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由新华社国际部的记者编辑们含泪编写的《中国不可欺——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特急报告》,已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并在各地新华书店发行。该书收录了我驻南使馆被袭击现场的详细记录,刊出了邵云环绝笔、许杏虎战地日记、新华社记者采访邵云环之子的长篇报道,以及事发之后中国的愤怒、抗议,世界各国的震惊、谴责。并分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使馆的动因,驳斥了霸权主义者的诡辩。该书还及时收录了江泽民同志在欢迎我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大会侧记、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声明。  相似文献   

2.
虽然在刚刚发生的澳大利亚驻印尼使馆爆炸事件中,并没有伤及澳大利亚人,但在印尼的澳大利亚人,无疑已经成为伊斯兰祈祷团的头号袭击目标。针对澳大利亚人而实施的已遂或未遂的恐怖事件,则层出不穷。从2002年巴厘岛爆炸案开始,已经有近百名在印尼的澳大利亚人死于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3.
在我担任驻美大使的三年里,最难的日子莫过于1999年处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使馆这一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4.
王辉 《声屏世界》2001,(1):21-22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声画高度溶合的典型场景。在1998年抗御特大洪灾、以及在1999年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被炸的报道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出现了许多采制得当的典型场景,引得许多人边看边流泪、边流泪边看。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这样一条消息:在我驻南联盟使馆被炸之后的第二天,处理善后事务的我国代表团来到了被炸现场。这条报道代表团在被炸现场的新闻,向人们展示的是坍塌的楼房、被导弹击穿的楼板,在一片残砖碎瓦里,朱颖烈士的父亲——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一把抓起带着女婿、女儿血迹的棉被泣不成声……那一瞬间每个人,都会被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5.
<正>1925年6月初,张闻天参加中国共产党,随之被党组织秘密派往苏联留学,没有回家同家人告别在战争年代,他不可能回到上海。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他才有机会四次来到上海,他对这座与其一生难舍难分的城市,有着深深的眷恋。1951年:时隔30年,父女见面1951年3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任命张闻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4月6日,周恩来批示,决定由张闻天任外交部分党委驻欧特派代表,统一领导中国驻欧洲各使馆支部。  相似文献   

6.
5月8日8时许,人民日报网络版得知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消息后,当即与国际部领导和记者吕岩松取得联系,9时25分在国内媒体中第一家在网上发布了中国记者采写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中文消息。12时25分,他们将电话采访吕岩松的大使馆被炸目击记在网上发布,这是中国第一篇较详细描述使馆被炸的稿件,第一次披露了光明日报评杏虎、朱颖夫妇遇难的消息。之后,网络版及时组织力量,实行24小时滚动播出。在主面上开辟“强烈抗议北约暴行”专辑,收集有关新闻报道上网。至11日上午7时,已有网友上贴文章6900多篇。10日(星期一)访问量(pagevie…  相似文献   

7.
在巴阿边境采访 作为新华社第一个被派往靠近阿富汗前线地区的摄影记者,我奉命从香港业太总分社出发,于9月19日清晨约5点,飞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和新华社伊斯兰堡分社文字记者孙浩会合后,赶到美国驻巴使馆及阿富汗驻巴使馆等高度戒备的区域采访。在美驻巴使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蔑视《联合国宪章》,严重践踏国际关系准则,悍然使用5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粗暴侵犯中国的主权,损害了中国的尊严。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遇难,20多人受伤。事件发生后,整个中国为之愤怒,整个世界为之震惊。新华社国际部的同志们在悲愤之中,以最快的速度编写了忡国不可欺──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特急报告》一书,并交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中国不可欺》一书,真实、详细地记录了我驻南使馆被袭击的情况,收录了邵云环绝笔、许杏虎战地日记,刊出了新华社记者采…  相似文献   

9.
吕岩松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在去年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中,炸弹落下后,他常常第一个到达爆炸现场,拍摄下那惨烈的场面;他的文章使亿万中国人为之激动、为之流泪、为之愤怒。是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我3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了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他也是我被炸使馆中唯一幸存的记者……这,是个浑身是胆的英雄,一条无所畏惧的好汉。可当记者推开他办公室的房门时,迎接的却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他一脸的书卷气,热情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腼腆、…  相似文献   

10.
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驻南使馆进行导弹袭击,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中国期刊界在愤怒声讨暴行的同时,迅速撤换稿件,推出一批抗议北约暴行、宣传我国严正立场、悼念三位死难烈士的文章和图片.表达了我国人民和期刊工作者的心声。宣传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表达中国人民的愤怒心情,是五月份出版的期刊的共同特色。新华社5月17日出版的《望》新闻周刊第20期,用一半的篇幅,刊登了特别报道《怒吼的中国:最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其中刊出了江泽民主席、来基总理、胡锦涛副主席和唐家璇外长…  相似文献   

