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东坡志林·记游庐山》,苏轼初人庐山诗仅四首,与《冷斋夜话》及相关著录不符.考之,乃选编标准不同所致,笔者以为当遵作者本意.另《题西林壁》一首次句六个辑本即有六种面目.本文以各个辑本进行对校辨析,力证《东坡志林》和《冷斋夜话》所录为是.  相似文献   

2.
六(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3题。(8分)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瀑布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元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注]谪仙:李白。[赏析]《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相似文献   

3.
影片《庐山恋》《庐山恋2010》《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都是围绕庐山来表现爱情,但凸显的是完全不同的时代色彩。《庐山恋》以政治为主旋律,奏响了人情之美;《庐山恋2010》充分彰显了都市生活的时尚意味;而《恋恋庐山之山盟海誓》则是"小中求奇",山之静美与爱之悠远互相应和。三部庐山恋体现了江西电影创作审美取向的时代变迁。  相似文献   

4.
《匡庐图》的山形地貌和南方庐山不符,而与太行山的山形地貌吻合,确切地说,就是荆浩隐居的太行山洪谷的山水风光;“匡庐”是荆浩的斋号,有匡复唐朝、匡正社会之意,它与庐山别名“匡庐”只是巧合,内容上风马牛不相及;《匡庐图》不是一幅单纯表现自然的山水画,而是一幅文人书斋山水,书斋是作品的关键所在,它是继王维《辋川图》和卢鸿《草堂十志图》之后的第三幅文人书斋山水,同时也是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文人书斋山水;《匡庐图》并不是后人伪作,而是唐末后梁画家荆浩的真迹。  相似文献   

5.
匡庐晚钟     
对庐山的认识,一般读者只停留在《题西林壁》、《望庐山瀑布》等几首古诗上,因而对庐山的印象便只是雄伟、奇秀之类。本文聚焦于深秋的庐山,着力讲述了“虎溪三笑”的故事.在笑声与钟鸣的共振中讴歌了庐山“广阔的胸怀”,为我们展示了庐山别一样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庐山”之最早见于典籍,是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是庐山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徐效钢著《庐山典籍史》第一章和第二章两次引用《史记》此节.徐先生文中说:“司马迁特意指出他是从南面登山的.这说明庐山当时已有了比较方便和固定的登山道路.”这种理解恐怕有误。  相似文献   

7.
庐山情缘     
小时候知道庐山,当然是因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那句绝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永难忘怀。在玩伴家看到一幅毛主席端坐于藤椅的宣传画印象特深,后来知道那是毛主席在庐山含鄱口"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的场景。青年时代,一部电影《庐山恋》,让我对庐山更有一份特别的情愫。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选有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诗,《小学语文》在2007年第3期以及人教版教材答疑栏目均有历岗先生《(望庐山瀑布)中的“疑”字怎么解释好》(以下简称“历文”)的文章,历文认为《望庐山瀑布》之“疑”字释为“疑心”好。  相似文献   

9.
谢琰 《小学语文》2014,(4):56-57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经奠黉析】庐山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历代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众多的诗文。《望庐山瀑布》作于开元十三年(725)。此诗一出,其他吟咏庐山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如中唐诗人徐凝有《庐山瀑布》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人江不暂息。  相似文献   

10.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元代大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同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两首七言绝句都以庐山为描写对象,然而反复推敲,细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它们在构思、立意、韵味、风格上迥然有异。 一、绘景立意,各有侧重 《望庐山瀑布》,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绘了  相似文献   

11.
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新教法兰州市兰工坪小学陈爱华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的奔放之笔、以物状志的心声之笔和字词凝炼的精华之笔,很多诗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此,古诗的教学往往是小语教学中的难点。怎样教学古诗才能使学生学得形象、生动,既学到知...  相似文献   

12.
《庐山的云雾》一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  相似文献   

13.
历代书院之志,隶属于四川大学《儒藏》自创体例“三藏二十四目”之“史部·学校史志”。该文所提要的八种书院志《岳阳慎修书院志》、《石鼓书院志》、《国朝石鼓志》、《长沙府岳麓志》、《长沙岳麓书院续志》、《问津书院志》、《紫阳书院志略》、《东坡书院志略》,七种属于两湖地区,一种属于江苏。八志所提要的内容,包括版本信息、作者简介、书院概况、内容介绍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望庐山瀑布》教学挂图和幻灯的出示黄勇挂图和幻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下面,就《望庐山瀑布》一课,谈谈教学中挂图和幻灯的出示。教学《望庐山瀑布》,一位教师运用了挂图和幻灯,同时以一盘处理过的古筝曲磁带(曲中加入了瀑布的声音)加工成...  相似文献   

15.
《庐山云雾》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方位、不同时态的庐山云雾的形态、颜色等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6.
白鹿洞书院为古今传诵名院,清王昶《天下书院总志·序》且誉之为"天下书院之首"。但其兴起,由初创而至鼎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漫长的历程、倾注了无数人的精力。庐山国学为其前身。此一前期工程不仅为书院提供了必备的物质条件,而且为书院积累了丰富教育经验,书院诸多特点皆形成于或孕育于此时。书院经过国学阶段的不断运用、实践、推广、发展,终至完备。就此而言,庐山国学不愧为转型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看到好几种涉及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的书籍和文章,有《中国书院史话》、《中国教育史话》等等。拜读之后,感到其中对白鹿洞书院及其前身庐山国学史实的阐述尚有若干不敢苟同的地方,今择其尤者简述于后,并以求正。一、有关南唐庐山国学的性质及其职官等问题。首先是关于庐山国学的性质。《中国书院史话》说:“作为讲学授徒作育人才的书院,始于南唐昇元四年建立的白鹿洞学馆,  相似文献   

18.
庐山的生存与发展重在保护旅游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庐山的名牌效应得到进一步延伸,庐山将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呢?本文认为,保护好旅游资源是庐山今后工作的首位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宋元时期潮州方志《三阳志》、《三阳图志》的修纂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按中国古方志名称的演变,潮汕方志也从《潮州记》,发展到《潮州图经》,乃至《三阳志》、《三阳图志》。根据《永乐大典》引录《三阳志》、《三阳图志》,与《文渊阁书目》及《潮中杂记》等书的著录相印证,《三阳志》、《三阳图志》应有多种版本。  相似文献   

20.
在二十五史中有地理志者 17部 :《汉书·地理志》2卷、《后汉书·地理志》5卷、《晋书·地理志》2卷、《宋书·州郡志》4卷、《南齐书·州郡志》2卷、《魏书·地形志》3卷、《隋书·地理志》3卷、《旧唐书·地理志》4卷、《新唐书·地理志》8卷、《旧五代史·郡县志》1卷、《新五代史·职方志》1卷、《宋史·地理志》6卷、《辽史·地理志》5卷、《金史·地理志》3卷、《元史·地理志》6卷、《明史·地理志》7卷、《清史稿·地理志》2 8卷。在这 17部地理志中 ,绝大部分对各代政区记载简明清晰 ,一目了然 ,无需再做阅读补充说明。只有《隋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