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陶渊明是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无论是他躬耕归隐的生活方式,还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无论是诗文中流露的真情实感,还是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文字,都显出他的与众不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陶渊明的作品,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真”字。正如苏武所说:“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蚕以延客。古今贤者,贵其真也”。“真,是陶渊明做人的风格,也是他作品的灵魂。生活在晋末宋初的陶渊明,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做了真实的描写和反映。他眼…  相似文献   

2.
孟浩然的诗歌,闪烁着他很强的审美理想。对于诗人来说,审美理想就是他所憧憬追求的最美最好最高的境界,是他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艺术性升华。孟浩然的人生理想貌似单纯,其实复杂得很。展开盂浩然诗集,可以倾听到两种旋律,诗人时而是隐逸高士,歌唱着山野栖隐生活,时而又是有为儒士,倾诉着求仕无门的悲哀。历代论者,从李白、王维起,多尊奉孟浩然为志在遁世的隐士楷模,他的人生理想与其说是志在山林,毋宁说是心念魏阙更为恰如其分。隐而仕、仕而隐,这就决定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在这众多的作品中,至始至终贯穿其中的是对人性的执着阐释.中篇小说<边城>则是沈从文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这部作品体现了他对人性美的理想追求,即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
执着·理想     
广阔无垠的沙之荒漠, 四面尽是黄沙, 不辨东西。 烈日尽情挥洒他的光热, 炙烤着大地, 妄图毁灭一切生灵。 惟有他, 独自穿行, 执着向前,未曾停息。 无边无际的冰之荒原。 周围白雪皑皑, 不辨南北。 寒风尽情传播他的冷酷, 冰冻了大地, 妄想封冻世界万物。 只有他, 独自走过, 执着向前,未曾停息。 他穿过了沙漠, 越过了冰原。 为了理想, 执着地追求着·一执着·理想@吕祥熠$四川省彭州中学丹桂文学社~~  相似文献   

5.
在陶渊明的身上有着人生真谛的统一。他的性格是多样的:对于自己的人生信念他执着追求,但在黑暗现实中他又潇洒地放弃;在仕与隐的矛盾冲突中,他又能圆融地化为统一;他有着平和的个性,但其中又有着叛逆的因子。  相似文献   

6.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鲁迅在他的小说集《仿徨》扉页上引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籍以表达他在漫长的斗争历程中的理想,探索和追求。而这种思想、感情和愿望,又往往直率或含蓄地在他的作品结尾表达出来,表现了作者为了寻求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而发出的深沉的呼唤,进行执着的探索。这,可以说是鲁迅作品结尾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创作过大量的庭园诗歌,并在其中寄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杨万里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庭园诗人,他一生酷爱园林,在游园、造园和写园中,通过想象、建筑和书写,建构起了"图景式庭园"、"实体庭园"和"书写中的庭园"三重与自己知音相契的文人庭园,在庭园中数次拒仕不出,"笔落而逝",殉于精神的清野。而庭园作为文人士大夫与政治的触媒,不仅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可居可游的知音场域,保全其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坚守,而且通过文人士大夫的书写得以留存,记录并延续了千古文人在仕与隐的矛盾中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执着的姿态。  相似文献   

