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华北事变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在中日关系、国共两党斗争、国民党内的派系斗争中,在当时的社会舆论上和尔后迄今的许多史中,国民政府内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左右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亲日派”。然而,时至今日,对“亲日派”并未有明确界定,而何应钦一直被当作“亲日派”的代表人物。本拟就“亲日派”的界定、国民政府内在抗战爆发前是否形成了一个亲日的政治派别、应该如何认识何应钦的亲日思想及亲日妥协的历史活动及他是否是“亲日派”首领等问题作一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谭延闿是20世纪初期中国政坛上一位集士子、政客、官僚于一身的“?昆混”人物,在万马纷争的政治角斗之中,他独能左右逢源,一路混官,从清末立宪人物至湖南都督,乃至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他自称处世有“混”“滚”妙诀,有关他的是是非非,令人兴叹,也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3.
刚卸下台湾“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长职务,改任“总统府”资政不久的蒋纬国(77岁)被认为是蒋家成员中最达观、最平易近人的一个。他最近发表强烈反对台独的谈话,使他再次成为海峡两岸传媒注意的人物。他最近接受台湾《时报周刊》的专访,谈了许多有关蒋家的旧事及1964年发生的“湖口兵变”,他说,其实当时根本就没有“兵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改革政策对中国报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报业也不断调整并创新体制内容与制度建设,始终担当“改革先锋”.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深化为中国报业改革提供了宽松环境,中国报业积极拓展子报业务,改进印刷技术,成为“朝阳产业”.20世纪90年代,中国报业逐渐通过业务合并与制度创新,形成了多家大型报业集团.进入21世纪后,中国报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开启了报网融合之路,探索在传播渠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网络化发展路径,尝试度过“报业寒冬期”,实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云五(1888-1979)没有学历,靠自学成才.辛亥革命后应孙中山邀请任临时大总统府秘书.1913年应蔡元培邀请就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教育司科长.以后曾长期主持商务印书馆编务.1946年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等职.1964年主持台湾商务印书馆直至去世.他还倡导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等.他在台湾为政治大学授课13年间,博士、硕士出其门下者不下百人,著作约百种.  相似文献   

6.
杨亮功,大陆知道的人可能不很多,在台湾,却相当有名。因为1949年到台后,他曾任“监察院”秘书长,“考试院”副院长、院长,“总统府”资政等职。  相似文献   

7.
国民党政府于1949年将其所形成的一部分档案及其所保管的少量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档案,运往台湾。其后,分别移送台湾“国史馆”、“中央研究院”等机关收藏。这一部分档案,绝大部分为民国档案(1912年—1949年)。 据不完全统计,台湾“国史馆”所收藏者有:“国民政府”档案(1925年—1941年),其中包括1925年以后的广州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档案,共十九万余件;“行政院”档案(1949年以前)七万七千余件;“内政部”档案(1949年以前)二十余万件:“外交部”档案(1917年—  相似文献   

