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荣 《教书育人》2004,(3):43-44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释义   1.何谓心理健康教育   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进行辅导与教育,以维护其心理健康,优化其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发展,开发其心理潜能而进行的活动.   ……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无心理疾病,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施教者,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基础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健康心理是现代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石。  相似文献   

4.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界定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  相似文献   

5.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或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其个性发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一般而论,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课题,并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对该阶段发展任务的适应情况不同,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可能是健康的,  相似文献   

6.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都处于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地说,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其二是积极调节与发展自己的心理状态,即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消除了一切不良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界定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个人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中,我们对孩子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有效的教育策略,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矫治,将有助于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职能都是育人.德育主要解决的是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道德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的是促进学生心理成熟与发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和理想追求,使之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方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就与德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时俱进的德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另一方面,人的道德品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的形成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可见,只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德育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提出,心理健康就是指:(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比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一、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明确地把心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是对德育内容的拓宽,是对德育对象的深刻了解,是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何谓心理健康教育,从内涵来看,就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从性质来看,则包括补救性和预防性两项任务。对中职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缩短转变过程?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此问题答案的一部分。笔者在同意这一看法之余,试图再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以下简称心育)的内容、原则和策略做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心理健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何谓心理使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通俗地讲,心理健康即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对…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助于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发展,剧烈地变化,他们的身体、心理的健全发展需要心理健康做基础,因此,为使中学生能够保持健康心理,促进其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中学少先队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加强中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和行为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一种和谐状态。在对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概括与分析的同时,提出一些比较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调适心理技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能否在班级全面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起到关键性作用。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含义心理健康教育也称心理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  相似文献   

18.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其心理机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受教育者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的自主构建、相互作用的社会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