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育良 《兰台世界》2013,(4):112-113
<正>《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清乾隆时编纂,始于1772年,经10年编成,因此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又因此书囊括了古代诸多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从编纂、献书,到补书、护书浙江士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功至伟。一、编纂《四库全书》的编纂浙江士人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2.
金贞祐南渡后,诗坛兴起了一股宗唐得古思潮,这种风气既受到了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的影响,是金代士人正统观念在诗学中的反映,同时也是金末文学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3.
金贞祐南渡后,诗坛兴起了一股宗唐得古思潮,这种风气既受到了当时动荡的社会形势的影响,是金代士人正统观念在诗学中的反映,同时也是金末文学发展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初,以"南京零距离"开播为标志,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潮.回顾上世纪80年代末的"电视文化热"、90年代初的"电视纪实热"、90年代中期的"电视谈话热"、90年代末期的"电视综艺热"、新世纪初的"电视真人秀热"……似乎都没有摆脱经济学上的生命周期年轮.  相似文献   

5.
中国已经到了这样的历史时刻,需要发掘并重建这样一种精神追求,需要让"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融入中国的脊梁。这其实并不仅仅源于西方知识分子精神的浸润,更是对中国传统士人风骨的执著秉持。国人需要相信,离地三尺,真的有"神明"  相似文献   

6.
2006年以来,一种叫做"穿越文"的新文学题材开始在出版市场上崭露头角并迅速将这股热潮扩散开去,引领了一股新的阅读潮流。"穿越文"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新题材,发源于网络,总的来说,是指文中主人公穿越时空,在另一个时代发生一系列故事的小说统称,  相似文献   

7.
罗宗强先生的《明代后期士人心态研究》一书,于2006年6月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继《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之后,又一部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士人心态的力作,对明代后期更确切地说是对从嘉靖前后以至天启初这一时段士人群貌,作了客观精审而又深刻透辟的描述。与《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相似文献   

8.
明清社会的士商渗透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士与商相互渗透的现象从来没有断绝过,不过在明代以前,这主要限于地主阶级中上层。对一般士大夫来说,大都恪守祖训,埋首功名,较少涉猎商业;而商人在抑商的一贯政策下,也受到竭力贬抑,士与商二者之间泾渭分明。从明嘉万年间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一系列的新变化,士人经商与商人业儒的现象普遍发生,士商渗透成为一个显著的社会特点。一明清士商渗透的基本状况明清士商渗透包括士人经商和商人入士两个方面。1.士人经商明嘉万以后,“缙绅士大夫多以货殖为急”①,士人经商成为普遍现象。在江南地区,“…  相似文献   

9.
李慈铭是晚清著名的文史大家,他与同时期士人有广泛而深入的书籍往来,根据《越缦堂日记》记载,士人间的书籍往来方式包括友情赠送、主动索取、请人代购及书籍互换等,往来书籍多为新出版刻印、自著(刻)及亲友所著(刻)书籍,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各部,书籍往来实质上是士人维系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客观上促进了文献出版和学术流播。  相似文献   

10.
所谓"另类",必是脱离"主流"之外的,就是存在于主流之外的支流。另类往往是独特的,它表明了一种与众不同。最近,中国的文坛掀起了一股"颠覆"风。孔子被"贬"成"丧家狗",李白被戴上"大唐第一古惑仔"的帽子,诸葛亮被鉴定为"中国最虚伪的男人"等等,一个个古代名人被解读得面目全非。这种颠覆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炒作。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古代的"升学宴",不能不说到唐代的"烧尾宴"。也许是它太奢侈了,这个始于唐中宗时期(公元705-710)的"烧尾宴",仅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20多年,到了唐玄宗开元时期,就销声匿迹了。今天"升学宴"的奢侈程度,已经与唐代的"烧尾宴"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今天的"升学宴",只包含高考学子的"升学"之"宴",而"烧尾宴"呢,既包括"士人初登第",也包括公务员"升了官阶"之宴。所谓"烧尾",传说中有三种说法,一是兽变为人,尾巴还在,必须把尾巴烧掉。这有点"狐狸尾巴藏不住"的味道,因为在中国的民间  相似文献   

