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2.
小允 《家长》2011,(6):9-11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只跟爸爸一起生活,我会很坦然地回答他:“我的父母离婚了,但我依然是他们的孩子,他们都很爱我。”听到我回答的人往往会对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其实他们不知道,在我开朗、阳光的外表下,也曾有一颗受伤的心。  相似文献   

3.
我在日常工作中,曾帮助过很多有各种违法行为的孩子,其中不少有偷窃习惯。他们的父母常常很担心和愤怒地说:“我这个坏孩子,经常偷窃同学的东西,怎样罚他也无法改变行为,真没有办法!”“我常对他说偷窃是犯法的行为,他也承认这样做是错的,但他总是不能自拔!”大部分犯了错误的孩子都知道自己做了错事,而且心中感觉内疚。适当处理和化解孩子的内疚心理是改善他行为的关键。以下是化解的方法:一、帮助孩子面对和承认自己的错处。有些父母协助孩子否认错处,甚至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种做法并不能教育孩子,只会令他黑白不分,泥足深陷。父母应该…  相似文献   

4.
亲子邮件     
主题:我很惭愧收件人:水冰发件人:一贝自从我懂事以来,说实在的,我并不快乐。因为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我的父母似乎和别人的父母不一样。我知道有很多同学的父母一天到晚就对着自己的孩子唠叨,提醒他们要好好学习。如果成绩考差了,说不定还会挨个“男女混合双打”。我的父母从不骂我,更别说打我。他们都是知识分子,爸爸妈妈都很优秀,多才多艺。而我,简直就是他们缺点的集合体,我太平庸了,连长相都是,别人看到我都会吃惊,说我长得不像爸爸妈妈。所以,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很失望。看到我永远都波澜不惊的成绩,他们的脸就阴阴的,也不说什么。和他们的同事、朋友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也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那些同龄的孩子, 我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我试图去做个优秀的人,但我做不到,真的,面对我有很多光环的父母,我时常陷入深深的惭愧之中。  相似文献   

5.
把孩子看成一粒种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人认为,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独自闯出一片天地,与其从小溺爱使他未来面对挫折惶恐无助,不如从小摔打摔打,“摔”出面对生活的勇气。因此,“残酷教育”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成为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这种“残酷教育”,我走进了幼儿园。  相似文献   

6.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半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人如果对父母都吝于付出,我们是无法指望他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的。相反,一个从小懂得回报父母…  相似文献   

7.
“家有老人是个宝。”这是现代许多双职工家庭发出的感慨。为了下一代,祖辈义无反顾,又走进子辈家庭抚养孙辈,让年轻的父母们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干事业,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后的一条亮丽风景线。但是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老人只有“苦劳”,“功劳”是受到怀疑的。不少文章用很大的篇幅描述和分析了老人带孩子容易产生的诸多问题,还经常听见有的父母咨询:“我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会有什么不利之处?”有的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父母却这样描述:“这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好几年,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爷爷奶奶们听了,心里一定很不是滋…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那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  相似文献   

9.
我和孩子的父亲在社会上都干得相当出色,但我不明白的是,与我们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孩子不管在学习方面,还是在与我们的情感交流方面都显得很一般,整日无精打采,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上海王倩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近,而是无法接近,难以进行情感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制定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医治孩子的各种心理疾患。若是发现孩子情绪…  相似文献   

10.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泼开朗,但也有一些孩子郁郁寡欢。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是悲观的,悲观心理倾向的形成,更多是受到了后天的影响。有些父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否定性的,譬如:“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如果孩子老是受到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很坏”、“很笨”、“很不讨人喜欢”,会觉得“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是我不好,事情才会这么糟”。孩子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慢慢地就会形成悲观心理。不仅如此,孩子还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幸”事件,如…  相似文献   

11.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孩子总爱做梦,他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却很沮丧,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一家医院的医生或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也好啊。在这个社会,即使这么小的孩子,也懂得“势利”二字。于是孩子很努力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孩子的父母很高兴。他们家住的条件并不好,厨房是公用的。孩子早晨醒来,听见母亲和邻居拉家常,嗓门很高很大,充满着喜悦和激动,说孩…  相似文献   

