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任何社会环境中都存在弱势群体。通过立法确认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给予弱势群体必要救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权是一种宪法权利,国家应当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的行使奠定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阅历背景下生成了自己早期弱势群体思想,主要包括:弱势群体应该享有生活的尊严与生存权利、享有制度的公平对待、享有法律的平等保护和国家应该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负有责任等.马克思早期弱势群体思想对于我们当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民生为社会建设重点、以公共服务为政府执政理念、以公平正义为制度建设理念,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性分层使弱势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弱势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权利明显弱化。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构成范围不断扩大,而相关权利保护却相对薄弱,尤其在法律救济上仍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农民工的讨薪难、就业歧视、贫困儿童缀学等等,这已经成为困扰和阻碍我国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因此保护弱势群体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当前弱势群体的认识,对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概念加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指出弱势群体法律救济所应遵循的原则。然后分析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的现状及存在的司法问题。进而从司法层面对我国弱势群体法律救济体系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弱势群体问题也日益凸显。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既是人权保护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笔者提出对弱势群体权利进行保护的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援助和自我保护五位一体的制度构建,以探求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界定弱势群体概念,分析我国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社会对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构筑加强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基本框架:构筑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律体系,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运用宪法司法手段,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采用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保护弱势群体;在法律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扩大弱势群体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弱势群体犯罪问题日益凸现并愈发严重,其内在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对其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当弱势群体遭遇权利危机且又无法解决时,基于寻求某种平等权的潜在特质,往往会选择违法犯罪来彰显其弱势的社会人格的存在。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弱势群体犯罪,必须加强对弱势群体犯罪的对策研究,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社会扶助、文化、教育及心理防控,并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对弱势群体实施宪法保护具有充分的正当性基础,并要基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特别保护等原则。当前许多国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建立起对弱势群体的宪法和法律保护制度,从我国来看,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制度则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8.
从西部残疾人就业现状透视政府在弱势群体扶助中的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残疾人是典型的社会弱势群体,就业对于残疾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而目前残疾人就业存在着在业率低、就业层次低、就业安置需求满足程度低、社会保险参保率低、未就业残疾人缺乏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而政府和社会对弱势群体责任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要保障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缩小残疾人和健全人在就业方面的差距,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必须强化政府在扶助残疾人就业中的责任,发挥政府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给予残疾人弱势群体以特别的物质保障;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对残疾人提供公共政策支持;通过公共服务职能,向残疾人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和社会保护.在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政府有能力也应该承担主导力量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隐私权是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2009年我国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一次明确将隐私权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至此隐私权可以同其他人格权利一样平起平坐.但纵观我国法律资源,明确以“权利”为词语将隐私权纳入法律的条文有且仅有一条,且实践中很难用一条法律条文解决众多复杂的隐私权侵权案件.因此要对隐私权的内容进行界定,对隐私权进行分层保护,将隐私权分为空间隐私权和信息隐私权,并着重对空间隐私权进行立法,以达到与其他人格权利的平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进入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期不平衡,导致社会弱势群体的出现并呈日渐增多的趋势,这种现象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必须从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实现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为其构筑体系化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弱势群体界定及其保护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中首次提到“弱势群体”这一概念以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和保护更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设性地提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并对弱势群体保护之法理依据进行认真的分析,以利更好地维护我国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权利贫困是法学解释中弱势群体的首要特征,而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法治为基石、以人权保障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因此,作为“人权短板”的弱势群体其权利问题的研究解决属于宪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平等权是其他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基础,宪法是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最坚固壁垒,从宪法实施角度寻求基本权利救济,也是弱势群体平等权保护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又是特别需要社会关怀和法律保障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对弱势群体进行特别保护是人权理论发展和世界立法的总趋势。对未成年人的立法是否完善,是衡量一个国家法制进步与否的基本标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状况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互联网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保护又出现了新的情况。文章从对未成年人权益法律保护的含义着手,分析我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法律问题,并为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一代的茁壮成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在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实践中,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全面改革时期的制度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深化推进三个阶段的政策演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理念在力度、深度上都有了新的拓展,充分体现了苏南地区的体制与制度优势。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苏南地区在保护弱势群体权益过程中存在着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不健全、法律保护不足、利益分配机制不公正、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与就业援助制度不到位等方面的体制障碍与制度缺陷。苏南地方政府在未来的社会治理中要着力解决这些体制障碍与制度缺陷,以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相对于强大的"金融航母"的弱势群体,金融消费者所具有的弱质性是其受到特殊保护的基本前提,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侵犯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情形从现实上倒逼了金融消费者信息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照应国内现实,我国必须从法律制度设计、专门保护机构构建、诉讼渠道通畅、社会组织辅助等路径来实现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旧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中,社会分化不均衡和机会条件不均等形成了以弱势群体为代表的利益缺失体。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建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弱势群体利益表达保障体系,对保障公民表达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制度必须理清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为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人为本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要求在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上更加重视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在效率与公平上在现阶段应更加注重公平原则,在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上坚持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民工劳动与社会权益法律保护制度,应坚持"基本人权优于一般人权、基本人权中‘生’的权利优于其他权利"的原则,贯彻正义和平等的基本理念,以平等就业权的保护、居住权的保障等5个方面为着力点,建立以国家为主导,农民工自身与其他社会力量配合的农民工权益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