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遗传学知识是生物学的主干知识之一,特别是自由组合定律在高考试题中涉及面广、难度大、分值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以两对等位基因为例,正常情况下F_1自交后代的遗传分离比为9:3:3:1,测交比例为1:1:1:1。但由于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孟德尔遗传分离比9:3:3:1常被修饰,出现异常情况,测交  相似文献   

2.
1 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异常分离比遗传现象 某些生物的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在遗传的时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但是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却出现了很多特殊的性状分离比,如9:3:4、15:1、9:7、9:6:1等.分析这些比例,会发现比例中数字之和仍然为16,这也验证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具体各种情况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3.
<正>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_1自交,F_2有4种表现型:A_B_、A_bb、aaB_、aabb,其比例为9:3:3:1。但在某些情况下,F_2的性状分离比不是9:3:3:1,为什么呢?请看以下例题: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9,(20):16-17
以自由组合定律中F_2的性状分离比9:3:3:1为出发点,探索在偏离这个分离比时,如何求出测交分离比的方法,以快速计算某种表现型中纯合子或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毛彬彬 《教师》2013,(13):64-65
《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即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遗传类试题能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也是历年高考生物试题中的压轴戏。现将近三年各省市理综高考遗传题考查情况作一个统计分析,并就该专题的复习谈谈自己的体会。⒈近三年各省市理综高考遗传题  相似文献   

6.
基因的分离定律为遗传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正因为它的特殊地位,使其成为各地历年高考的热点。本文对高考试题中"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角度做出分析,以期与同仁携手并进,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7.
孟德尔在对豌豆性状的遗传研究中发现,具有两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二代4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然而生物的性状往往受多对基因及环境的制约。由于基因产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并不一定都呈现9:3:3:1,常见的变式有9:6:1;12:3:1;9:3:4;9:7;13:3;15:1等。近几年这些常见的变式比屡屡在高考题中出现,应引起教师的重视,下面以2009年高考相关的的试题为例,作一解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杂交后代一般会表现出9:3:3:1的性状分离比,即孟德尔比率。但有许多遗传实例却偏离了这个比率,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时所讨论的基因,已们的遗传行为都是彼此互不影响的,也就是说,在不同对基因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才表现出典型的一对性状3:1和两对性状9:3:3:1的分离比例。不过,在许多情况下,非等位基因彼此间并不是独屯无关的,而是相互间有不同形式的互作,从而对性状表现有不同形式的影响。当两对基因控制同一性状,同时,  相似文献   

10.
<正> 对控制性状的基因所在位置进行准确判断,是解答遗传学试题的前提。这类试题往往从实验设计的角度进行命题,是对常染色体及性染色体不同区段上基因的传递规律的考查,也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及伴性遗传知识的提炼和升华。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精心总结了一套确定基因位置的"隐雌×显雄"模式,现分述如下:1确定基因位置的3种类型(1)确定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  相似文献   

11.
基因互作,指的是两对或多对基因共同控制同一性状,表现出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果两对互作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将同样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杂交F2代则表现出独特的性状分离比。本文通过实例阐明了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各种互作类型的特点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其实质是操纵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使其产生的配子只具有成对基因的一个。无论是雌配子还是雄配子都是如此,并且它们结合的机会也相等。故当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时,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F1为显性,F1自交F2既有显性又有隐性,其比例为3∶1。这一规律的发现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 2005年四川等省的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第31题,是一道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综合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性状分离、减数分裂、杂交、自交、单倍体、二倍体以及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和生物专业术语的理解与灵活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仔细分析并查阅相关资料,认为该题在准确性和科学性等方面不够严密,现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翟贵君 《新高考》2007,(11):56-58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试题屡见不鲜,其中考查亲子代基因型、子代表现型的推断以及相关几率计算的题也不在少数,而且考查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由于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互不干扰,独立地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如果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结论掌握得比较好的话,利用分离定律的相关结论,再借助一定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简化解题步骤,而且计算简便,速度快,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5.
以P_1(大板黑瓜子白瓤籽瓜)和P2(红瓤西瓜)及其杂交的F_1代、F_2代、F_1代与双亲的回交后代为材料,研究西瓜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显示,F_1代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趋向于白瓤籽瓜亲本,F_2代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被明显分为两个群体,呈15:1的分离比例;同样F_1代与红壤西瓜亲本回交后也被分成两个群体,但统计分析结果不符合3:1的分离结果;而F1代与白瓤籽瓜亲本回交后代集中于一个群体中。由此认为两对重叠显性基因决定着低番茄红素含量的解释相对符合本实验结果。再者,在低范围番茄红素含量和高范围番茄红素含量区域可能还存在数对微效基因对番茄红素含量起着修饰的作用,以至于在一定范围内使其呈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6.
遗传规律在高中生物中属于重点内容,基本上每年高考都考,而且所占比重较大,分值也较高.遗传规律主要包括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主要考查两对等位基因,以及人类遗传病的类型,遗传系谱的分析与计算,遗传病与优生,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判定常染色体、性染色体遗传等.下面举几道2012年高考试题来探析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9,(24):75-76
<正>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遗传与进化模块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发现,绝大多数高考遗传大题的考查重点都在自由组合定律,而关于两对及多对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概率的计算是重中之重。独立分析法,即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是应对此类试题的良好解题思路。1两对基因的遗传概率问题例1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体色有黄色(Y)和灰色(y)两种,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两  相似文献   

18.
遗传规律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难点内容之一.遗传题是历年高考理综卷生物部分的压轴题型,它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命题基础,考查形式多变,能力要求高,占分比值较大.新课程改革后试题的难度要求有所降低,但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下面以2014年新课标Ⅱ卷中的第32题为例,进行剖析,进而分析新课标Ⅱ卷理综生物试题中的遗传题命题变化与特点.一、题目及解析  相似文献   

19.
丁加军 《中学理科》2003,(10):45-46
例题 :(2 0 0 3年高考试题江苏卷 ,第 1 5题 )豌豆灰种皮 (G)对白种皮 (g)为显性 ,黄子叶(Y)对绿子叶 (y)为显性 .每对性状的杂合体(F1)自交后代 (F2 )均表现 3∶1的性状分离比 .以上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   A F1植株和F1植株 B F2 植株和F2 植株C F1植株和F2 植株D F2 植株和F1植株解析 :此题看似一道遗传规律题 ,其实 ,是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综合题 ,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要求学生熟悉高等植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正确理解分离规律 .许多考…  相似文献   

20.
高考中有关遗传的题目多有变式,本文以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9:3:3:1为例,探讨几种常见的变式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