12.
视频网站发展了五年,已经逐渐步入了青年期.在初期发展中,这块蛋糕一直被商业视频网站独占.直到2009年3月,广电总局提出"加快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发展",把发展新媒体摆到广播电台、电视台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上.短短一年之内,央视的"国家网络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的"中国时刻"、浙江广电集团的"新蓝网"、湖南广电集团的"芒果TV",还有上海、苏州、无锡、安徽等地的网络电视台纷纷上线,形成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乐坛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风"流行歌曲浪潮.本文在总结分析"中国风"现象来龙去脉的基础之上,运用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批判性解读,认为中国风歌曲在制作上存在着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点,在听众接受上存在着精神涣散和听觉退化,而其具有的怀旧情结能够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每月视点     
事件伦敦书展将掀起"中国风"将于4月16日揭幕的伦敦书展上,中国将以"市场焦点"主宾国身份亮相,活动数量超过300场,届时将在英国掀起一股强劲的"中国文化风"。"五行"元素融入中国展台据透露,这次中国主宾国展台的设计别具一格,将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它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保存了非常丰富的古代文献资料。"南三阁"《四库全书》历经太平天国战争,仅文澜阁《四库全书》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源于浙江士人发起的补钞。也正因补钞,文澜阁《四库全书》具有现存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四库全书》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皎洋 《东南传播》2014,(8):105-107
2006年横空出世的《变形计》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文化品位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给当时娱乐盛行的中国电视荧屏注入了一股清泉,获得了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变形计》在节目创意和价值观念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对底层大众与城市民众的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凸显了人文主义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将国外的电视节目形态成功移植到了中国电视荧屏上。  相似文献   

17.
孙鲁梅 《东南传播》2020,(10):130-131
2016年以来,荧幕上的思想政论类节目层出不穷。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这类节目中的一个细分领域——思想跨年节目,正在成为一股"清泉",在每年的元旦到来之际,成为屏幕上歌舞曲艺之外,开启新一年的"新仪式"。什么是思想跨年节目?思想跨年节目如何做?怎么才能做得更好?本文以东南卫视思想跨年节目《思·享2020》为例,深入分析了其实践与创新之处,对这类节目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齐福 《历史档案》2002,(4):106-113
科举制度在近代终于结束了它上千年的历史 ,黯然退出历史舞台。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科举制度无法适应近代社会转型的需要 ,但是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 ,则从另一个层面折射出科举制度衰亡的必然性。一 知识结构的新取向传统士人的知识结构以儒家学说为主体 ,这种知识结构既是科举考试束缚的结果 ,又服务于科举考试之目的。 1 9世纪初 ,一些士人在实学传统和经世学风的影响下 ,企图突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他们关注风土人情、山川形势、河工漕运、盐政驿站等 ,以增加国计民生知识 ;他们摄取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等 ,以拓展知识视野。这表明有…  相似文献   

19.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当下的中国新闻教育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情况概述,认为它不仅是一股新热潮,而且是持续升温的新热潮。在此基础上,从动力、目标、方式三个层面对该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它是在全球新闻事业发展迅速、新闻教育事业面临重大挑战的大背景下,由我国宣传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导,政策先行的结果。不同的主体给予其不同的态度:国家级媒体、参与共建的宣传部(媒体)、高等院校、新闻学院的领导层对此持肯定态度,部分新闻学者、教育学者、媒体人及参与共建的新闻学院的普通师生则持肯定、质疑、"顺其自然"等多元态度;对于"共建"目标的理解,不同主体也存在细微的不同:有的将落脚点放置在"学院建设"上,而有的则将其放置到"人才培养"上;在"共建"形式上,各级宣传部和各大高校是主体,从属于高等院校的新闻学院是客体,共建过程中,主客体分别履行各自职责。最后,本文简单介绍了研究中仍未解决的疑惑,以期同仁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20.
时尚类期刊在我国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逐渐成为中国期刊市场上最耀眼的亮点.尤其是一些国际知名刊物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如ELLE、时尚系列、瑞丽系列等,此类杂志一面市就以新颖的面貌、前卫的理念、精美的内容掀起了一股"时尚"潮流,敲开了中国期刊市场原本紧闭的大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