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地区的土匪是旧中国土匪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它在建国初期的演变、发展,直至形成大规模的反革命暴乱,都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面对建国初期西南地区的严重匪患,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方面相结合的社会控制政策,终于平定了土匪暴乱,清除了百年匪患,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新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赢得了安定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2.
杜中堂 《天中学刊》2009,24(6):103-10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匪患特别严重,豫南成为重灾区.土匪的残暴活动严重危害乡村社会,改变了乡村社会的生活模式.从乡村视野来探究土匪的来源、匪患成祸以及军阀政府应对匪祸的行动,可以认定,军阀政治、地方统治、区位特点、社会心理等是诱发匪患成祸、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倪嗣冲与民初安徽匪患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嗣冲于民初统治安徽近十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倪嗣冲一生的社会政治活动中,民初治理安徽匪患是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其治理动机、策略还是治理成效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而有进一步探讨的学术价值.民初安徽匪患严重,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破坏了社会秩序,阻碍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严重危及倪嗣冲在安徽的统治.倪嗣冲一生推崇武力,政治思想保守,在他看来,"匪患"既包括盗匪以及由破产无业游民、散兵游勇组成的土匪武装,也包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等政治对手,因而针对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的治理策略.主要有:对于一般盗匪,则组建民团,维护地方治安;对于政治对手以及危害较大的土匪,则派兵进剿,绝不姑息;对于活动于与其他省区交界的土匪,则联合相关省区,共同围剿;对于由散兵游勇组成的土匪武装,则软硬兼施,尽力招抚收编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民初"匪患"的社会根源并未消除,加上倪嗣冲军队军纪较差,百姓怨声载道,匪患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倪嗣冲之后的安徽,社会秩序依旧混乱,政局依旧动荡,民众大量流亡,成为安徽尤其是皖北地区长期贫困的一个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黄河三角洲匪患问题严重。土匪表现为股匪成群,区域性强;匪势猖獗,破坏性大;土匪横行,组织性强等特点。复杂的地理环境、频繁的战争祸乱、动荡的政治局势、繁琐的苛捐杂税、多发的自然灾害等都是匪患产生的重要因素。土匪的大量衍生危及百姓生存,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是全国匪患最为严重的地区。土匪已成为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一座大山。为消除匪患,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对土匪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稳妥、灵活的方针和政策:教育和争取抗日、进步的土匪;打击和消灭反动、投日的土匪等等。通过这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群众消除了匪患,密切了党群关系,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为沂蒙精神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福建,匪患深重。文章试以闽西北地区为个案,分析20世纪上半期闽西北地区的匪患及特点,来探究近代福建土匪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代皖西北地区土匪众多,匪患不断,对当时皖西北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成因主要与该地区的自然灾害、区域环境、民风与尚武传统以及战乱等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清末民国初期绥远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服饰、饮食、居住形式等个案研究,探讨该地区民俗变迁的特点及原因。这一时期绥远地区民俗变迁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双向的、渐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9.
土匪问题自古就已存在,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危机的加剧,土匪问题更是愈演愈烈,截至申共成立时期,中国已俨然成为“土匪王国”“盗匪世界”。关于土匪问题,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后和大革命时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进行分析、处理,对中国兵匪互通的特殊国情、匪情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认识到土匪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对国民革命的影响,号召并组织民众武装起来以抵御匪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0.
匪患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普遍而复杂的社会现象,旧中国云南的匪患状况是云南社会史的一个重要侧面.在民国时期,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加之灾荒频繁,战争不断,遂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和土匪.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多民族杂居,自然环境与社会问题较其他各省更为复杂,匪患也相当严重,研究云南匪患问题有助于全面了解近代云南社会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1.
绥远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显著特点是: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共产党从绥远地区的实际出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在绥察地区成立伪蒙古国的严重威胁和极其复杂的斗争环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分别开展了与傅作义、国民党顽固派、伪蒙古军、教会及其他会门、社会团体乃至土匪等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工作,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对于坚持、巩固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期闽西北地区的匪患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福建,匪息深重。文章试以闽西北地区为个案,分析20世纪上半期闽西北地区的匪患及特点,来探究近代福建土匪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匪患问题是近代中国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土匪史研究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史研究必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此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定研究范式,然由于各种原因,尚存在很多不足。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有利于相关问题的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也论民国时期的山东土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社会文化、经济条件、政治军事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山东的土匪在体现整个民国时期土匪共性的同时.在土匪成因、土匪来源、土匪的活动特点以及所代表的土匪亚文化等多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区域色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讨了绥远地区的教育近代化历程。绥远地区的教育近代化发轫于清末新政时期,在近代化过程中,遇到了诸如师资缺乏、经费不足等问题。有关当局虽然作了一系列努力,但就清末至民国以来的总体情况看,无论是近代式学校的数量还是学生人数,绥远地区都无法与内地诸省份相比。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经济、人口、观念的陈旧等因素都起着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匪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在民国时期变的更加的猖獗。民国时期的山东是土匪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这是由它独特的条件决定的,诸如特殊的地理地形、政治军事经济环境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如果不从根源上控制这些土匪产生的条件,山东的土匪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1926—1929年,绥远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绥远地方政府组建了救灾机构。制定了救灾的规章制度;采取了调查灾情,报告、宣传灾情,筹集款、物。发放籽种,施粥、平粜、工赈,设收容所。剿灭土匪,防疫,防灾等种种措施;部分地履行了政府的职能。但是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等原因。政府更多的注意力在如何筹集军费。如何调运军队,而在筹集赈灾款项,剿灭土匪和调运赈灾物资方面。力不从心,导致土匪猖獗、赈款赈物杯水车薪。不敷分配。大部分灾民因为得不到政府的救助。卖儿鬻女,流离失所。酿成一幅悲惨景象。  相似文献   

18.
20年代末的绥远灾荒,使得该地区民众大批死亡,而更多的人则沦为为求生存而四处逃亡的灾民。同时,还出现了相当猖橛的人口买卖现象,地方当局虽有令禁止,但实同具文。与这些情况随之发生的。是绥远地区人口性别结构的严重失街。总之,这一时期绥远地区的重大灾荒,引发了严重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本文概述了民国初年绥远地区汉族的民俗事象及其变革。民国初年绥远地区汉族的民俗具有如下特点:其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度贫乏.其二,民俗事象呈现出在传承中的发展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其三,鲜明的移民社会特征.辛亥革命对绥远地区民俗的影响是缓慢的、渐近的,这是辛亥革命局限性的反映,同时,民俗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皖北匪患多发,从当时多种报刊上我们发现,皖北匪患多发与民国时期不断的战乱、腐败失职的官僚体系、奢靡的社会风气、微妙的兵匪关系以及皖北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剽悍的民风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匪患问题不仅成为皖北地区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成为贯穿整个民国时期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