8.
雷颐 《中国新闻周刊》2006,(42):114-114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对“新知”有着如饥似渴的追求,罗素、杜威等都曾应邀到华演讲。对爱因斯坦,中国知识界自然也是无比钦佩,蔡元培等人曾力促其访华,但终因中国国内局面混乱而未能实现,他仅在1922年末从欧洲乘轮船访问日本时往返路过上海停留了两三天。他绝不会想到,半个世纪后,自己竟会成为中国政治斗争的一个“题材”。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7,(27):10-10
在陈水扁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所谓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申请书遭退的同时,台湾教育部最近提出更改教科书中5000个与中国相关的不适合用词,全面“去中国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范寿康《台湾之教育行政》文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1999,(6):24-26
范寿康先生是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抗战之前历任春晖中学校长、中山大学教授等职。抗战期间,他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二厅副厅长。台湾光复后,他为首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处长。本馆藏有他于赴任后撰写的《台湾之教育行政》等文稿本。文中提出了“一反日本人时代的殖民地教育政策”,“其重要目标即为祖国化”的教育方针,对战后台湾教育史研究不无参考意义,故予公布。档号Q43-91。整理者:宣冈d陈k卿。台湾不幸为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了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中间,台湾之所谓教育完全是一种军国主义的殖民地教育,其目标不外以强…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末,滑翔训练班在成都成立.滑翔训练班的成立,标志着滑翔运动的开展.1941年4月,在蒋介石、国民政府以及《大公报》的积极推动下,中国滑翔总会成立.中国滑翔总会为推动全国滑翔事业之枢纽.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和中国滑翔总会积极筹建各种滑翔组织和滑翔表演,不仅推动滑翔运动的开展,而且也促使了民众滑翔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12.
肖军 《出版参考》2009,(22):18-18
10月30日,第三届“二十一世纪中国儿童阅读推广人”论坛在浙江开幕,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韩国大韩教科书出版社教育研究人员李炯昊、台湾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赵镜中等汇聚一堂,就“儿童文学进课堂”的主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版协副主席海飞也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许多民国时期抗战爱国人士的珍贵资料,本年度"民国人物"将集中介绍抗战爱国人士。陈仪(1883—1950),字公侠,又改公洽,号退素,浙江绍兴人。两赴日本留学、加入光复会、参加辛亥革命、经营垦殖公司和银行钱庄、任孙传芳麾下浙江第一师师长、主浙两度、治闽七年,最后转向中国共产党而被蒋介石下令处死。陈仪的一生可谓色彩斑斓,颇具传奇色彩。但其传奇生涯中最辉煌的一页应该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他先后担任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台湾省行政长官等职务,参与国民政府对台湾的接收和重建工作,为宝岛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洪文杰 《兰台世界》2013,(4):108-109
<正>近代中国兵匪问题之发生,相当部分原因是由于军人退役后未得到妥善安置而引发的。关于20世纪20—40年代国民政府军队的退役安置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档案资料为基础,从历史角度出发,拟对20世纪20—40年代国民政府军队退役安置工作的开展作一梳理和探讨。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回顾与思考,对新时期更好  相似文献   

15.
在档案界,人们对滕固这位先辈档案学者既熟悉又陌生。说对他熟悉,是因为20世纪30年代,在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中心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中,滕固作为行政界知名人士,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副处长,积极致力于档案工作改革,为中国早期档案学思想的形成作出了贡献。说对他陌生,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材料,我们对滕固的生平了解甚少,多年以来他基本是作为一个文书档案改革运动中的符号性人物出现。  相似文献   

16.
郑敏 《编辑之友》2012,(6):124-126
中国宋代出现的“朝报”“小报”与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上海的商业报纸崛起.其中历史悠久的《申报》和1893年创办的《新闻报》,在刻意经营中资金日渐雄厚,开始向现代企业化报业方向迈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社会进入一个大众文化的时代,当代都市报纸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以晚报的形式诞生了,从此以惊人的发展势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清新可喜的文风、灵活创新的经营机制等鲜明的特征,受到广大读者的由衷欢迎和赞赏.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20世纪科学技术催生的一种现代化文化传播媒介,它的出现,在文化传播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相对于之前的报纸、广播,它的传播功能有了质的飞跃,以其传播迅速、声画一体等特点,很快成为最流行的文化形式.如果说“广播就像《旧约全书》,能听到圣人的教诲,却看不到他”,①那么“电视就像《新约全书》,因为在电视里,圣人变得栩栩如生,就像在我们中间一样”.  相似文献   

18.
赖晨 《湖北档案》2016,(2):35-39
农奴出身的马崑40年未离战争,他一生历经护国战争、北伐战争、红军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革”,临终前还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曙光.他在其家乡贵州省威宁县和曾驻守过的江西省赣州市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一生见证和反映了20世纪百年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那么,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相似文献   

19.
傅秉常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任职,1943年任国民政府驻苏大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定居法国,1957年回到台湾,1965年去世.2009年傅秉常孙女傅錡华从英国来到南京,向有关单位捐赠了数份民国时期有关南京蓝家庄房屋的文件,引起史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信息技术在政府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70年美国国家档案和文件管理署(NARA)接收了第一批电子文件。1993年美国开始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许多国家的政府信息化建设开始启动。同年年底,中国正式启动“三金”工程建设。1999年以后,电子政务建设成为许多国家的重大战略,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