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 《今传媒》2014,(8):26-28
"报网互动"语境下,传统大众传播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可以尽量弥补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优势,达到互利双赢甚至多赢。在"报网互动"语境下的新闻生产过程之中,受众不但是信息的消费者,还是信息的生产者。他们既参与新闻初级生产,也参与新闻的再生产之中。在初级新闻生产过程中,受众参提供的某些信息资源可以供专业新闻工作者直接加以利用。在新闻再生产中,受众转发、收藏新闻,与媒体进行互动,甚至对新闻进行改写。受众参与新闻生产具有非专业性、聚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平面纸媒掀起的“报网融合”、“报网互动”,在全国可以用此起彼伏来形容。与大众媒体相比,专业报限于传播内容,读者群显得相对特殊单一。一向处于“钱少人少受众少”相对弱势的地方专业报,又该如何在这股“报网融合”大潮中不落伍呢?  相似文献   

3.
纸媒赢利,赢在"二次售卖",即以新闻信息卖受众眼球,以受众眼球卖广告信息.如火如荼的报网融合给纸媒带来了什么?其信息产品被廉价或无价地融合进了网媒;其原有受众不断向网络迁移;其"新闻+广告"的二次售卖模式也被网媒牢牢套用……报网融合,初衷是为纸媒赢取平台、赢在长远、赢得永续,可眼下,纸媒渐成网媒的"打工仔",网络蛋糕(基于纸媒信息而生的77.2%网络新闻阅读份额)的分割与讨要正在无序的融合中变得日益艰难.  相似文献   

4.
胡敏 《新闻世界》2012,(6):122-123
当下,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推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互动的新阶段,即“报网融合”阶段。它不同于以往两种媒体的协作,它的目标是在广度和深度上实现融合。但是,在报网融合新格局中,特别是在传统纸媒应对网络公民新闻的挑战下,应该充分利用优势,对网络热点新闻通过发现、参与、强化三个手段来突出纸媒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从而积极引导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5.
报网互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报网互动是从媒介融合的角度而言,两者是媒体的互动;狭义的报网互动指的是报纸与网络上开辟某个专栏,这主要是栏目的互动。传统的纸媒与互联网的融合既是媒介进化的必经阶段,又是纸媒在电子传播领域的一次摸索性延伸。这种融合由媒介的进化与广大受众的共同需求所决定。  相似文献   

6.
在受众分流的时代,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受众群。即使同质媒体,其受众群也不尽相同。报纸的读者,一般带地域或行业的特点。媒体在对重大事件报道时,既要有人人关心的普遍性的新闻,又要有本报主要读者群特别关注的相关新闻。所以,地方纸媒完全有空间好好经营本地化  相似文献   

7.
陈长军 《新闻世界》2014,(11):80-81
随着数字新媒体的深入发展,受众在新闻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阐述了报网互动视域下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基本模式和基本特点、不足与对策,重点分析了报网互动视域下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8.
艾臻 《新闻通讯》2014,(5):50-52
传统纸媒与新媒体融合本质是传统纸媒的新闻采编力量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相结合。媒体融合要求传统报业的新闻报道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变革:善于在网络上开展新闻传播、善于使用数字技术采写新闻、善于为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善于与受众开展密切的互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多媒体新闻、数据新闻、博客新闻、公民新闻、聚合互动新闻、“群体外包”式报道。这预示着媒体融合将促使新闻报道形式出现以下的创新发展趋势:从运用事实报道到运用数据报道,从报社专属报道到受众参与报道,从媒体立场报道到个人立场报道,从图文并茂报道到多媒全息报道。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崛起与各种新型传播媒介的发展,传统纸媒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如何从报纸新闻编辑工作入手,提高创新能力从而发展更多受众成为了当务之急,文章主要从融媒体与传统纸媒的差别作为入手点开始论述,从而给出融媒体时代做好新闻编辑工作的关键要点建议,为融媒体新时代发展提供思路。从而帮助传统纸媒更好地抓住时代的契机,大大适应融媒体时代,创造更多的受众群体。  相似文献   

