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暮歌     
这是唯一一次在学校的天台看日落。 看见很高很高的天空,纤尘不染;看见脚下密密麻麻的红砖砌成的房屋,鳞次栉比;看见校园大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缓慢流动,夕阳的余晖温热而不灼人,带着一丝留恋,渐渐沉落西边。  相似文献   

2.
我倾心于这样的调调,一个女声与世推移却保留最初的音色,微微的沙袋声,渐渐明朗的架子鼓,以及不知名的木鱼声。应该是在很高很高的天台上吧,或许是一个人,也许女孩是17岁,或者71岁。她拆开从很远的紫色之地  相似文献   

3.
台州以天台山得名,故天台为台州之通称,到宋初方才作为始丰县的新县名,由此天台一名承载了山名、州名(通称)、县名等丰富的地域意义。历史上台州人士在交往中喜欢自称籍贯为天台人,而外地人亦喜欢用“天台人”称台州人士的籍贯,由此历史上台州名人籍贯确定就易成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县(市区)争夺的问题。解读台州历史名人故里,确定其籍贯可依靠历代台州地方志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行走的时光     
<正>1我叫于歌。十九岁。2003年的冬天,遇见一个干净的男孩子。他叫马可。那一年冬天,我们同桌。我总是喜欢站在城市的天桥上,趴在锈迹斑斑的护栏上俯身窥视这座城市的繁华。车来车往,人来人往。每天游荡在缺少欢娱的高中校园里,一个人行走。学校里有一个巨大的天台,空旷,寂静,可是没有人上去。因为高,还因为难爬。所以总是我一个人,形单影只地爬上很高的天台,找一个角落,坐着。我从来不哭,可我一直那么无声无息地流很多很多眼泪。  相似文献   

5.
暮歌     
这是唯一一次在学校的天台看日落。看见很高很高的天空,纤尘不染;看见脚下密密麻麻的红砖砌成的房屋,鳞次栉比;看见校园大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缓慢流动,夕阳的余晖温热而不  相似文献   

6.
我来到了楼顶天台。我家坐落在民族广场附近,登上楼顶,便能对广场上的情况“了如指掌”。这天,我登上楼顶,发现广场上有人在放风筝。我看着那些放风筝的好手们,他们总是能让风筝飞得高高的,在阳光下显得那么可爱。我静静地望着那些飞得很高的风筝,突然想到,风筝飞得这么高,仅仅有一根线牵着。但线毕竟有限,当线用尽时,风筝便再也不能向上飞了。这透明而坚韧的线,将风筝牢牢地束缚住了。我忽然觉得风筝很可怜,它得不到自由的飞翔空间。我开始讨厌那根线。我转过身去,不再理会风筝,不想看到这画面。正当转身的时候,我的目光恰…  相似文献   

7.
夜凉如水     
郭媛 《阳光搜索》2005,(10):i0012-i0012
喜欢在寂静的夜里,一个人抱坐在天台上,习惯这样的一个姿势,头45度向上,仰望天空。  相似文献   

8.
福州三中天大视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在历时两年的天爱好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青少年的天科技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实现学校“会学习、能发展”的育人目标,以天科普为特色,天观测活动为基础,积极推进天教育的科技创新。福州三中于2003年11月,修建了校天台。天台由学校出资22万元兴建,天台圆顶为6.28米超半球设计,配备有口径〉=200mm的折射型天望远镜,通过它能观测到银河系内常见的星体,能在白天清晰地观测到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天现象,而望远镜的全电脑控制系统,又能方便的将观测到的星空画面下载处理,并且能直接传输到多媒体教室的屏幕上。  相似文献   

9.
在五代、宋初天台教籍复归中土的问题上,“遣使日本”说既确乎有据,“遣使高丽”说亦难以否认,那么,最有可能的大概还是往日本、高丽两国皆曾遣使求取天台教籍。至于遣使求籍及教籍复归的时间,或如何勇强氏所言,吴越求经日本是在汉、周之际.而求经高丽则是在宋朝初年。此外,如木宫泰彦等学所指出的那样,在宋初之后,随着中国与高丽、日本的贸易往来和化交流.亦陆续有包括天台教典在内的佛教典籍自高丽、日本复归中土。不过,那多半是吴越亡国之后的事了。在天台教籍复还中国一事上,史料对义寂、德韶及吴越王钱俶三人所起作用的记述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这一点亦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班会课上,全班同学在静悄悄地看着电视。电视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些白领阶层工作生活的片段:一群年轻人,有极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高收入、高消费,而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是他们有很高的学历,有很强的工作能力。电视画面上的年轻人是那么的潇洒、自在。再看看学生,都是眼睛紧紧地盯着电视,是那样的全神贯注,眼里流露出强烈的羡慕、渴望!  相似文献   

