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清连 《课外阅读》2011,(9):274-276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六朝时南方文学的典型代表,与同时代北方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在这个东汉末年的故事中,庐江小吏焦仲卿明明是夫唱妇随,感情甚好,漂亮温顺的妻子兰芝却意外地不被见容于母亲,最后丈夫被迫休妻,妻子兰芝被迫再嫁太守之子,最后双双难舍深情,自杀殉情。深爱儿子的母亲为什么好端端地要赶走媳妇,棒打鸳鸯散,最后酿成悲剧?其中是否另有隐情?本文作者将就此文分析一二以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高爱国 《语文知识》2013,(3):129-129,60
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在结尾处为翠翠安排了一个永远等待的结局:“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的爱情最后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3.
1987年莫言于《人民文学》上公开发表的中篇小说《欢乐》,曾饱受争议。小说通过着力塑造围绕着主人公齐文栋的两类人物形象,分别是以母亲、鱼翠翠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和以高大同为代表的狂人形象,展现了齐文栋的悲惨命运,揭示出齐文栋走上自杀、寻求欢乐之路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我们唱响了一出荡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他们心中神圣的爱情双双殉情.悲剧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我上这一课时给学生特意放映了整部戏剧而不只是节选的部分.当学生看到罗密欧为朱丽叶之死而准备自杀殉情.而劳伦斯还在与另一个神父谈论信件的重要性时.都心急如焚地大声喊叫:“快点来,  相似文献   

5.
《边城》中“爱”的含义是博大精深的 ,有普通人之间的友爱 ,有家庭成员间的亲情 ,也有异性间的性爱。节选部分交织着以下几种“爱” :(一 )祖孙之间的爱爷爷对翠翠的爱 :操心其婚姻 ,教育其做人 ,顺从其要求。翠翠从小失去父母 ,爷爷担起了做父母的责任。面对逐渐长大的翠翠 ,为了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 ,老船夫奔走、周旋于大老、二老、顺顺和翠翠之间 ,甚至闹出“张冠李戴”的尴尬 ,操碎了一颗本已苍老的心 ,直至最后也不得结果 ,在一个雷雨之夜消无声息地死去 ,留下翠翠一人苦守渡口。祖父对翠翠的爱又不是一种溺爱 ,当翠翠因“爱”的…  相似文献   

6.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它用极其高超的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一个男女主角用殉情自杀来捍卫坚贞爱情的凄美故事,千百年来,撼人心魄,感人至深。可令人疑惑的是,诗中女主角刘兰芝被前夫焦仲卿家休弃后改嫁给庐江太守“娇逸未有婚”的儿子,  相似文献   

7.
莫怀戚的《散步》一文,情节十分明晰:“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该文因文质兼美而成为公开课选文时的“宠儿”。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有不少自杀描述值得关注。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尽忠、死节、绝望三种。从美学的角度看来,《左传》中的自杀描述,大都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如果运用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中的“内射作用”与“死亡本能”等理论,对其加以观照,可以对自杀者的自杀动机作新的诠释。从文化学等角度探讨《左传》中的自杀描述,可以更进一步揭示其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9.
卢斌 《教育文汇》2005,(9):61-62
《边城》发表于1934年,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青山绿水的湘西,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纯朴善良的老艄公,情窦初开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生龙活虎的傩送……《边城》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美丽和谐的生命图景,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边城》不只是描绘“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也是在哀婉地吟唱一首忧郁的恋歌。《边城》描写 翠翠的孤寂命运是建立在“水”上的,将翠翠的爱情故事也是放置在“烟雨朦朦”的水中世界去描绘的,让人体 味到一种水样的忧郁和阴柔美。  相似文献   

11.
小说《边城》的主人公翠翠,是沈从文心目中的湘西苗族文化女神。翠翠“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然而,在人教版必修5的《边城》(节选)中,“从不动气”的翠翠却背‘三骂”。这“三骂”,是否有...  相似文献   

