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包办婚姻尝苦果 陈独秀的第一次婚姻是与即将寿终正寝的科举制度联系在一起的。1896年,18岁的陈独秀为了“敷衍母亲”勉强参加了院试。不料,陈独秀居然以一篇“不通的文字。蒙住了不通的大师”.榜列秀才第一名。  相似文献   

2.
范鸿仙与陈独秀、胡适,都是安徽人。范鸿仙,名光启,1882年生于安徽合肥北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陈独秀,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一个平民家庭,比范鸿仙年长三岁。两人学识同样渊博,但陈独秀出道比范鸿仙要早,且对范有着深刻的影响,范鸿仙对陈独秀则怀有崇敬之心。范鸿仙比胡适大了整整十岁,对这位后辈欣赏有加,可谓是忘年之交。陈独秀与胡适,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思想界的拓荒者,学术界的祭酒。在清末民初的舞台上,他们与范鸿仙都有过交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忽略的痕迹。有评论称:"清朝末年有过一阵‘白话文运动’,时期非常短暂,代表报刊为《国民白话日报》、《安徽白话报》",前者创办不久即改名《安徽白话报》。范鸿仙等安徽人创办的这份白话报,正是受了陈独秀的影响,少年胡适则是撰稿人之一。早年的《安徽白话报》对于中国新文化运动,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铺垫,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名人手迹     
《档案与史学》2009,(10):3-3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一名庆同,又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幼年人私塾,十七岁中秀才。一八九七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后因参加反清革命活动遭缉捕,东渡日本留学。一九零三年回国,在安徽组织爱国会,被清政府强行解散。  相似文献   

4.
1917年1月的《新青年》二卷五号上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个月之后,二卷六号刊出主编陈独秀的呼应文章《文学革命论》.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谱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1879年生于安徽安庆市一个"小户人家","独秀"为其发表文章时的笔名,1942年病逝于重庆江津。从封建时代的秀才成长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央总书记,又从总书记转变成"终身反对派",陈独秀的一生十分复杂。但他与早期中共,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建立政党的"三个基础"都和他的活动密不可分。一、从思想基础看  相似文献   

6.
南北朝时代梁武帝的太子萧统,算得上是一位古代编辑。当然罗,他既不是报纸编辑,也不是专职编辑,而是“业余”的书籍编辑。萧统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编了一部《文选》,收录了周代至六朝七八百年间一百三十个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七百多篇。这位太子寿命不长,只活了三十岁,死后谥昭明,所以,他编的这部《文选》又称《昭明文选》。这部书后来影响很大。“《文选》烂,秀才半。”一个书生,如果能把一部《昭明文选》读得滚瓜烂熟,那末,他就等于弄到了半个秀才。唐代的大诗人杜甫,也曾经写诗叮嘱他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第一个名记者叫黄远生,1885年出生于江西省九江一个书香之家。16岁即为“秀才”,20岁中“举人”,21岁又做了“进士”。但他无意立即为官,受新思潮影响,他设法到了日本留学。1909年,才回国做了清政府的邮传部员外郎,兼参议厅厅长。但他后来弃绝官场,在民国初年,做起了新闻记者。他先后担任过《申报》、《时报》等报的驻京记者,并积极为《东方日  相似文献   

8.
《国民日日报》是陈独秀从事报刊实践活动的起点.他既是《国民日日报》的发起创办人之一,也是总理编辑之一,其地位与章士钊不相上下.陈独秀的加盟为《国民日日报》的“舒缓”及多面向特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杨飞 《湖北档案》2009,(5):37-38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达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一名庆同,又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幼年入私塾,十七岁中秀才。一八九七年入杭州求是书院。后因参加反清革命活动遭缉捕,东渡日本留学。一九零三年回国,在安徽组织爱国会,被清政府强行解  相似文献   

11.
"传槽病"是元曲中常见的一个俗语,在《全元曲》中多次出现:1.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二煞]:"看破你传槽病,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2.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东原乐]:"我是你心头病,你是我眼内钉,都是那等不贤慧的婆娘传槽病.你子牢砟着八字行,俺那厮陷坑,没一日曾干净."3.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尧民歌]:"他便天生,天生爱钞精,争甚虔婆每一个个传槽病."4.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调笑令]:"如今这秀才家,一个个害了传槽病,今后女孩儿每休惹他臭酸丁."5.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滚绣球]:"那秀才们谎后生,好色精.一个个害的是传槽病症,嘱咐你女娘们休惹这样酸丁."6.顾德润《愿成双·忆别》[尾]:"海神行老不了些乔盟誓,多年前曾活取了个王魁,传槽病这些时敢轮到你."7.孙季昌《端正好·集杂剧名咏情》[叨叨令]:"如今这谎郎君一个个传槽病."①  相似文献   

