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为非凡的人。”这是19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在一次学会上的辩词。在这次大会上,有人发表言论说:“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教育。”卡尔·威特不同意这个见解,他反驳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  相似文献   

2.
李淑琴 《宁夏教育》2013,(12):68-68
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生下来的基因已经决定了他的发展可能,但是发展方向却是后天决定的。因此,教育应充分了解这个生命体本来的特质,发挥这个生命体本身天赋的长处,努力克服他的短处,使他健康地在成长道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3.
戴艳 《家庭教育》2005,(6A):27-27
有人说,“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灰心就是衰弱,死心就是失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孩子树立信心、永不放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郭欣  严超 《中小学电教》2007,(1):116-1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可不少孩子却说活得“没意思”、“烦死了”,有的甚至轻生。为什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却给一些人带来了心灵的空虚和对生命意义的茫然?为了帮助父母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使生命呈现出灿烂的色彩,我们请德育专家马兰霞老师给我们开“关于生命教育”的讲座,让生命教育走进家庭,关注孩子生命的需要和发展,使家庭教育走向智慧、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6.
回想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这天赋就像星星微弱的光芒一样,容易被人视而不见,或像丑小鸭一样,我们还不能把它和未来的“白天鹅”联系起来。我们疏忽的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希望,对孩子而言,也许正是这一小小的疏忽,而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种庄稼与教孩子有什么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人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有着属于他自身本质的力量,有适应环境自我发展的潜能,有成长发育的规律。如果我们能发现这些天赋秉性,遵循发展的规律,对教育孩子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张海蓉 《宁夏教育》2005,(11):69-69
大人每天要去上班.其实,孩子游戏的意义也如此。法国著名思想家蒙山说过:“不应该把孩子的游戏仅仅视为娱乐,而应看作是孩子们最认真的行动。”孩子每天都需要游戏,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需要之一。  相似文献   

9.
王杰  郭莉莉 《山东教育》2021,(10):19-19
马卡连柯说院“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学校和家庭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扬所,而家校共育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多数农村学校,家校共育的效果远不如城里学校。细细思忖,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郁兰 《家教指南》2006,(9):62-63
早期教育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出生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我深深地坚信这一点,因此,我把培养女儿的好习惯放在了第一位,并把这看作是送给女儿一生的宝藏。学会分享为了培养女儿同甘共苦的好品德,我从不让她独自一人吃任何好的东西。尽管有时候家里只剩一个水果了,我也硬着心肠和她对半分,让她觉得“分享”是快乐的“,独吞”是可耻的。由此“,一个人吃不开心,大家一起吃才开心”成了我们家晚饭后吃水果前女儿必说的一句话。懂得体…  相似文献   

11.
倘若有人问:“你们真爱孩子吗?”大伙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真爱。当然真爱。”是的,小而言之,对于家庭.孩子无论是儿还是女,都是全家的至宝,是“明珠”,是“小太阳”:对于学校.孩子的天赋无论是好还是差.都是服务、教育、培养的对象。大而言之,对于社会,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孩子岂能不真爱!  相似文献   

12.
家庭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使孩子“站高望远”;诚信教育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使孩子学会“做人”;道德行为习惯教育是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使孩子“成人”。  相似文献   

13.
一位深入了解中外教育的外国友人这样比较过中外教育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在“塑造”,我们的教育是在“成长”。短短一句话,让我思考良久:一个“塑造”,一个“成长”,道出了多么大的不同。似有所悟:自然的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塑造是我们成人按自己的意愿给予孩子养分。而成长却是按孩子的需求给予养分,成长就是以幼儿为本。  相似文献   

14.
操作区的“成长”其实就是孩子的成长,因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操作区的成长。在这里,操作区始终是教颊、孩子互动交流的平台,是教育目的的一种物化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语教学方法仅针对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却忽视了大批其余智能类型的学生。以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学生,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都很有天赋,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方法。这与当今新理念“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个他的才能可能尽情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可以满意而能干”相吻合。那么,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刘建荣 《湖南教育》2011,(12):53-54
现代社会,是人的生命凸显的时代,“人”和“人的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教育更应关注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尊重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德育,是促进学生感性生命自我成长、作为完整的生命体健康幸福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往往更多地表现为要求学生按一套既定不变的、不容置疑的道德规范,老老实实、循规蹈矩地去思、去做,孩子的个性、情感被压抑,主体性丧失,成了道德容器。  相似文献   

17.
作为父母,每个人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龙”“凤”不是一出生就命中注定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等多种因素,尤其是在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婴幼儿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大教育家卡尔·威特就说:“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生下来之后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也是最好场所,年轻的父母要特别重视你的孩子在婴幼儿期(1~6岁)的教育,一定要尽可能地多陪陪你的孩子。一、多陪孩子玩玩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婴幼儿各年龄段都有适合其能力和智力发展的玩具,父…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特殊孩子的关注不应让他感到压力,而应在宽松自然的过程中进行,最重要的是要在“接纳”的基础上促使他自然成长.这种“接纳”是尊重特殊孩子的现有能力和水平,也是尊重他作为“人的个体”的存在,应时时刻刻体现在教师与孩子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19.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赏识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有人说:教育+赞赏=教育的平方;也有人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勇于创造。而我想说:“不仅孩子,其实孩子的家长也需要鼓励,好家长是夸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人的一生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基本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素质,家庭的环境,都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是孩子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塑造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人生关键的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