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两位好!今年夏天重大体育赛事格外多,欧锦赛、亚洲杯、8月份还有举世瞩目的雅典奥运会,咱们的体育记者也比较繁忙,炎炎夏日对他们来说更多了一分火热。两位都采访过许多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今天想请你们谈谈如何搞好大型国际赛事报道。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报道这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在出发前,体育记者应从哪几个方面作准备?  相似文献   

2.
肖忻 《新闻前哨》2005,(9):97-97
在中国,喜欢国际足球的球迷占据了很大比例,国际足球报道因此成为体育赛事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体育周报》特派记者,曾经有幸在现场亲历过世界杯、欧洲杯等大型国际足球赛事。以2004年葡萄牙欧锦赛为例,谈谈本人在国际足球赛事采访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世界杯足球赛为期一个月,是国际重大比赛中赛期最长的一项赛事(奥运会等综合运动会的赛期一般不超过16天)。在为期33天的采访中。足球比赛当然是记者采访的重点,但有关媒体的新闻也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4.
8月28日,随着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各大赛事的正式开始,我走进了那片没有硝烟的战场……8月29日,我接到了我的第一个任务———采访桥牌比赛。第一个采访任务就让我有了打仗的感觉。由于桥牌比赛在之前的大运会没有作为比赛项目出现,而且以前接触的很少,所以怎样把本次的大运  相似文献   

5.
黄璇 《东南传播》2012,(10):185-186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没有丰富、多样的采访素材,就没有生动、鲜活的新闻报道。面对更加复杂的体育新闻报道,体育记者需要面对更多类型的采访对象,他们有的合作,有的不合作,这往往给体育记者的采访带来很大的麻烦,记者必须在与每个采访对象的一次或多次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逐步与之进行博弈,最终挖掘出新闻素材,得到报道需要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本文基于电视体育新闻采访实务中遇到的瓶颈,主要根据博弈论的概念类型、通过实例分析在记者在电视体育新闻采访过程中面对合作型和非合作采访型采访对象所采取的博弈手段。  相似文献   

6.
东京奥运会精彩赛事之外,体育记者的赛后采访同样引人关注,有些甚至引起了热议.本文聚焦分析东京奥运会报道中体育记者赛后采访案例文本,探讨体育记者如何充分认识角色定位,提出体育记者在采访内容、采访对象、传播受众等不同角色维度中需要平衡的关系、提升的意识及避免的问题等规范与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7.
因为中国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法律上没有规定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而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但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由莫过于以下几点:1.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2.涉及对他人的评论会带来不良反映和陷入诉讼;3.违背采访对象的意愿;4.不知情。 当然,采访对象还可以找出许多正当的或不正当的理由,来拒绝记者的采访,比如时机不成熟、有负面影响、会给工作造成被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完成报社交待的报道任务…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和报道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扎实、细致和成功的采访,就不会有精彩的新闻写作和报道,这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但如何才能搞好新闻采访却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用心琢磨一番的。本文对行业媒体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需要采用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琦 《新闻采编》2013,(1):29-30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面对不同的采访现场,该采取怎样的提问方式更好。年轻记者刚入行时,什么都觉得新鲜,采访也有激情和冲动,提问方式往往没有讲究,也能完成一些题材的报道。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年轻记者后劲不足,感到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写出的东西就成为一种模式化的新闻,甚至还有的记者把往年的同类报道模式拿出来,对照着内容旧瓶装新酒,  相似文献   

10.
潘泉 《新闻知识》2006,(8):62-63
电视新闻采访是一门涉及声音、画面和文字方面的综合性艺术,在采访中,记者通过画面组接技巧这个特殊的蒙太奇来进行蒙太奇思维,将采访对象用摄像机现场记录下来,以流动的画面和声音进行传播,传播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感官,致使观众身临其境,快速视听到事件的本来面目。就整个电视新闻而言,采访是新闻工作的先导,是新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是每个新闻报道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任何电视新闻报道的产生都离不开采访,不会采访当不了记者,采访水平不高成不了优秀记者,采访决定了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关系到整个宣传报道的成败。电视新闻有没有技巧呢…  相似文献   

11.
戴欣  吕孟津 《军事记者》2004,(12):52-52
“采访是写作之母”。要写好一篇报道,没有扎实、成功的采访作基础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极为重视在写作前的采访工作。采访必须重视效果,掌握采访方法是提高采访效果之必需。而要搞好采访,必须把握这样几对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作为体育新闻工作者,笔者有幸参与了其中的报道。虽没能像众多同仁那样奔赴赛事现场进行采访,但全程参与了外围和后方报道工作,同样为读者奉上了一批鲜活的稿件,也积累了一些大型赛事报道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说的就是采访的重要性。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技巧,尤其是人物采访更是如此。记者要想挖掘出生动鲜活的感人细节、采访出富有深度的稿件,采访前准备工作十分必要,笔者在多年的采访实践中深深体味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会花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胡革辉 《新闻前哨》2012,(11):42-44
作为世界羽坛最高级别的赛事,2012汤尤杯在武汉举行。这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体育新闻中心成立后面临的第一场重大战役,也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练兵机会。在总共16天的采访中,体育新闻中心8名记者组成的采访团队圆满地完成了这一重大采访任务,采写的一批独家稿件在同城乃至全国媒体中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因为中国多年来还一直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也就不知道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而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 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由莫过于以下几点: 1、涉及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 2、涉及对他人的评论会带来不良反映和陷入诉讼。 3、违背采访对象的意愿。 4、不知情。 此外,采访对象还可以找出许多正当的或不正当的理由,来拒绝记者的采访,比如时机不成熟、有负面影响、会给工作造成被动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完成报道…  相似文献   

16.
侦查性采访包容于目前大量出现的隐蔽采访中。就目前通过隐蔽采访所做的报道来看,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褒扬采访对象的报道,对这类报道实行隐蔽采访,主要是为了通过隐蔽采访获得更真实、更自然、更美的形象、声音和动作。比如,有的劳动模范面对摄像机、录音机、照相机会产生一种紧张不自然的感觉。这时用偷拍偷录或不暴露记者身份的化妆采访,就可满足“更真实、更自然、更美”的要求。第二类是对采访对象既不褒又不贬的中性报道。比如,要获得集市上卖菜的和买菜的讨价还价的情形材料,如果事先告诉他们要拍录或者被他们发现你在拍在录,可能他…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计划采访与即兴采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采访,无外乎分为计划采访和即兴采访。计划采访,顾名思义,是记者按照事先拟定好的计划对被采访者进行的预约性采访。相对于即兴采访,计划采访属于线性采访,打的是有准备之仗;而即兴采访这种报道形式,是记者在采访现  相似文献   

18.
要求总编辑(泛指媒体业务领导)像普通记者一样在采访第一线,不太可能,但在重大报道中,要求总编辑带领采访团队深入到采访第一线,既必要,也可行,更具有重要意义。总编辑深入采访第一线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6,(20):F0002-F0002
自8月29日,大众报业集团“重走长征路”大型集体采访活动开始。在为期1个多月的采访中,集团6位记者沿着红军长征的足迹,对长征中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进行了实地采访,感受当年红军长征波澜壮阔的场景,发回了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总是希望在新闻中寻找新鲜点和亮点,这也对新闻的报道者——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新闻采访的艺术成为摆在记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结合新闻记者采访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