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李哲 《钓鱼》2005,(7):31-31
悬坠钓在速钓鲫鱼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需要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自上世纪80年代悬坠钓的兴起,对传统钓鱼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悬坠钓的影响下,传统钓借助悬坠钓合理科学的用饵和钓组的优势,把更科学的内涵融进到传统钓中,七星漂双钩钓法、星漂沉底钓法、包食钓法,这些都是悬坠与传统结合的产物,现代传统钓。当然,我们在肯定悬坠钓对传统钓影响的同时,也看到悬坠钓在不断地吸取着传统钓的优势,如打窝诱鱼的运用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2.
王大禄 《钓鱼》2006,(19):14-16
近几年,对一种钓法研究、探讨的深入、持久、广泛程度,悬坠钓当数第一;而悬坠钓灵敏度问题,又是研究悬坠钓问题当中的重点,其时间之长,文章之多,观点之丰,亦当数第一了。这也不足为奇,因为当初谈及悬坠钓时,首先就是从灵敏度问题切入的。认为悬坠钓之所以比“传统”钓先进,就在  相似文献   

3.
徐银舟  刘博 《垂钓》2003,(1):27-29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一种引进后经台湾钓手改良的池钓新技术在广州出现,这就是“台钓”。十几年来,两岸钓手不断在悬坠钓法、钓技上推陈出新,由当初单一的底钓法发展成为广泛适用的全泳层立体钓法。到底悬坠钓法有哪些特征?操作中又有哪些变化?著名钓手徐银舟综合自己的多年经验,对悬坠钓组进行详尽解释,以期为您揭开悬坠钓法的谜底。  相似文献   

4.
子牛 《钓鱼》2004,(14):37-37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悬坠单钩钓,再说悬坠双钩钓,似乎是因为“悬坠“归宗“台钓”来一番求证,就像中国足球落后世界而考证蹴鞠为足球鼻祖一样。后来又有人针对悬坠的”悬“发表高见,说上移浮标延长水线到坠触了底就不是悬坠,而是和传统钓组~样了。最近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浅议‘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我问钓鱼人对这样的争论,你们有兴趣吗?回答是摆弄几个名词,唬人!  相似文献   

5.
梁育民 《钓鱼》2004,(17):19-19
悬坠钓在大陆已开展有十几年了。但是关于悬坠钓的钓目,该咋调咋定的讨论屡见报端,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垂钓运动的普及兴旺,也说明钓鱼人的素质在提高。我的钓龄快40年了,玩悬坠钓也有十几年了。悬坠钓的技术含量确实比传统的卧坠钓高,逼得我必须重新学习,以求识得庐山真面目。悬坠钓的钓组在水中的状态基本上可分二种。一种是钓组在半水中调成平水。此时钓组的比重或密度与水体的比重或密度不等,钓组在水中无剩余浮力,钓组在水中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当延长水线,调成下钩饵刚刚触底,视目杆正好为零目时,这就是人们所所公认的,悬坠钓的极限灵敏点。于是就产生了钓目愈小愈灵,钓目愈大愈钝的原则。我把去掉一个饵后的目数叫单调目,去掉二个饵后的目数叫双调目。单调目及双调目是必须要知道的,否则你就无法随时了解钩上留饵情况。  相似文献   

6.
华歆 《钓鱼》2004,(10):42-42
野钓对钓线的基本要求就是一个有劲。即强度高,细线能钓大鱼,遛、提、控、挑、甩、飞,不管采用哪种技术,钓线都不会断。池钓用悬坠钓组,坠上坠下,子母线合理搭配,要求就高了。  相似文献   

7.
管察 《钓鱼》2005,(16):34-34
在我国钓鱼技术中,许多地方特色的钓法还没来不及总结,就被悬坠钓法取代了。可是为传统正名不应该是对现代钓技的攻击和否定,反之亦然。如打窝,竞技钓鱼不准手撒诱饵,就是对传统的排斥。其实,悬坠钓法从第一竿开始就是坚持不断地打窝,是把内容和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8.
肖红卫 《垂钓》2006,6(6):30-31
过去人们垂钓多用长竿、短线、七星标的传统钓法,自从悬坠钓术传入大陆后,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喜爱上这种先进的垂钓方法。不论在养殖鱼塘或是野外湖泊,悬坠钓法都被钓鱼人所广泛使用。如今,悬坠钓法已被国内广大钓鱼人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一些技术的革新:钓浮、钓翻身、钓跑铅、逗钓、拖钓等,这些新技法已和最开始的悬坠钓法大不一样。而我们垂钓时遇到鱼情发生变化,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来调整和应对。  相似文献   

9.
黄旺意 《钓鱼》2005,(7):14-14
悬坠钓法我在早些年从报刊上就了解了一些,当时还不叫悬坠钓法,都称之为“台钓”。我只知道调4钓2,以饵代坠。在休闲野钓时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还不如用十多年的传统七星漂钓法,后来又继续使用传统钓、抛竿钓。真正痴迷上悬坠钓法,还是因为悬坠钓法自身的魅力吸引了我,时间也就在去年的冬季。  相似文献   