8.
吴梅村诗、词、文中表现出他仕清前坚守气节之志和仕清后的悔恨之情,赢得读者的同情;但戏剧作品却展示了他内心的另一方面,即仕清前对胜朝的虚幻之感和仕清后对失节的宽慰之情。通过戏剧作品,可以看到吴氏仕清时的内心斗争。吴梅村以戏剧写心,对戏剧这一体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船山一生,风骨嶙峋。时代的风涛,个人的经历,传统文化的教养,学术道路的选择,都促使并激励着他始终执着于“壁立万仞,只争一线,,的理想人格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校长档案】沈茂德,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劳动模范。认识他的人大都会说,这是一位充满了理想与热情的校长,与他交流,总是被他的梦想与热情所包围;熟悉他的人则会说,这是一位执着追求的校长,他把全部的身心融入了他挚爱的事业,他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校园和学生;深知他的人说,这是一位理性的校长,他用智慧和艺术在演绎着教育和学校生活的美丽。而他自己则说。“读书、思考、写作”使自己“守住了宁静的心田”。当然,守住宁静的心田并不妨碍他执着追求自己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天一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1.
沈茂德,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劳动模范。认识他的人大都会说,这是一位充满了理想与热情的校长,与他交流,总是被他的梦想与热情所包围;熟悉他的人则会说,这是一位执着追求的梗长。他把全部的身一心融人了他挚爱的事业,他把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深爱的校圆和学生;深知他的人说.这是一位理性的校长,他用智慧和艺术在演绎着教育和学校生活的美丽。而他自己则说,“读书、思考、写作’,使自己“守住了宁静的·心田”。当然,守住宁静的心田并不妨碍他执着追求自己的办学目标——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与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个弦子在天一校园享受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2.
《离骚》是一部伟大的抒情长诗,也是一部"感伤的诗",屈原通过对黑暗现实的揭露以及"香草美人"意象群的方式为作品注入了浓浓的感伤意蕴。屈原的感伤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原因:政治极度黑暗的客观现实和自身所具有的崇高理想与执着追求的精神。他感伤的使命或者说感伤的目的是追求美政的理想和完美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苏芸 《西部学坛》1998,(1):45-49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辉.真率,是他做人的风格,也是他作品的灵魂。作品中表达了对善的向往、爱的执着,并给读者以美感,印人格美、理想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在徐其军的身上,我读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与爱心。我们该如何像徐老师那样,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像徐老师那样坚定信念,拥有博大的教育情怀。"我想快点好起来,尽早回去给孩子们上课!"徐老师朴实的话语充满教育的情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我觉得,这是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是对莘莘学子的炽爱情怀!在他的内心里有着一股坚强的、足够支撑自己面对一切困难的力量,激励着他一往无前、创新实干、追求卓越!  相似文献   

15.
威廉·福克纳有着乡里人那种傻劲和死心眼 ,他不一味追求技巧 ,要说技巧也是经过艰苦的艺术探索所表现的艺术技巧无意识而已。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故乡———南方 ,他以自己的无限执着展示了一幅南方生活画卷 ,并把所有先锋派的创新技术都一一加以试验 ,从而成为了一位大师级作家 ,而他的乡下人本色自然也投影在他的作品的人物身上了。  相似文献   

16.
对于屈原爱国主义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毁誉不一的现象,问题的症结在于:屈原处于一个择国而仕的时代,为什么他执着地眷恋着祖国而不去?要想弄清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必须从中国发展的历史,特别是中原与楚国的关系史来分析探讨,才能有所理解,本文试就此略述一二。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人生悲剧的精神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显性历史寄寓价值的作品,历史发展中的矛盾构成了作品整体性悲剧特征的内核,这种悲剧性特征体现在作品多种艺术构成元素之中,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贾宝玉的人生悲剧不仅表征了历史的真实,他对自由的执着以及追求自由中的孤独从人性深处暴露了这一典型形象的精神真相。  相似文献   

18.
作品是作者心灵的记录,也是今人研究作者思想的窗口。何良俊的作品及生平事迹告诉我们,他的仕隐心态在入仕前后有明显的不同:入仕之前,仕隐冲突主要来源于志向与吴中隐逸传统、屡试不第无奈之间的矛盾,而其弟何良傅的中试使其背负的兴复家族的重担陡然减轻,乡间悠闲的生活使其仕进之心慢慢消退;入仕以后,青年时代的经国报复与官卑言轻的现实,又使隐逸成为何氏的理想,其时的诗歌又反复申说着对于归隐的欲求。  相似文献   

19.
<金色的耶路撒冷>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德尔拉布的主要作品之一,通过描述女主人公克拉拉的成长经历,寻找女性的生存价值、探索女性发展的道路,反映女性意识觉醒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知识女性挑战社会传统、寻求精神突围的勇敢和执着.本文从题目的寓意入手,通过德纳姆与克克拉的家庭、克拉拉所追求的理想女性(克莱莉亚)及其所追求的理想爱人(加里布埃尔)这三方面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分析矛盾冲突的集合体--克拉拉的女性意识觉醒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学习目标】1.理解诗、文内容。2.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学习重难点】探寻陶渊明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学习流程】【导入】陶渊明一生五仕五隐,无论出仕也好,隐居也罢,他都执着地追寻着他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结合他的4篇诗、文,探寻他的社会理想及其思想根源。一、重温经典背诵《桃花源记》,重温世外桃源的美好,说说诗人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温馨提示: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