12.
我朋友的儿子今年4岁了,长得虎头虎脑,样子很讨人喜欢,但性格很孤僻,不愿与同伴交往,一天到晚都显得很安静,在父母的怀里呆上一小时也不闹。比他小的孩子去抢他的玩具,他也只知道哭。平时他最爱做的游戏就是“过家家”,但总是一个人做游戏,从不与小伙伴合作。我的朋友看到别的孩子那么调皮,总是说:“唉,我儿子要有他们一半调皮就好了。”看到朋友那么着急,我真希望你们能帮助他。  相似文献   

13.
我家姊妹众多,我排行老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天天忙于生计。在他们看来,能让孩子吃饱穿暖便是给了孩子全部的爱。在我眼里,父母是不懂得施爱的人,即便他们心中对子女有万般宠爱却不知怎样表达。所以,我自幼与父母感情不是很亲密。我八岁那年,我家老五我的小弟出生了.我不得不被停学在家里照料他。小弟很爱哭.  相似文献   

14.
韩磊 《八小时以外》2013,(9):104-109
2009年的夏天,文章接拍《海洋天堂》的时候已初为人父,他和太太马伊刑的女儿爱马已近一岁。没有孩子,你无法真正去站在父亲的角度考虑问题,因为可能你也是个孩子。“没有当父亲,我就无法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那时候是否出演《海洋天堂》,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关键在于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了解到了那群孩子的生活,我很感激他们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走进他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赵莉 《中学生博览》2022,(24):60-61
<正>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他们可以和自己沟通、玩耍、微笑,但却不能和别人交流,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好像有堵隐形的墙,把他们和社会隔绝起来,让他们以别人不理解的方式生活着。他是来自星星的孩子两年前我新接手一年级,我和“星星的孩子”便有了故事。在没接触星宝时,我觉得所有对于他的描述都是夸大其词的,而初识星宝就让我措手不及,头疼不已。初见时,他低头蜷缩在墙角,我笑着低下身子:“你是星宝吗?”他把头低得更深了,  相似文献   

16.
一个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形成“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自尊心极强的阶段,面对一系列的当众屈辱,一般孩子都承受不起这样沉重的打击。更何况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孩子。而父母如果仍然像以往一样要求他、批评他,只会起到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负作用,使孩子的问题更趋严重。即使一些孩子眼下不出现异常,也可能成为以后诱发心理问题的隐患。本案中的李铭从小是一个听话、省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是容易受伤害的孩子,他们往往不善倾诉内心的苦闷。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父母尤其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在家庭教育中,建议父母:从小要允许孩子适当顶嘴。不要一昧要求孩子“听话”。实际上,父母在家里也代表了“权威”,孩子跟父母“顶嘴”需要“反抗权威”的勇气.所以,“顶嘴”的孩子也更具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教书育人》2010,(6):9-9
健康向上的自尊心理是孩子们以后面对生活挑战的重要法宝,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更容易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矛盾,也更有能力抵抗消极的压力。相比之下,那些自尊心弱的孩子面对挑战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垂头丧气。如果他们再产生“我没有那么好”或是“我做什么都做不对”的想法,那么他们更容易变得消极、沮丧、孤僻。父母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尊呢?下面的几点建议也许会很有用: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一旦遇到需要他们表态或作出某种选择时,他们便会显得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追根溯源,这种懦弱性格与儿时不良的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些家庭中,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有的则认为“孩子是我的,我想让他怎样,他就得怎样”。本该放开手让孩子独立的,却一概都是父母说了算。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美国的父母指导思想十分不同。美国的父母更注重让孩子做出自己的选择的重要性,他们相信在选择中,能养成自理的能力。当他长大后,能从容面对日常生活中许多重要的选择。他们认为一个人做出的什么样的选择,就是在描绘他(她)的今后的人生。当孩子“早恋”时父母怎么办?我朋友秀——一  相似文献   

20.
近日,班主任在班会上组织学生为父母做件简单的事情,让他们当面对父母说“声谢谢”。并从“说谢谢”开始,培养孩子感恩社会、老师和父母的感情。这个活动意义不同寻常。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一个孩子,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是相当大的。但有的孩子将其视为理所当然,连说一声“谢谢”也不肯。有的孩子在校园里大手大脚地挥霍,全然忘记下岗父母的艰辛;有的子女有了工作和收入,却还向父母伸手,常“常啃老”“、吃妈”;有的子女虽然肯给父母钱用,却很少“回家看看”……“感恩教育”真不该缺失,因为只有知道感恩,才可能懂得回报。如果连一句“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