11.
要闻举揽     
凸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时SO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北约5枚导弹的袭击,造成我使馆馆舍严至毁坏,中国记者即云环、许杏虎及妻子朱颖以身殉职,ZO余人受伤。当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最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凸连日来,全国各地各界纷纷以集会、游行、座谈等形式,愤怒声讨北约集团所犯T的滔天罪行。凸5月9日,胡锦涛副主席就北约野蛮袭击我驻南使馆事件发表电视讲话.高度评价人民群众的爱国行动,同时对抗议活动提出要求。凸连日来,中宣部、中国记协、国家新闻出版署及全国各新闻单位纷纷集会,强烈回资北约暴行…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我是驻尼日利亚使馆文化处的外交人员,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读中国人自己的《新闻周刊》。据我所知,在  相似文献   

13.
1999年6月22日上午10时,象征和平的108只鸽子腾空而起,由我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新快报>社、广东天地广告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人民不可侮--全国各界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活动摄影展>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开幕.与此同时,由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和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我馆协办的<目击暴行--人民日报战地记者吕岩松新闻摄影展>也在另一展厅展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于幼军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两个展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广大观众通过照片可以直观而全面地目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悍然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北约自3月24日以来在南联盟领土上制造的种种"人道主义"灾难,以及中国人民强烈抗议北约暴行的历史场景.  相似文献   

14.
正领事部的房东1984年中,我被派往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工作。到使馆后没有多久,领事部搬家,从使馆搬到在外面租的房子。因为随着中瑞关系的发展,双方的公务、商务及旅行人员越来越多,在门道设置的狭小接待窗口,已满足不了工作需要。新址在距大使馆不远的巴尔德士街7B。房东是位政府职员,住7A。两家共用一个过道和一个小后院。1985年新年,房东请领事部人员吃晚饭,这是我们第一次踏进他家门。只见客厅迎面墙的壁柜里,  相似文献   

15.
<正>1982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邀请我去东京大学进行为期14个月的学术研究。这是我第二次在这个繁华城市作长期停留。第一次是在我国驻日使馆工作了5年。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9,(4)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疯狂袭击我驻南外交使馆,残杀中国新闻记者,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和国际关系准则。同时,也彻底暴露了西方资产阶级所鼓吹的“新闻自由”的垄断性、侵略性和欺骗性。“新闻自由”,是通过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工具实...  相似文献   

17.
1997年上半年,阿尔巴尼亚局势急剧动荡,内乱四起,酿成严重政治危机,为二战结束以来所仅有。我作为新华社驻地拉那记者,目睹和亲历了内乱的全过程,与我驻阿使馆留守人员共同度过了那难忘的近百个日日夜夜。 事出有因 阿尔巴尼亚发生的令世人瞩目的武装骚乱,绝非偶然,但是由民主党控制的军队、警察顷刻土崩瓦解、地方政权几乎完全瘫痪、全国大部分军火库被抢,近百万支枪械和上千亿发子弹流散于民众之手,则是人们  相似文献   

18.
袁伯生 《中国档案》2006,(10):12-12
所谓使领馆档案的特权与豁免,一是指使馆或领馆的档案在接受国不受侵犯,接受国负有特殊责任,采取一切适当步骤和措施,保护派遣国驻本国使馆或领馆的档案免受侵害;二是指第三国对过境的使馆档案或领馆档案,应一如接受国给予同样之自由及保护。这是一项长期形成并被广泛接受的国际惯例,是外交特权与豁免和领事特权与豁免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是当之无愧的好新闻。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后,再次捧读全文,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又回到了19X)年5月那让世人震惊、国人激愤的日日夜夜;工穷又回响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开创者之一的李大刊的锋锋格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平。“生活是新闻的源泉”,这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这正像一个人,离开了食物、空气和水根本无法存活。没有生活,就没有新闻作品。但有了生活,如果没有新闻工作者去劳作、奋斗、采集传播,尤其是在那血与火的生死考验面前,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20.
唐微风和我共事十年。1960年我被整下台,不久他被下放到山西省永济县。他自幼患有残疾,跛一腿。人极聪明,好强、好胜,孤身一人,又不善料理自己的生活,在三年困难时期,被迫离职,回到了上海。1964年,吴小武从一位同志处听到他的消息,告诉我说,唐微风离职时只拿了800元,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