10.
今天网络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而本土的热线新闻一直是纸媒拉近读者情感和心理距离的最前沿阵地。网络媒体对纸媒体热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纸媒的线索分流、受众的分流和新闻文风改变等三个方面。如何应对网络对本土热线新闻的冲击和影响,将成为热线新闻乃至纸媒今后应该长期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今天网络媒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分流着传统媒体的受众群.而本土的热线新闻一直是纸媒拉近读者情感和心理距离的最前沿阵地.网络媒体对纸媒体热线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纸媒的线索分流、受众的分流和新闻文风改变等三个方面.如何应对网络对本土热线新闻的冲击和影响,将成为热线新闻乃至纸媒今后应该长期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用户自行生产内容的兴趣正变得高涨,多渠道发布、阅览新闻的媒介不断增多,传统的受众被动接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用户的新型需求。传统纸媒面临着读者流失、广告下滑、盈利降低、渠道衰减等问题。寻求转型升级,实现媒体融合才是纸媒突破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3.
网络传播下新兴商业媒体以技术和渠道优势争夺用户、分化受众,使传统媒体被边缘化,地方主流媒体(纸媒)陷入内容被覆盖、受众流失、营运困难等困境。这需要从顶层设置新闻传播的规则,维护传播价值平衡,如此方可重构传播秩序。地方主流媒体可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坚守内容生产主阵地持久作战,以"新闻服务"融入市场,多向突围,重塑网络传播的主流品牌。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媒体不断出新,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途径的同时,也使得传统报纸媒体出现窘困境地,新媒体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方式,强有力地吸引受众的兴趣。新媒体时代下,对传统报纸媒业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也对报纸新闻记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融合新媒体,才能使传统报纸走上发展的新道路。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的地市报纸新闻记者角色进行探究分析,给地市报纸新闻记者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时代,新闻传播没有边界,受众需求没有边界,无限的数字空间给了地方媒体更多发展的可能性,传统的区域壁垒不断被打破。得益于多年的区域深耕,地方传统媒体仍然有区域新闻影响力优势。本文认为,随着新媒体的应用,地方媒体的全国化报道布局会更加快捷有力,满足受众需求,进一步塑造地方媒体的品牌影响力,并反哺本地服务和运营。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三昧》2008,(1):47-48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应金泉在2007年第11期《新闻实践》杂志发表《报网互动中的纸质媒体变革》一文,指出: 新闻生产方式从单一的制作版面转向打造内容生产链,受众直接参与新闻产品生产。报网互动的链条从“网民提供报料——记者采访求证——新闻产品见报——网民参与调查或跟贴——记者再采访——新闻产品再见报”这样一个循环往复多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红 《传媒》2018,(12):25-26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不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传统纸媒昔日"一纸风行天下"的风采已经褪色,纸媒发展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在这种形势下,纸媒融合发展成为当前热点话题.《春城晚报》创办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和报网联动的全媒体融合发展传播模式,连续三年位列"全国晚报20强".《春城晚报》媒体融合的实践与探索,对我国传统纸媒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中央级媒体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等,由于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且覆盖面广,因此以播发全国各地受众都关注的重大新闻为主,而地方媒体以发布特定区域的新闻为主。  相似文献   

19.
通常意义上的国际新闻实际上是“他国”新闻,主要指发生在本国以外的新闻。由于实力和政策的限制,地方媒体一般不具备国际新闻的采制能力.通常只能采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提供的稿件,加之受众获取国际新闻渠道的增多,导致地方传统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内容上缺乏独家性,在时效性上比不过国家级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尽管受众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处于上升状态,但许多地方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对本地受众的吸引力却呈下滑之势。  相似文献   

20.
李莎 《东南传播》2014,(7):78-79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纸媒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对于传统纸媒突围的可行性及方法,学界有很多不同看法。该研究从分析新媒体发展,传统纸媒衰落的大背景开始,进而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新媒体与传统纸媒关系的四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争取各自的生态位、新旧媒体相互取代、新旧媒体的互补及受众的使用和满足。最后,给出传统纸媒在困境中突围的可行性建议,包括开发社区报资源、使阅读纸质读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