探索,一路走过,结下一串串硕果.目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已由集团成立之初的1家主报、6家系列报,发展成为1家主报、14家系列报、4家杂志、1个大型网站、1家出版社.截至2005年12月,集团总资产达61亿元,净资产45亿元,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0.
王莹  周巍 《新闻传播》2005,(3):63-6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专业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至今我国已有国家正式刊号的专业报2045家,数量大大超过了美国。而以教育教学专业报为例,全国就有近50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最近几年,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专业报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胡同珍 《青年记者》2006,(18):40-41
作为我国最早的免费报纸,《Ⅰ时代报》的发展越来越引人关注,在2006年首届传媒创新年会上被评为最具潜力创新媒体奖。上班时间上海地铁车厢中人手一份《Ⅰ时代报》已经成为一道风景。今年7月7日,《Ⅰ时代报》宣布已覆盖15家沪上甲级写字楼,年内将覆盖50幢高级写字楼,免费的步伐越迈越大。随着我国免费报纸的兴起以及报业2005年出现拐点,对《Ⅰ时代报》进行分析考察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市报人》2009,(4):54-56
作为中国报业塔形结构中最基层的市州报,是一个市州、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对人们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媒体。不可否认,市州报业的繁荣兴旺,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的推进器。但报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州报的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劣,湖北的市州报也不例外。2009年,在湖北省召开“两会”期间,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召开了湖北省市州报收入创亿元工程座谈会,提出力争要在2至3年内锻铸5个左右收入过亿元的市州报。这给湖北的市州报鼓舞了信心,为湖北市州报业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王原 《新闻知识》2001,(8):42-42
随着西安本地报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种种作用刺激下,流动售报模式 1998年席卷全城,各行各业风光无出报社之右。然而 2001年 3月,业已走形、渐渐混乱的流动售报引发西安市政府宣布,禁止一切街头流动售报。一月之后,首批更新的 40个邮政报亭摆上街头,邮政报亭开始大规模重新回到报业零售市场。此时,评价流动售报模式的功与过、预测西安报业零售市场的走向显得较有意义。   作为市场准入标准之一的流动售报,由华商报社引入西安后,很快得到同城媒体跟进。虽然仅仅生存了两至三年的时间,却显示了巨大的市场威力。   首先一点就…  相似文献   

14.
城市报语言暴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众化在我国迅速“扩张”和繁荣以及市场化浪潮的兴起,我国的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此背景下,以晚报、晨报、早报、快报与都市报等等名义出现的城市报群迅速崛起,填补了党报、机关报的市区新闻、市井新闻的空白,成为最贴近广大市民、最具有市场活力与创新精神的新兴报群。  相似文献   

15.
马川 《新闻界》2003,(3):50-51
在全国报媒市场,时下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西安现象”。“西安现象”就是在西安这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城市,近几年先后冒出了定位基本相似、读者群基本相同的八家市民化的日报,而且经营格局出现了高度垄断。只有一家赢利,其余全部亏损。经过近三年的大战,这八家日报目前已有2家败北后被迫改为周报,还有两三家正在酝酿改为周报或虽然极不情愿但却不得不准备改为周报。尽管这种整合正在进行,但是经营上的垄断格局依旧。而且,其余7家的亏损总和已经超过八位数(一亿元以上)。报媒市场的“西安现象”在全国都是罕见的。那么,是谁烧掉了西安报媒的巨…  相似文献   

16.
在专业报发展状况逐年衰颓之际,《河南能源报》作为能源化工行业的一份专业报,却如同一匹黑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对《河南能源报》的发展探索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国内专业报的整体发展,也能对国内报纸发展提供借鉴。《河南能源报》注重思想引领、抓牢专业定位、版面特色突出、新闻策划出色,这四点特色使《河南能源报》在专业报中露出了尖尖角。但是在典型报道和新媒体营销上,《河南能源报》做得还不够,需要在日后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内地开通地铁的城市有15个,免费派送的地铁报超过16家(上海地铁报有两份,其他城市也有小规模地铁报出现)。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中国内地目前获批修建地铁的城市共有35个,一个地铁城市至少拥有一份地铁报实属"标配"——无论如何,"地铁报"这一报龄较短的纸媒形态,已然成为报业生态系统里的一股新势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报媒体系中最底层也是力量最薄弱的单位,县市区域报的经营管理能力普遍低下,在2003年全国报刊秩序整顿后,这一软肋对其综合实力的建设、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作用日益明显。2003年作为报业发展的分水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保留下来的县市区域报被推向市场,丧失了财政哺乳的优势,在经营上不得不与其它媒体进行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由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引领的媒体变革使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报业企业(以下简称报企)重要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从管理学角度看,在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报企的市场环境、任务与目标、经营战略、管理和运营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优劣杂陈:宁夏报业市场的现状 当东部地区报业规模迅速扩张的时候,西部欠发达地区仍然面临着报业发展滞后的共性问题。以宁夏为例:目前宁夏共有公开发行的报纸l8种,在公开发行的报纸中,有党报5家,都市报、生活综合类报4家,行业报2家,广播电视报2家,高校校报4家,少儿报1家。全区报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634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