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新的变化与特征,具体表现为“群体极化”倾向突出,舆情内容涉及较广,舆情传播风险较大,舆情发生频次密集等特点。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管理部门缺乏协同,引导平台建设滞后,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加之网络新媒体在舆情信息传播中的推动作用,致使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过程中常常陷入困境。由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措施,维护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自媒体时代,大众媒体传播到全民互播的转变,引发高校传播环境和传播生态的变化。文章从高校舆情传播入手,剖析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引导高校舆情,搭建高校舆情监控平台,即在提高传播主体媒介素养的基础上,以新闻舆情引导高校舆情,构建全方位舆情引导体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厘清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探寻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坛、博客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5.
来华留学生群体舆情管理事关高校甚至国家的声誉,对我国的对外政策和社会稳定均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更新迭代,来华留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和传播过程都呈现出新的特征,基于卢曼社会系统理论,剖析来华留学生群体舆情管理中主体隐匿性、传播突发性、不受控制性、情绪煽动性等特征。高校要采取快速应对舆情事件的管理措施,强化舆情主体的公信力建设,提高舆情管理人员对信息流的解读能力,培养校内学生群体“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容小觎,本文引入优势视角,分析了优势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从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生成环境、加强媒介建设、健全引导机制、加强舆情主体引导四个方面探讨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7.
熊冕  刘凤英 《教育教学论坛》2013,(5):253-254,197
微博、BBS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和新挑战。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以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挖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因此关注高校网络舆情,把握舆情发展动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高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征,与高校这一特定环境相结合,使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复杂化。当前,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体制机制,其次要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舆情引导,最后要强化主导声音和上下联动,寓舆情引导于教育服务之中。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使师生群体之间原有的话语权平衡状态被打破,这对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诱发、发酵和扩散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为了防范网络舆情风险的扩散,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健全学生利益表达机制,阻断舆情扩散风险源头,构建全媒体校园媒介传播平台,提升校园媒体舆论引导力和师生群体媒介的素养,实现师生群体网络话语权的良性博弈,提升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不到位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构建切实有效的舆情引导路径。文章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生命周期和传播规律的研究,为高校提供了网络舆情引导紧急方案、网络舆情修复方案及常态化管理方案,为高校探索出适合本校的网络舆情引导路径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新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容易演变成网络舆情,对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高校突发事件涉及人员、新社交媒体传播特点、高校学生心理特征和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等四个方面简述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工作,从加强高校师生心理健康建设,提供法律援助和使用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做到事前预防,事后采用基于大数据的舆情平台的舆情监测功能及时发现舆情,加强舆论引导,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以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为依据,通过社会网络大数据等分析技术的使用实现有效引导过程。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以大数据社会网络为依据使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技术和管理视角出发,探究了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具体引导管理策略,以期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大数据技术、舆情分析理论和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分析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和运行机制,深入探讨在高校舆情信息生成和演化过程中,网络主体和学生主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舆情导向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揭示大数据时代高校舆情信息传播的内在运行规律,对大数据环境下高校舆情的正确导向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应程璐  陈文华 《考试周刊》2015,(21):163-164
以网络、手机和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逐渐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信息传播方式,并在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过程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重点讨论新媒体视角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学生舆情传播特征及其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正确把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做好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工作,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网络平民"、"意见领袖"、"信息员"、"新闻发言人"、"安抚员"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网络媒介对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形成这个群体特定的情感倾向与态度。当下高校网络舆情形成过程的突发性、参与主体的特殊性、客体内容的复杂性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辅导员自身需要转变媒介观念,在实践锻炼中找寻规律;另一方面是高校需要加强对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培训,同时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情就是指在网络上传播的各类事件的态度,即人们群众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各种事件表达自己情感、态度、认知的总和。舆情的主体若为大学生,那它就成为大学网络舆情。大学网络舆情的发展对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存在不利的一面,因此,加强大学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对大学生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内涵和特征出发,探索网络舆情与大学生行为的关系,从而提出大学网络舆情的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对军校学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也是构建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环节。详细分析了军校学员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关注内容和传播特点,针对这个特殊网络群体提出有效的网络监控手段,最后提出管理和引导军校学员网络舆情的策略,以有效维护军校网络舆情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舆情对高校师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舆情的汹涌与激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情况,提出了新要求,拓展了新领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介入,主动作为,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向着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发展。文章在分析了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的基础之上,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高校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高校的突发事件大都与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