12.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结局,有它的历史根源。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去理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有的人认为男女主人公双双自杀殉情是消极的、不可取的,因而这首诗的主题思想缺少积极意义,这是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浓厚的罪恶势力认识不足,甚至把旧社会当做新社会;有的人认为爱情是至上的,爱情得不到圆满的解决,就应当用自杀去殉情、去表白、去斗争,似乎除了“死”别无生路,这种不从社会实际出发的轻生之举,无疑也是错误的,都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据查考《孔雀东南飞》大致创作于东汉建安年间,是当时人根据庐江郡的一个婚姻悲剧的实事写成的,一直在民间流传。为什么像兰芝这样美丽、温柔,既知书达礼  相似文献   

13.
安耀辉老师的《蒙毅不是自杀,而是他杀》(《中学历史教学》2011年第10期)一文将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1页的表述“逼令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蒙毅自杀”.理解为“教材认为蒙毅是自杀而死”,应该说安文结合《史记》记载,考证蒙毅不是自杀而死是完全正确的。但问题在于安文误解了教材表述,教材说“逼令蒙毅自杀...  相似文献   

14.
报载,某省高一女生连续两次服安眠药自杀。其自杀的理由是:爸爸总是用车接送她上下学,无论她做什么,妈妈总想陪着她。同学们都把她当作特殊阶层的人,因而远离她。她受不了同学们把她当“另类”,因此愤而自杀。两次皆因抢救及时,保住了女生的性命。父亲在女儿病床前说:“我不明白,父母对你这么好,你为何要这么做,这不让父母伤心吗?”母亲则哭着说:“别人的妈妈都因为没时间陪孩子而难过,我努力找时间陪你,你怎么还这样伤我们的心?”这名女生回答:“我说过不让爸爸用车接,他为何不尊重我的意见呢?我说过不喜欢妈妈老在家里…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山清水秀、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茶峒小山城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纯朴的湘西少女翠翠如何在“现代”文明之风的浸浴下以及爱情的折变磨难下,逐渐从半原始的自然状态成长蜕变为“成人”、“社会人”的故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篇关于“成长”的小说。在行文中,作者多处以“长大成人”“大了”“成长”“长大”等词,昭示翠翠走向“成人化”和“社会化”。从《边城》的文本解读出发,翠翠的“成长”处在三个“变化”之中。一是社会环境的变化。翠翠出生的湘西茶峒小山城,风俗淳厚、人情质朴、重…  相似文献   

16.
罗贝 《初中生》2007,(5):46-47
尘衣拨号:5月又来了!正如前面的诗歌《母亲》中所问,你能体会出“母亲”的含义吗?本月特别编辑《母亲》《从此,烛光已远》和《蝴蝶儿满天飞》等文章,希望大家多给母亲一些真诚的祝福,不仅仅在“母亲节”这一天。当然也愿意我们的母亲,能多给予子女一些温暖,只要不是溺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论《边城》结构的章中,人们更多从显性结构论及沈从的笔墨意匠。实际上说中还有着过去和现在相对应的隐性结构,这种隐性结构决定着故事人物命运结局和作家情感基调。作从分属两个时代的代表翠翠母亲和翠翠身上发现了传统生活美好的面影以及现在生活的变异;在翠翠带感伤意味的爱情故事中涵纳了作对湘西传统失落的挽悼,对造成此种变异的现代明和社会深深的隐忧。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抱母亲》文字简洁质朴,情节也平淡无奇,写“我”在医院照顾病重的母亲,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结果却因用力过大而险些摔倒。这次意外让“我”发现,原来母亲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轻得多,这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母亲居然这么轻!可是为什么在“我”的心中却力大无穷呢?  相似文献   

19.
教材中的《边城》是从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中截取出的一部分,主要体现的是情窦初开的少女翠翠对爱情从朦胧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我们除了可以将此书看作湘西人文风俗的美丽画卷外,我们也可以从翠翠的角度,将整部《边城》看作是一部少女的心灵成长史。这样,文章的阅读更易于入手。既然是心灵成长史,必然会带来心灵上的诸多困惑与矛盾。我们从节选部分可以隐约看到集结于翠翠身上的青春时期的困惑与矛盾:  相似文献   

20.
“妈”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对母亲的称呼。但北方方言区多呼母为“娘”,有人认为:“妈”、“妈妈”来源于南方方言:(1)《喻世明言&;#183;穷马周遭际锤媪》:“北方的‘媪’字,即如南方的‘妈’字一般。”(2)明&;#183;方以智《通雅》:“江南又称母亲为‘阿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