12.
略论梁启超在目录学和藏书上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著名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著名的目录学家和藏书家。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县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1929年,出生于地主家庭。幼时很聪明,五岁从祖父读《四子书》、《诗经》。祖父经常向他讲古代豪杰哲人的故事,用宋末、明末有民族气节的人物事迹教育他,六岁跟随父亲学习中国略史和《五经》,十一岁考中秀才,他读了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一书后,开始明白旧学的学问。十三岁专心钻研训诂方面的知识,十五岁肆业于“学海堂”,十六岁中举。后又从师康有为,曾…  相似文献   

13.
靳明全 《新闻界》2005,(5):30-30
《劳动界》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8月15日在上海创办的刊物,刊物主办者是陈独秀.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人,陈独秀邀约了曾在日本留学的朋友,如李达、李汉俊、沈玄庐等,参与了《劳动界》的撰稿工作.《劳动界》发稿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国工人运动,为工人说话,向工人灌输革命道理,结合工人的生活与斗争事例,深入浅出地宣传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字字挟严霜1903年5月,陈独秀在他的故乡——安庆(怀宁),兴行爱国演说会。他的革命激情尚在胸中回荡,上海于7月7日发生了震惊国人的“《苏报》案”,《苏报》被查封,章炳麟被捕,邹容投案。“《苏报》案”接近尾声,陈独秀到上海。此时,章士钊正在筹办《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国民日日报》创刊。陈独秀等协助章士钊办报。这个报的主编是章士钊。当时,他和陈独秀总理编辑工作,并负责全部  相似文献   

15.
《向导》研究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说《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的束缚,《向导》研究中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提到陈独秀对《向导》的领导作用。有的中国新闻史教材的节目标题也只是《蔡和森与〈向导〉周报》,而对陈独秀对《向导》的领导却不着一字,一般的即使提到陈独秀,也多写《向导》后期曾受陈独秀的右倾影响,即使有个别正确评价说:“《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但  相似文献   

16.
“仙逝”特稿待续篇公元1991年12月30日16时许。自隋文帝干斗举取士,一千四百零五年之后,中国末代秀才苏局仙.在他111岁生日前两天,寿终正寝。是夜12时,新华社用6种语言向世界各大媒体播发了这则由笔者独家采写的消息,海内外几十家新闻传媒竞相刊发。与此同时,香港《大公报》还不惜版面刊出了笔者撰稿的《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长篇连载;上海《解放日报》除元旦一版刊出笔者领衔撰写的这则本市报纸首家苏氏新闻,6日又刊出笔者采写的《苏局仙遗体解剖侧记》,10日该报则让出第七版整版地位,以“专稿特稿”形式,刊出了又是由笔者采写的《盛世生居万事足——追记已故‘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独家长篇通讯。拥有百万读者的《读者文摘》、《新华文摘》和《文摘月刊》国内三大权威文摘刊物也接踵而至,连篇累牍,历时半载。时光,白驹过隙,老秀才作古的新闻已成旧闻。但无数读者在问:这个畴昔令人神往的“东湖山庄”从此就没了新闻?  相似文献   

17.
李敏修(1866-1943),又名时灿,晚号暗斋,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11岁就能熟读《诗经》、《易经》、《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16岁中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入仕后,曾任清刑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议员、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清史馆协修、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等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几个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组织1920年1月,五四运动的主将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将《新青年》杂志社迁往上海。李大钊送至天津分手,曾相约在京沪两地建党。陈独秀到上海后即与《星期评论》、《时事新报》、商务印书馆的一些编辑、作者讨论社会主义。上海建党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即1920年3月至5月,成立了社会主义的学术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第二阶段是发起阶段,即1920年5月至7月,多次开会讨论建党,并起草了党纲草案;第三阶段是成型阶段,从1920年8月至1921年7月。  相似文献   

19.
1920年7月,袁振英来到上海,与老师陈独秀相遇,并接受陈独秀邀请出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他由此步入中共创始人行列,由“五四运动急先锋”转变为“共产主义马前卒”.  相似文献   

20.
程力沛 《编辑之友》2011,(9):123-125
一邵飘萍的生平及其新闻实践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为振青,字飘萍,笔名有阿平、素昧平生,1888年10月生于浙江金华。l3岁中秀才,17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并开始给《申报》写稿。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