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描写了主人公杜小康因家境败落,被迫与父亲离家去遥远的地方牧鸭生活的故事。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为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他被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而感动。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感动。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相似文献   

4.
《孤独之旅》节选自著名作家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虽是节选,但是情节相对独立完整。它讲述了油麻地富户少年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和同学去放鸭子的故事。这个倔强、内向而又十分敏感的少年,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忍受着孤独,昔日母亲的叮咛、朋友的欢笑都随着小船的飘荡,离他越来越远,离开了油麻地他的心里空荡荡的!  相似文献   

5.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是篇幅较长的自读课。课文展示了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坚强的成长历程。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中主人公杜小康在经受了少年成长的痛苦与煎熬后,体会到了成长后的幸福,那是一种能将成长中的伤口解读为一朵美丽的花的勇气与豁达,是承受了人生第一次磨难后的成长的觉悟和孤独的苏醒。从此,责任担在肩上,生命变得坚韧,人生渐趋丰饶。  相似文献   

7.
《孤独之旅》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主人公杜小康突遇家道中落,只好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从此踏上“孤独之旅”。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心灵的磨砺,他终于战胜了“孤独”,长成为小小男子汉。文章取材于农村生活,故事单纯而又美丽。文中的生活离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繁华世界很遥远,有一种黑白电影时代似的淡淡怀旧和忧伤。诗化的语言、水墨画般的景致、童话般的情节、孤独的父子……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文章中,杜小康的世界里处处弥漫着“孤独”。我认为,对文中“孤独”可作如下理解:其一,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因生活所…  相似文献   

8.
曹文轩在《孤独之旅》这篇小说中塑造了杜小康这个少年形象。杜小康因家庭变故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在经历了生活、精神、心理的痛苦磨练后,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他的成长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0课《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本文的主人公杜小康在小说中原来是班长,学习一直在班里数一数二,家境优越却不骄纵,还大度“乐善好施”,关键时刻有胆识,深得同学的拥护甚至崇拜爱戴。家庭遭遇变故而失学之后,他对念书一事念念不忘,甚至去学校偷同学的书回来读,只是最后迫于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让他继续上学才与父亲去了芦荡养鸭。  相似文献   

10.
敏感、多愁、脆弱的里尔克是孤独的,而这孤独时浓时淡、时轻时重,却始终无法消亡。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用孤独谱写着美丽的诗歌,用孤独展现了寂寞的美丽。在《秋日》与《豹》中,他那孤独的身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1.
课内检测(一)常识填空。1.《孤独之旅》是作者_______用诗化般的语言写的一篇反映少年杜小康成长过程的小说,"孤独"既指杜小康失学后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境况,也指杜小康随父亲离家去放鸭,面对"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时精  相似文献   

12.
<正>成长的模式有多种,曹文轩《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旅行式的成长最动人心。扣动他的琴弦,引起我们的共鸣。从杜小康的四句语言描写,可以看到他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孤独之旅起因——家境败落"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但它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家的独生子杜小康失学了,只好跟着父亲去放鸭。"最厚实""竟","突然","另一番"这四个词写出了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集《野草》中不断表达着一种困惑孤独的境域,用独特隐晦的文字,近似虚无荒诞的意向表现出孤独痛苦的精神世界和对现实国民性的理性认识,充分表现了精神世界超前发展者的精神形象。这是鲁迅把自我实现价值在“碰了许多钉子”后的情感外化成的作品,也是他渴望了解世界,了解自我,实现孤独心灵超越的抗争之作。  相似文献   

14.
课内提升(一)常识填空。1.《孤独之旅》是作者__用诗化般的语言写的一篇反映少年杜小康成长过程的小说,“孤独”既指杜小康失学后________的生活境况,也指杜小康随父亲离家去放鸭,面对“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时精神上的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长篇小说《城堡》,和他的《美国》《诉讼》被称为“孤独三部曲”,贯穿着社会批判的题旨。人在现代生存环境中的精神孤独,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内心深处的悲凉与凄苦,就在于被遗弃的境遇中的孤独。《城堡》中的k也有不被社会接纳而在多舛命运中跌摔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现当代的世纪病,  相似文献   

16.
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成功塑造了杜小康这位在孤独中成长的少年形象。在人生的变故面前,他能勇敢去面对,并在孤独之中学会了忍耐,在困难面前学会了克服,在危难之时学会了坚强,在思亲念乡中懂得了人生。正是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锤炼了这位少年的身心,使他在孤独的人生道路上突然“长大”了。  相似文献   

17.
周振甫先生《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第271—272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话本于盛弘之《荆州记》:“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为疾也。”(《御览·地部》十八引)《荆州记》讲到从白帝到江陵,用乘奔马和驾着风都比不上,来形容船的速度极快。李白在诗里不用这些比喻,改用两岸猿声,这是他的高明处。  相似文献   

18.
《孤独之旅》一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作为学者的曹文轩一直关注孩子们的读书、生活、成长。他的小说以其精美深厚,充满诗意的人文关怀表达了他对生命与自然的思索,表达了对少年成长的关注。在《孤独之旅》里,作者以美的意境、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里面的杜小康也是经过暴风雨的洗礼后,才坚强地成长起来的。本文中的“我”——一只小船,在暴风雨中有过惊慌,有过彷徨,想过放弃,但最终坚持了心中的信念,经过困难的冲击,成长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课程标准》中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将过去潜藏在知识、技能目标中的人精神凸显出来,达到真正育人目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教师,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挖掘出课潜在的有价值的人内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之目的。在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一中,我真正领悟到语课堂教学革新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惊喜,领悟到课所折射的巨大人魅力。它是一部当代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经历过“孤独之旅”的少年杜小康,他的那份孤独,已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地雕刻着他的灵魂,这一经历深深打动了学生,震撼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意识到孤独的价值在于“获得生活经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