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简介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是哈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研究语篇之语义结构的成果,该理论的要旨在于具体阐述了语类(指所有语篇的类型)目标实现和语境配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医药健康类语篇在雅思阅读考试中占的比重较大,难度较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熟悉和把握此类体裁的阅读文章,本文以Hasan教授的语篇体裁结构潜势理论为指导,从语篇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用归纳法来总结医学类雅思阅读语篇的体裁结构潜势。通过对医学类雅思阅读语篇的结构潜势模型进行构建,把体裁结构潜势理念引入英语教学,从而达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促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语类结构潜势理论简介语类结构潜势理论(genetic structure potential)是哈桑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研究语篇之语义结构的成果,该理论的要旨在于具体阐述了语类(指所有语篇的类型)目标实现和语境配置的关系。所谓语境配置是指“一组实现语场、语旨、语式的值”。哈桑将这三个“值”具体化为:语场通过题材来体现,语类目标一般内含于题材之中,构成语篇中起话题导向的话语范围,  相似文献   

4.
语篇教学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教学其实就是语篇教学。在语义系统网络所提供的意义潜势与语类图武结构形成的结构潜势的相互作用下我们就能够生成恰当的言语。语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培养学习者根据语类结构潜势选择得体的语言来表达功能意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语类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依据Hassa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对20篇语言学学术著作中英文前言的语类结构进行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对比,旨在了解此类语篇的宏观结构及其所反映的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定语篇的翻译要求具有特定的语篇结构,针对大学生在完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本文以Ha-son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建立的模式为语篇翻译的理论基础。对Hason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进行一个较详细的阐述,使其成为语篇翻译的宏观结构、功能和微观层次意义较为可操作的理论模式基准;并以几例语篇翻译为例说明其可操作性。最后对此理论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不妥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和读写相关性理论,本研究建构了"以读促写"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san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虽然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语类意识,培养人们语类语篇的敏感性,但从语类的界定、语类决定因素、语类与文化的关系三方面考虑,GSP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公司简介语类为例,GSP理论存在下列局限性:未将体现语类特点的非语言特征纳入描述范畴;仅以语境配置(CC)中的"语场"作为区分语类的唯一标准,而未意识到CC三要素在语类结构确定中共同发挥的作用;未将语类的描述与文化背景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体裁结构潜势是从语言功能的角度确立语篇体裁的宏观结构.掌握各类语篇体裁结构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不同语篇图式结构和建构过程,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和不同思维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语篇的整体理解力。鉴于国内外学者针对将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的适应性研究较少,本文尝试将Hasan的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探讨该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适应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选择学术论文语篇和学术演讲语篇作为研究的对象,考察、对比和分析语境配置变量和语域变量的改变对语篇体裁结构潜势的影响,揭示语境因素与语篇体裁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证实语言形式是“意义潜势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语篇历来是批评性话语关注的焦点之一,但鲜有关注自然灾害的。2008年初中国遭受了五十年未遇的雪灾。分析选自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国内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对中国雪灾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美国媒体对雪灾破坏程度的描述远比中国媒体所描述的严重,呈现出一个脆弱的中国形象。对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研究对英语学习者、教师和研究者在新闻阅读与教学上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灾难新闻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难,是现实中人们遭遇到的种种困难、挫折或险境乃至悲剧。灾难新闻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反映客观世界变动的新闻品种之一。其传播在社会中的影响突出,因而尤为值得人们关注。中国和西方在灾难新闻报道方针和倾向上存在重要差别。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自然灾害频繁,以报纸为主体的大众传媒对此给予高度关注,从各个方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各个时期频发的灾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媒体还直接参与历次抗灾和赈济灾民的社会活动,表现出大众传媒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强烈责任感,显示出大众传媒干预社会生活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闻首要的基本属性是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虚假新闻是对新闻真实性的背离,媒体对受众提供虚假新闻既可以构成违约,也可以构成侵权。如果新闻媒体提供给受众的是虚假新闻,并且此虚假新闻是新闻媒体自己杜撰的,则新闻媒体既是构成侵权责任的主体,也是构成违约责任的主体;如果虚假新闻的提供者是政府机关或自由撰稿人,则新闻媒体因过失导致虚假新闻的传播,新闻媒体应承担违约责任,政府或自由撰稿人则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5.
肖晶  席晓青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2):45-48,140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的倾向性总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提高英语读者对新闻倾向性的理解能力,国内学者以语用学、系统功能语法和评价理论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英语新闻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新闻叙事属性研究的发展,新闻叙事学这一边缘学科逐步兴起,但其学科历史短,可借鉴资料少。结合美国《纽约时报》对日本3.11大地震的报道实例,本文着重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模式两个方面探讨灾难新闻的倾向性,一方面可以提高英语读者对灾难新闻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实新闻叙事学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
雷晓艳 《唐山学院学报》2011,24(1):36-37,59
2002年以来,我国电视媒体对重大灾难事件的报道从报道理念和方式上都较之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从"人本位"向"事本位"转变,在报道中逐渐注意以公民化视角来关注灾难事件。从新闻媒介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次新的传播变革,可以算作中国新闻信息公开化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媒体在各种重大灾害性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为防止灾害性报道中的媒体错位现象,媒体应明确传播职责,更新观念;应针对国情,实现灾害性新闻报道的再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报道灾害性事件时缓解各方矛盾、降低社会恐慌以及减少不良效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是中国2012年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纽约时报》是最具公信力、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之一。本文运用了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对《纽约时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的报道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发现本次报道依然是采取了政治议题为主要报道框架,其中又以国内政治议题为主;并且,本次报道还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西方对我国政治会议报道的"刻板成见",其批评框架所占比例里低于肯定框架,所采纳的信源也以中国官方和专家学者为主,大部分报道也配上了来自权威媒体的现场图片,保持了一定的中立性、客观性、平衡性。这标志着外媒对我国形象、工作的认可,也是我国外宣工作取得的重大进步,同时,这种平衡性和中立性,也为我国的外宣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9.
新闻标题是一条新闻的灵魂,起着高度概括新闻内容和吸引读者的作用。通过对比中西方有代表性的《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灾难新闻标题,可以分析出中西文化差异在媒体环境,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方面对新闻标题的影响,以及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为今后灾难新闻的理解和新闻标题的撰写提供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正面临着内容与网络同质、时效滞后的严峻局面。报纸体育新闻版面实现编处和包装创新,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昨日新闻的编处要独辟蹊径;突发新闻的编处要快速“落地”;重大赛事的报道可提前介入;焦点新闻的编处要注重包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