10.
王大禄 《钓鱼》2006,(18):10-11
(四)悬坠钓在钓鱼运动中的地位 悬坠钓的推广,风靡大陆,加之近几年来把池钓鲫鱼作为全国性钓鱼大赛的主题时,悬坠钓的名声就更响了。一时间,钓界对它的推崇,媒体文章的大肆宣传,名人对它的溢美之辞不绝于耳。对它的评价之高让人头晕目炫,说它是什么“世界一流”钓技、“最佳”钓法,甚至说“悬坠钓”要“颠覆”整个钓鱼,“罢黜百家,独尊悬坠”,从而成为钓鱼运动的“霸主”。  相似文献   

11.
张炎冰 《钓鱼》2004,(19):32-32
我们把坠带着钩落在水底的钓组称为“坠钩平底”,因坠离开水底而称“悬坠”。然而称坠钩平底为“传统”,却不肯将对应的悬坠叫“现代”,究其原因是“传统”也能使坠悬起来,悬坠能不能代表现代还难下结论。然而,把过去的坠离开水底和现在的悬坠钓组作一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因鱼漂不同而在鱼讯表现形式上的差别是不能用同一个概念去解释的。  相似文献   

12.
任志新 《钓鱼》2004,(10):19-19
悬坠底钓时,钓着钓着,鱼溧自动高出一目二目,也就是自动“长”目。初学者也许不太相信,认为这可能吗?而老钓手碰到这种情况也会疑惑不解。笔者近来在一次收获颇为不错的冬钓中,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和实践,找到了鱼漂自动“长”目的真正原因,且作出了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4,(18):28-28
悬坠之悬是需要它这样做,而不是非这样做不可。钓水皮,缩短坠与漂脚之间的距离,水线越短,坠离水底越远:钓底,延长水线,缩短坠与水底的距离,可以一直钓到子线躺着,坠触水底。但不要以为坠落底了就和传统钓组一样了,认识悬坠要从结构八手,鱼漂是开启悬坠之谜的钥匙。  相似文献   

14.
陈俊峰 《垂钓》2001,(9):50-51
手竿钓鲫除受气候、水情、钓位、饲料等诸多因素影响外,坠的轻重、大小及坠与线、钩、漂的组合,直接关系到钓手获鱼的多少。在垂钓中,坠可以使鱼钩迅速沉入水底或抛向远处,并能坠下一部分浮漂,以便观察鱼的动静。所以,善用坠、巧用坠也是钓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15.
刘定龙 《钓鱼》2008,(20):26-27
从技术层面看,竞技钓的基础是台钓,台钓的基本特征是悬坠搓饵底钓,所以也有不少人习惯性地将台钓法称为“悬坠钓法”。需要提出的是,竞技钓法早已不局限于悬坠,这是竞技区别于台钓的一个重要方面。熟练掌握悬坠搓饵底钓技术,无论是钓鱼比赛还是钓鱼休闲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马建华 《钓鱼》2005,(24):28-29
悬坠钓的战术 1悬坠钓的诱鱼 悬坠钓的诱鱼就是钓手采用对鱼的味觉、视觉有强烈诱惑力的饵料,通过钓手的技术动作对钓点附近的鱼进行反复刺激,使其被诱集到钓点并产生强烈的索饵欲望的行为。为达成诱鱼的目的,首先要求诱鱼的饵料必须是鱼非常喜欢吃的饵料,饵料的味道可以比钓饵的味道更重一些,以便于尽快将就近的鱼诱集到窝内。  相似文献   

17.
温和 《钓鱼》2007,(3S):40-40
现在颇为流行的钓鱼名词中,“传统钓”、“台钓”、“悬坠钓”、“竞技钓”这四种名词出现率最高,争议也最多。究其原因就是这几个名词的定义和外延都比较含糊。  相似文献   

18.
关新铭  薛亚林 《垂钓》2001,(7):57-58
自从“台钓”法(长脑悬坠底钓法)传人大陆之后,很快就风靡了全国各地。垂钓者一旦熟练掌握,不仅竞技场上可大显身手,就是在一般能适应的水域。钓获量也往往比传统钓高出多倍。  相似文献   

19.
殷吉钧 《垂钓》2009,(6):44-44
悬坠钓法的理论基础,源自日本钓鲫法的“hera”钓法。台湾钓手在针对当地鱼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后引入到大陆,后经大陆钓鱼人十余年的不断改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钓组上的讲究。  相似文献   

20.
悬坠钓从台湾引进大陆以后,带来了整个钓鱼运动的革命性的进步。大陆众多钓手在实践中特别是竞技比赛中,把台湾钓手程式化的钓法与传统钓的优点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了更加科学实用的竞技钓法。作为悬坠钓的核心——浮漂的使用即如何调漂,越来越为广大钓手所关注。从廖心阳先生的《台钓秘诀》,到王佩珩先生的《悬坠完整调漂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