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认知科学研究发现,心理与逻辑作为人类大脑进行信息加工两种基本功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但作为人类心智统一过程的心理与逻辑,在20世纪却被心理学与逻辑学人为地分隔开来。认知科学诞生以后,心理学与逻辑学面对重大挑战,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著名的沃森选择任务实验和卡尼曼面对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为我们理解心理与逻辑的关系提供了帮助。在认知科学背景下,心理学与逻辑学重新交叉融合,并共同回归于人类心智与认知的统一过程。心理学与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需要合理的学科框架,认知逻辑就是这样的学科框架,它为逻辑学的发展提供了认知科学的背景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21世纪,我们要从认识自己的脑与心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做一个心理健全、逻辑严密的能够正确思维和有效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意向性理论是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代心灵哲学在构建意向性理论之时,不仅充分汲取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大研究传统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且进一步借鉴、吸纳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以及独特的逻辑发展主线,即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纲领。由此,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意向内容的自然化、意向解释的方法论地位等问题,就成为意向性问题在当代自然主义心灵哲学背景之下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3,(9):5-5
蔡曙山1950年12月26日出生。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基地主任、心理与认知科学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逻辑学、哲学以及认知科学等。  相似文献   

4.
《心智:认知科学导论》,朱菁、陈梦雅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人生天地之间,所以超然独贵于物者,以是心耳,心者,人之大本也。"理解心智的奥秘被视为未来科学探寻的一个伟大"圣杯"——一个关于人心和人性的"圣杯"。认知科学就是一个以专门研究"心"(心智或心灵)为己任的学科。与探索物理、化学和生理现象的学科相比,研究心智现象的认知科学的历史是短暂  相似文献   

5.
正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爱做梦。一些人在做美国梦,一些人在做中国梦,而有一些人则在做着一个奇异而美丽的梦——认知科学梦。认知科学确实是一个梦,她虽说是一个奇异的梦,然而却是一个美丽的梦。人类在600万年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心智。人类却梦想用自己的心智来破解心智的奥秘——这难道不是一个奇异的梦?  相似文献   

6.
时尚女性期刊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媒介的潮流,通过有关“美”的内容对现代女性美进行了全新的定义,对当代女性的审美心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传统的审美观,引导着当代女性形成了现代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7.
认知科学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当代认知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简况并较详细地讨论了认知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计算和智力的关系以及高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当代认知科学研究策略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认知科学研究强调客观、可实验的过程,反对带有主观的、有意识的过程作为研究的主题。文章认为目前认知研究必定遗漏了什么,提出认知科学应当从认知本质入手,立足多学科成果,加强意识问题的研究,不断拓展认知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认知科学的兴起对心身问题和认识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认知科学对心身问题的看法并没有根本超出近代机械论对心身问题的看法。认知科学对认识论方面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比较充分地回答了知识客观性、普遍性的来源,然而认知科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认知科学视野中的哲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和认知科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文章基于当前一些认知科学家对哲学方法和哲学家的态度,从方法论的视角重点考察和反思了哲学家在认知科学研究中所采用的几种主要的哲学方法。正确评价这些哲学方法及其它们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价值作用能够对哲学和哲学家在认知科学中的作用给予合理的定位。  相似文献   

11.
正在认知科学领域,什么工作是最具原创性的创新贡献?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认知科学的学科定位:为什么认知科学是一门独立成熟的基础科学?或者说,是什么基础奠定了认知科学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总结我们近40年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经验,奠定认知科学不可替代的学科地位有三大基石:(1)认知变量,适合描述人类认知精神世界的变量;(2)认知实验范式,适合研究认知过程的科学实验方案;(3)脑认知成像。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促使语言学成为一门领先科学,语言的计算机理解和生成问题成为了国际语言信息领域普遍关注的焦点,语言信息处理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这一领域的领头雁,那些兼通语言学、计算机应用、数学和认知科学的人才与精英正引领着同行者,翱翔在语言信息科学的碧海蓝天……  相似文献   

13.
百味书屋     
心理重构丛书中信出版社现代人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克服传统积习的同时并发了众多的文明病,诸如压抑、羞愧、拖拉、盲从、怨天尤人……它们构成了对心理健康的严重威胁,为事业的发展埋下隐患。为此,我们在这个心理重构单元中介绍几本新书,旨在通过引进先进的心理自助成果,帮助读者深入认识一些普遍存在,但往往被忽视的心理痼疾,并以细致入微的分析和新颖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部分:特邀演讲和特别推荐大数据的认知科学——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大数据的研究已经在认知科学研究中崭露头角,以社交网站,图书、传统博客、短信以及手机App为来源的大数据,为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观察客观性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拟从观察的理论负荷性层面来展开对观察客观性问题的认知分析。福多和丘奇兰德基于知觉与认知关系 ,围绕中性观察展开激烈交锋。我们认为 ,能够运用认知科学关于知觉的研究 ,从心理机制层面上对该问题做出精细说明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言理解包含了复杂的心理过程,故长期以来一直是认知心理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以计算机隐喻为核心假设的传统认知心理学观念的引导下,命题符号系统理论(Propositional Symbol System)作为认知科学发展史上盛行的信息表征理论曾是语言理解的主要解释模型。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观念的提出和第二代认知科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认知科学中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延括认知假说的新认知观。按照这种观点,人类认知嵌入其中的那个语境就是认知本身的组成部分,认知主体并不是传统认为的人类有机体,而是人类有机体与其认知环境要素共同构成的那个统一体。虽然这种观点对人类认知和智能提出的一些新看法颇具启发意义,也应该给予深入研究,但这种观点存在诸多理论误区,整体上并不成立,更不足以作为认知科学的新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正>(第九届全国认知科学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与世界认知科学国际会议,2017年12月10日,贵州贵阳。)21世纪是脑与认知科学的世纪。对脑与人类心智奥秘的探索,带来了人类对自身认知的深刻变化。神经认知、心理认知、语言认知、逻辑与思维认知和人工智能、民族文化与社会认知正在成长为新兴前沿的研究领域,产生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并正在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变革。认知科学和聚合科技,正在改变人类生存的方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并有可能改变人类进化的方向,甚至改变物种。  相似文献   

19.
蔡曙山教授领导的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团队和他与张学立教授共同领导的贵州民族大学认知科学团队,经过近20年的努力,把认知科学引入中国,使这个天使从天上降落凡间,降落到贵州高原,降落到这片居住着56个民族18个世居少数民族的土地上,让这些纯朴的民族学生与这位可爱的认知科学天使朝夕相处,启发心智,开阔视野,增长才能,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然而,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感恩心理的缺失,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知恩不报、不讲信用、自私自利等道德滑坡现象,为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大学生的感恩情感,实践感恩行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心理。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及原因出发,阐述了推行感恩教育对于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