11.
天台文学     
指以天台为载体书写的文字,目前在"90后"中很流行。天台的白墙壁、方形小瓷砖上,都被人用各色签字笔写得密密麻麻。或潦草或稚嫩的笔迹中,记录了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12.
“天台”音义辨湖南沅陵四中张永扬“天台”一词,在高中文言教材中曾先后出现过两次:一次见于第四册《〈指南录〉后序》:“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另一次见于第六册《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天台”一词...  相似文献   

13.
五月的风     
一 体育课,我一个人走在偌大的操场上,头顶的天空聚集起乌云,马上要下暴雨了.我的目光落在天台上,一个女生的背影显得孤孤单单的,已经很多次见她坐在那里了,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忽然很想知道. 我吃力地爬上天台,那个女生漂亮的侧影和天空的昏暗显得格格不入. "喂."我小心翼翼地叫她.  相似文献   

14.
张丽钧的短文《指尖上的语言》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位培训师,通过大屏幕向学员展示了一幅幅惊人相似的画面。画面上的人站在讲台上,无一例外地举起手臂,伸出食指,指向台下的提问者,如同指向。罪犯”。那。指尖上的语言”分明在说着:“你!就是你!回头瞅别人干吗?——有什么问题?快问!”这些肆意指点人的画面,是培训师为了提醒管理者注意自己的言行而收集的。  相似文献   

15.
设计艺术教学与CAI课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有关设计艺术教学的课程CAI课件开发,是设计艺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操作界面的视觉设计1.CAI课件中画面构图与应用在画面设计中应着重主体部分的设置。电脑绘画中画面主体必须是单一的。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同时存在在一幅画面里。画面中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就是把主体放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上。确切地说,将画面中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放置在易被人们的眼睛觉察,而且视觉上也感到舒适的地方,整体画面构图要均衡,简洁,让人一目了然。对称与均衡也是画面中美的一种方式。对称是指以…  相似文献   

16.
天台圆教是牟宗三处理圆善问题的关键策略,而无明与法性之间同体依即的存有论圆具则是天台圆教的深层逻辑。通过存有论圆具的视角,德福之间“诡谲的即”和“无系统相的无诤”都蕴涵于三千世间法的一体平铺中,圆教在此开权而成,圆善问题迎刃而解。在理论层面上,牟宗三“圆教成则圆善明”的圆善论建构是有效的,具有很高价值,不应受到“落入抽象思辨”“陷入概念滑转”“重回精神幸福”等指责。唯圆圣才能达至圆善,人能否、如何成为圆圣涉及到人的有限性这一现实问题。牟宗三承认了人的有限性,却欲以顿渐互通的方式使人跨越到无限。顿渐互通的想法存在问题,圆善论实际上只能作为理想指引、奉为信仰践行。  相似文献   

17.
性具实相论与天台宗美学思想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佛教宗派,它在两千年中国佛学的发展进程中,以其久远的历史,圆妙的思想,缜密的判教,完备的观行,成为汉地佛教的义学高峰,天台化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天台化的组成部分的天台美学,因具有人生美学的内容,而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天台宗人“天下万物,唯人为贵”,而人又以“心为贵”的人本观点出发,来看待宇宙人生。它在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中,又特别重视对人的心灵的叩问,它以叩问心灵的本真为归缩。从而以心灵美学的形态体现出人生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陆传栋  裘刚强 《教育》2014,(11):35-36
美丽的天台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钟灵毓秀之地,常年云雾缭绕.登高远望,大地如一个巨大的棋盘,隐现于白云间的一个个山头,仿佛有人执子在进行一场酷烈的撕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此仙山灵气的天台人,那围棋下得如有仙人指点,神出鬼没.自古以来,天台涌现出一大批有传奇色彩的围棋高手.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其中,东汉时期剡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巧遇桃源二位仙女并得到指点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9.
真假名画     
北宋仁宗年间,有个叫吴育的人喜欢收藏书画,并有很高的鉴别力。一天,一位官员高兴地带着自己最近买到的一幅名画来请吴盲鉴别。这幅画名叫"正午牡丹图",画面上,繁茂的绿叶映衬着色彩缤纷的牡丹花,艳丽动人。牡丹花下,还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猫。  相似文献   

20.
穿越尘埃     
在一个起风的夜晚,找一个人一起站在天台上没理由地看着天,想象着如杨花般纷纷洒落的星星。不要急着去填补那片广袤的深色的沉默,任由其像一幅画卷悄悄地铺展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