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兵 《语文天地》2011,(3):39-40
在高中阶段,面对高考的压力,当今各地学校都非常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笔者所在高三年级还特别针对优等生培养开设了“晚零班”。所谓的“晚零班”,就是为冲刺名牌而从各实验班中选取几位学生组成的在晚上进行辅导的班级。据此,笔者斗胆在这就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优等生进行思索和研究的问题,发表一些初步的认识和肤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常态的教育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即过多的关注差生向优生的转化工作,而忽略了如何教育"优等生"。"优等生",我们通常是指成绩突出,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储量丰富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笔者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笔者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多年以来总是用一种满腔的激情在关爱着自己的学生。笔者发现,正常情况下,班级学生的层次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趋势,即优等生和差生人数少,中等成绩学生多。但是,在笔者所教的班  相似文献   

4.
优等生?NO,忧等生!我知道,我不该这么说,但我还是要这么说。从我迈进学校的大门之后,无论在哪一个班,我一直是个"优等生"。言下之  相似文献   

5.
上一个学年,我做了七年级底级主任。对该班学生我已有了概括的了解,因为前几年我教过他们历史。这班学生中没有优等生,没有考得好的学生,十二个学生在秋天还要补考。我提出了自己的基本任务--根据『学生规则』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关爱品质,是指对他人具有同情心,会关心他人,它是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构建起来的.为了找到培养关爱品质的有效策略,笔者对鄞州特教中心10个班级的25名单亲家庭智障生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从中选取培一(2)班、培三(2)班、培二班、培五班、培八班5个班级的17名单亲家庭智障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五步法"来培养单亲家庭智障生的关爱品质.  相似文献   

7.
学校"扬长教育"课题已经结题,每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能把扬长理念贯穿在每一节课堂教学中,从尝试分层教学、优等生的培养和正确对待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三方面阐述"扬长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确,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广大教师长期共同的努力,更需要班主任付出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2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具备"三颗心"。一、对优等生要有一颗"狠心"所谓优等生,多数都是成绩比较优异、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校里教师宠着,在家里家长惯着,在生活中被各种表扬的光环围绕,导致这些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强烈地感觉到中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学习暂时困难生,都有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为了分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笔者分别对高一、高三各六个班(每个班60人左右,共718人)作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新 《辽宁教育》2007,(4):29-30
优等生群体,是指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他们学习成绩好,有较强的纪律观念,受到老师的赞许——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这个群体是班级的核心,是学生们学习的榜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有着极强的牵引力和影响力.足可以凝聚班风.带动整个班级的走向。但是.由于这个群体的学生们长期受到“优待”,致使他们的弱点由于受到忽略而逐渐演变成了缺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优等生:他们学习成绩很好.可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方面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这个群体得不到科学的管理,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得不到正确的培养,那么就很可能适得其反,成为班集体建设的沉重负担,甚至成为班集体建设的障碍而祸乱班级。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笔者曾带过这样一个班级.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居然懂得拉帮结伙.把班级搞得四分五裂,纷争四起,而追根溯源,其始作俑者原来就是班级的几名优等生。他们自以为是,互不服气,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公说公理,婆说婆理。在这样的优等生群体带动下.班级已经乱成一锅粥.哪里还谈得上良好班风、优秀集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一杰 《考试周刊》2015,(42):160-161
学校中的优等生在享受高学习成就和来自教师、家长赞美的同时,面临一些潜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在对"优等生"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学业、人际交往、自我认知三个方面论述面临的潜在问题,并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引言2010年9月,笔者承担了校"钱学森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力图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其创新和研究能力.本文以其中的"讨论班"式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为线索,将自己的做法和感受进行了粗浅的梳理和总结,以期同行专家批评指正.1"讨论班"式的教学模式简介"讨论班"亦称"专题讨论课",是高等院  相似文献   

13.
"拍马屁"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调侃词,用于讽刺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谄媚奉承、讨好别人的行为。然而笔者却把它用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并且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拍拍优等生——让其层楼更上所谓优等生,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就是班里那些学习拔尖的学生。为什么要拍优等生的马屁?首  相似文献   

14.
周建洋 《教育文汇》2010,(10):26-26
如果把一个班级看作是一个“人”字的话,那么后进生和优等生就是支撑这个“人”字的两条腿——优等生是先迈出去的那条腿,而后进生则是将要迈出去的那条腿——今天你是优等生,明天他是优等生,一个班的优等生与后进生就像一个人前后跨出的两条腿一样,优等生和后进生不时交替着,一步一步地向前行进。  相似文献   

15.
<正>在数学学习中有一类优等生,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较为突出,不但提出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强于他人,而且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异于常人,他们往往对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又要兼顾这类优等生.本文从笔者所在学校的数学培优班中的一堂实例课入手,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西藏班学生不再难教?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培养西藏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尊重赏识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西藏班学生远离家乡和父母来到内地上学,失去了亲人的照应,难免孤独、惆怅、胆怯。学生初来乍到,由于语言、环境不适应,学习基础薄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阶段,面对高考的压力,许多学校十分重视对优等生的培养。作为班级语文学习的领头羊,老师对于一些语文优等生多半持顺其自然发展的心态,而老师并没有意识"佼佼者易折,皎皎者易污",这样会助长一些优等生的不良习惯,对待优等生,不仅要鼓励开发其优点,更是要在日常学习中对其进行敲打,以免使其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认识,骄傲自满,不认真学习。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更快更好地形成优等生团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势互补,互帮互助,进而达到提高成绩,直面高考的目标。只有做好对优等生的管理和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1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过去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看重卷面成绩,而忽略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  相似文献   

19.
分层走班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班级授课中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问题。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通过设置适合该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现有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优等生不一定全面优等,对优等生的全面教育和引导不容忽视。教师应从德、智、体、关等各方面培养优等生,可通过合作性结对、座位搭配、培养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方式促进优等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